第十四章 少林方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天游见那二人澎的一声跳入水中,快步上前,却不见了二人身影。在河边等了许久,那二人踪影不见。寻思:“难道我被这两人发现了,可为什么要跳河自杀呢?”
猜想尸身可能是随着河水冲向了下游,于是顺着小河岸一直找出去很远,也不见那两个人的尸体。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继续赶路。
任天游的使命就是寻找覆云珠,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点与方向,就连师傅也不知到底要去哪里寻找。只好一边走一边打探了。
向路人打听,前方十几里处便是古都洛阳,任天游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没想到跟那二人不知不觉的竟跟到了这里。早听说洛阳是历朝历代皇帝得建都之所,这次正好一睹风采。
顺着别人指引的路径向洛阳而行,走了不远,迎面碰见一队送葬的队伍,吹吹打打,冥钱撒的满地。
任天游让在路旁,让送葬队伍通过,又往前行。行了约有一盏茶时分,前头又来了一队送葬的队伍。只是这队人没有前面的那家风光,只有几个人抬着棺木,两个人带着重孝缓缓而行。
天游心想,这洛阳是通都大邑,一天死上两个人也正常的很。
走了不远,又见一队送葬的,如此这般,天游不到一个时辰,竟然碰上**个送葬的队伍,任天游不禁纳闷道:“这洛阳城莫非中了瘟疫还是招了刀兵,怎么一会之间就有这么多的人去世。”
又走了一会,方看见洛阳的城门,这中间又碰上了几个送葬的,有些阵容豪华,有些却只有一片草席盖着,用车推出城外。
进了城内,见街上路人形色匆匆,许多商铺都关着门,一幅苍凉景色。好不容易找了个开门的客栈,进了店门,见里面也是空空如野,找了张桌子坐下。一个年纪不大的店小二赶紧跑了过来问道:“公子,您要来点什么?”
任天游道:“给我来五个馒头,再随意来两个小菜。”
店伙计答应着刚要去,任天游道:“小二,这城中为何这么多人死了?”
那店小二一愣道:“客官有所不知,这两年来都是如此,人好好的呢,平白无故的就死了,一点征兆都没有。难道客官来的地方不是?”
任天游心想,我来的地方只有师傅与我二人,哪里知道。问道:“可否是瘟疫之类的恶疾?”
那店小二摇了摇头道:“起初大家也以为是鼠疫等疾病,可后来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大夫都说不是,疫病发生前就算最快也有一些短暂的症状,可这里的人都是突然就死去。”说着脸上也很沉重,又道:“嘿!说不准我这会儿跟您说话呢,下一刻就躺下咯。”
任天游道:“那这里的人为何不去别的地方生活,或许便不会这样古怪的死掉了。”
店小二道:“公子爷,哪会没人想过,早一年的时候大伙都拖家带口的搬走了不少,可后来听外面来的人说,别处也是这种情况,都是没来由的就见了阎王。有人说这是老天爷发怒了,惩罚那些心地坏的人。
说也奇怪,死的那些人都是十几岁以上的,从没有一个孩子死掉过,所以大家现在都喜做善事。这不嵩山少林寺正在大办法事,请了很多高僧,可这法事也做了些天了,人该死还是照死不误。”
任天游听店伙计说的平淡,似乎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心想左右自己无事,吃过饭不如去少林寺看看这些高僧的法事大会,正好也可以像少林的方丈询问下覆云珠的事情。
不一会店伴送上馒头与小菜,任天游狼吞虎咽的吃了,之后跟伙计打听了嵩山的方位,便上路而行。
一路上悲声不断,竟是些生死离别的场面,看的天游心中不忍,运功疾奔,以免为所见烦恼。
行了一个多时辰,远远望见一座山峰,陡峭峻拔,峰峦参差,颇为壮观。再走近些,见山脚下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少室山’三个大字。
任天游寻路上了山,耳中隐隐听得山上传来阵阵诵经之声。又行片刻,一座雄伟的山门出现在他面前。任天游见寺门大开,并无人守护,便进了寺内,听见经声愈大,寻声而去。
转过天王殿,在大雄宝殿的前方,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地上端坐着上千人,大部分看装束是寺内的僧众,也有一些身着便服,想必是山下前来礼佛之人。
众人都是盘膝而坐,双手合十,闭目凝神,口中念着一些他听不懂的经文。在众人的前方,一个老和尚盘膝而坐,两道寿眉垂至脸颊,身批一件金灿灿的袈裟,头上带着个黄色僧帽。也是闭目诵经。
任天游不敢打扰,便在一旁盘膝坐下,倾听众人诵经。那朗朗的经声,此起彼伏,婉转低沉,细细听来,犹如天籁之音。
那场法事直到日头偏西,才告一段落,众人起身后各自寻路,转眼千人便秩序井然的散尽。任天游心想:“那长眉的大师想必便是方丈。”于是快步上前,深施一礼。那老和尚双掌合十,回了一礼。
任天游道:“敢问大师可是本寺的方丈?”
那和尚道:“老僧法智,不知小施主有何见教?”
任天游道:“小生奉师命,前来中原寻一物,早两年听小生的一位挚友说方丈当年曾与江湖武林同道找寻过此物,不知可有结果?”
法智方丈一听,面上略有惊讶之色,问道:“小施主要找的是何物?”
任天游道:“覆云珠!”
法智方丈面色大变,忙道:“小施主里面请,到老僧的禅房你我详谈。”
任天游随这法智穿过法堂,来到了方丈室。二人相互坐下,法智道:“不知尊师是?”
任天游道:“恩师迦谒,是当年婆罗门的掌门。”
法智方丈道:“噢!!!尊师的大名如雷贯耳,只是听江湖传言,,尊师在两年前不幸暴病。。。。。。”
任天游心想这方丈乃是有道高僧,与自己师门又颇有渊源,便把师傅遭残雪所害,后隐居密林中一一说了。
法智方丈恍然道:“原来如此,怪不得当年婆罗门在江湖大肆找寻覆云珠,后来却全部撤回,在没听说过找寻此物。”
任天游道:“不知方丈可有结果?”

法智方丈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当年在达摩洞中发现祖师所留的手书,上面写到祖师石壁上身影消逝之时天下将有大祸降临,祖师说要找寻到《御龙图》与《覆云珠》,于是老僧发动江湖同道,一同找寻这两件物件。后来本寺的一位高僧在蜀中遇害,临终前托人传回口信说东海派所为,于是江湖同仁着重找寻东海派。可找了许久,却没有那个门派的半点消息,更有人说那个门派早在几年前便已经自相残杀灭亡了。
后来又听说婆罗门在江湖上找寻覆云珠,可过了一阵也没了消息。有些施主便赶去西域,才知婆罗门换了掌门,而新掌门对此事漠不关心,称之前的事都是前掌门所为,自己毫不知情。
无奈之下,我等只好仍在各地四处找寻,可仍是一无所获。
后来各地都开始发生怪疾,很多无故的便会暴病而亡,老衲猜想这必是祖师所说的大祸了,更是心急如焚。
一天,通灵居士从西域赶回来,说听人所言那御龙图在东海派的一个后生手里,这与本寺那位遇害高僧所说的不谋而合,可江湖上根本就没有东海派的踪迹。最后众人商议,亲自去东海边上,去寻找那个东海派发源地的小岛。”
任天游听他说东海小岛,不禁问道:“方丈所说的东海小岛,可是东海渔村?”
法智方丈似乎颇为意外,答道:“没错,就是东海渔村,小施主知道这里?”
任天游笑道:“岂止知道,晚辈便是生于那里。”
法智方丈“啊!”了一声,说道:“小施主近两年可曾回去过?”
任天游道:“自从出了岛来,便在没回去过了,算来也有六七个年头了。”
法智方丈沉吟半晌,没有做声。
任天游道:“方丈去东海可曾找到渔村?”
法智方丈道:“我们一干众人在东海上坐船寻了半月有余,也未曾找到那个岛屿。那一日我与通灵居士,清虚散人同乘一条小船,一早就出了海。那天风平浪静,天气甚好。可到了晌午时分海面上忽然起了浓雾,丈许外都看不清楚。
驾船的船夫后来迷失了方向,小船就在雾中缓缓而驶,过了一个多时辰,我们才靠岸。上岸走了几步发现不像是来时的海岸,又向里走数十步,见面前琼楼玉宇,宛若仙境。
一行几人均是啧啧称奇,这时雾气稍散,已能看出很远。我心下暗喜,寻思:“莫不成误打误撞的找来了东海渔村。”
沿着小路前行,不远处见三人正在一个石桌前下棋,那三人都长得仙风道骨,其中一个老翁,额头高高凸起,手上持了一根桃木手杖,竟似画中所画的寿星公。
那三人只顾下棋,也不理会旁人,通灵居士性子急躁,也不想许多,上前便问道:“三位老人家,请问此处是何所在?”
其中一个容貌颇为儒雅的老人道:“这里是蓬莱仙岛。”
我等一听都是大吃一惊,心想这是蓬莱仙岛,那面前的三人不就是福禄寿三星了,当下纳头便拜,那寿星模样的老翁将我们搀起,问道:“你们来此做什么?”
通灵居士答道:“我等在寻一个名叫东海渔村的所在,不想迷了路,竟然闯进了此地。”
旁边两人正在对弈,一听东海渔村,顿时住手停局,向我们望来。
寿星模样的问道:“你们找东海渔村有何事?”
老衲将事情原委讲了与他,他摇头道:“世间一切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更改。将来自有有缘人来做此事,你等也不需如此伤神了。”
他见我们将信将疑,与那二人对视一下,那二人微微点头。只见那老翁轻挥袍袖,我便觉得一阵风将身子托起,耳边呼呼作响,不一会到了一个地方,鸟语花香,甚是幽静。
我们一行四人飞了一遭,彻底相信了这老翁便是寿星公,只听寿星公道:“这里便是东海渔村了。”
众人欣喜异常,忙去村中查看,按达摩祖师留下的手书上说,寻到御龙图与覆云珠后来此岛交与岛上之人,可我们在村中转了许久,却连一个人影都不见,心下奇怪。
那寿星公道:“这里已经几年没有人在了,达摩当日虽料到此因,却为想到此果。”
老衲听寿星公之言,似乎有些悲凉,不禁问道:“如今世上有难,众仙翁为何不搭救世人?”
寿星公苦笑道:“岂止人间有难,现在三界都在苦难中,神仙尚自救不得自己,又何谈救世人。”
我等听了都如冷水泼身,心登时凉了半截。心想那神仙都难做到的事情,我们还胡乱忙活什么。
通灵居士与清虚散人心灰意冷,便向寿星公请愿,要留在蓬莱服侍三位仙翁。寿星公点头应允。我想尘世间的事既然自己无力相救,回去看见也是徒增烦恼,不如也留在此处。但寿星公不许,摇头说道:“你还有重任在身,他日会有一少年前去找你,询问覆云珠的事情,届时你让他赴长安西门大街去寻一人,名叫袁守诚,那人自会指引来人。”寿星公说罢袖子一挥,老衲又腾空而起,待我落地一看,竟然已经到了嵩山。
此后老衲回到寺中,不再寻那两物,一心等那少年前来,眼见山下灾祸连连,也只能祈佛诵经,已度亡魂。
想必小施主便是寿星公口中所说的少年了。”
任天游听了法智方丈的一番话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方丈竟然有此奇遇,那东海渔村却又了无人烟,不知村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心中很是惦念。喜的是既然有神仙指引,寻找那覆云珠有望了。
当下便欲告辞,前往长安,法智方丈道:“今日天色已晚,小施主就在此逗留一晚,待明日天明在上路不迟。”
任天游听方丈如此说,便住在了寺内,方丈命人给他安排了禅房,不一会有个十几岁的小和尚端了个托盘,送了些斋饭来。任天游见那小和尚眉眼俊秀,不禁想起自己的结义兄弟玄奘来,一别几年,也不知他如今身在何方。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任天游与方丈告别,临行时方丈道:“小施主身担重任,多加珍重。”
任天游还礼下山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