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万里悲秋(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奶钥鲜事件搅动起来的万千风波。对于这斤小时候的京城来吼,显得有些波浮不惊的样子。就连平常那些无事都要兴起点风浪的御史言官们,这会子也不见往军机上面递什么折子,实在是懒得也没有兴趣往这件事情上凑热闹。
这也难怪,打从甲午以来,大清和小鬼子打过的大仗还少了?从朝鲜一直打到辽南,套一句惊心动魄血流成河一点也不为过。就算是后来的中日和谈外交交涉,小鬼子不也在津门赔上了一个首相伊藤博文。如今朝鲜这么小打小闹死个千八百小鬼子,简直就算不是什么事情。
真真要计较起来,此时朝野内外拿眼睛盯着的,无非还是皇上此时着力推行的新政,接下来会把步子迈向哪里。
要知道如今的皇上,可比不的当初太后垂帘听政那会儿,跟在太后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唯唯诺诺,什么都做不得主。现在皇上已然在朝局里面站稳了脚跟,兵权在手,地府督抚里又有两江和北洋支撑,连当初的朝廷重臣李鸿章都俯首听命,威信人望已经是鼎盛到了极处。真耍是有一番动作,皇上手里的刀可不是虚的,那是见过血的。没来由谁敢在这个时候,把身家性命往皇上的刀口上送?
要说这朝廷里面混吃等死的人不少,可也不乏心思活泛之人。虽说对世界大势一片懵懂,对大清现在的危局一无所知,可对这朝局政治,那可是一路仕途历练出来的学问,上心的紧。
别看皇上亲政后,对于朝局还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瞧着眼前的情形。变法维新已经被康有为这些人叫的天响,看皇上平日里对于变法维新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样子,往后的日子究竟会如何还真难说。而倘若真的施行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变法维新,首要的一条便是改革新官制。那可是关系着天下上百万官员的饭碗俸禄,更加不要说这里面,多多少少还牵涉着朝局中的帝党和后党之争,维新与守旧之争,朝廷中枢与地方督抚的权力之争,简直是像堆乱麻一般,看得人眼花心悸。
官员们的阴微心思私己计较,还只是放在桌面下琢磨,暗地里瞻前顾后左右观望而已。毕竟皇上还没有对朝廷现有的体制动真格的,皇上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这新政往后究竟新在何处,如今任谁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出来。
即便是军机领班大臣奕助,私下里和朝中的门人故旧议论起当今皇上的新政来,也是一个劲的摇头。说不出的愁闷茫然。再要遇到朝中官员上他这里打探消息,就更是一堆二五六一副生怕说错话走错路,谨慎小心到了极处的样子。堂堂王爷,贵为军机领班大臣,如今就像是摆设一样,惹得朝廷内外在背后议论起这位王爷来,都不免有些腹诽不已。
但是朝廷大政方针中透出的种种迹象,已经免不了让人猜疑万分。尤其是科举与新学之争,伴随着朝廷在两江和北洋以振兴实业为肇基,大力推行新政,新学与旧学的矛盾已经是如**般一触即发。眼见着就差最后捅破那层窗户纸。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这事情追根溯源,还要说到皇上几年前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当年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时候,报名的学子们寥寥无几,后来还是朝廷颁下旨意。又是给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生活补助,又是在旨意里面给这些学子们预留了出路,才勉强把京师大学堂开办了起来。朝野内外说实在话。也压根儿没有把这个京师大学堂当回事,大都一门心思等着看笑话。
自打推行洋务以来,大清不也办了不少的新式学堂?李鸿章的北洋。刘坤一的南洋,都是热闹的很,说起来也不算什么稀罕事情,可最后还不就是那样,又折腾出什么花样出来了?说白了,甭管什么新学洋务。横竖还不得是张之洞的那自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学终究不过是术而已,要正人心明是非,还的靠老祖宗的圣人之学,归根结底,科举取尖才是正途。
可如今这局面却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尤其是在两江和北洋大力推行实业展布经济的当口,急需大批在新式学堂里培养出来的人才,而这些人又不可能从天上就掉下来,放眼整个大清,能够指望的也只有京师大学堂里那些学子们了。
这个时候,似乎才见着皇上当初开办京师大学堂那份未雨绸缪,一时之间,那些学子们都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放到两江和北洋,现成的顶戴功名,还全都是实打实的缺份,比起那些士子们苦熬半生换个秀才举人出身,还得候班等缺,要是没有银子和背景,说不得一辈子都轮不上一个差事,这景况可就天差地远了。
眼瞅着正经科举功名出身的人,被朝廷不咸不淡的冷落在一边,而那些不过读了几年洋墨水的学子们,却一个个被当做宝贝似的放到两江和北洋。朝野上下京城内外,这一下可算是热闹的紧了,虽说有皇上的威权在朝廷中压着,明面上还不敢闹腾得太过分,可背后却是暗流汹涌,人言凿凿说什么的都有。
这当中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瞧着现如今但凡沾上实业二字,内里的利益那是大了去了,眼红心热忿忿不平的。也有那些在科举路上一门心思奔着功名去的士子们,打量着朝廷厚此薄彼,再这么下去,半生寒窗苦读都将化为泡影,于是联名上书,聚集起来吵扰不休的。
而这当中真正闹腾的最厉害的,还是那些清流们,见天就是一个折子,言辞一个比一个激烈,不外乎是哀叹朝廷此举走动摇国本,由此大清将国将不国。更有不少清流官员整日价守在隆宗门外,就等着去堵在军机上入值的翁同酥,巴巴的盼着如今这个清流领袖,又是皇上的师傅。能够在皇上跟前去进言
这些乱纷纷的情况,紫禁城里的光绪自然是心知肚明。从一开始。他这心里就清楚的很,这些风浪原本就避免不了,也是躲不开的。
如今国家的局面就是这个样子。外敌环伺,内里又积弱腐朽之极,可天下能够看出这份摇摇yu坠的危局的,又能够有几人?历史上早午大清惨败于日本,输的连内裤都没了,这才痛心疾首想要振作自新,才开始慢慢学着睁开眼睛去看世界。可这个时候的情况又有些不同,甲午大清勉强还维持住了一个不胜不败的格局,就好比一个破落潦倒的世家。家底子被败落的七七八八了。可还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迫在眉睫的忧患,一大家子便又得过且过混日子。
这样一种局面,要想骤然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大刀阔斧施行变革,势必会受制于各方势力,处处掣肘寸步难行,更加上还有一今日本在旁边虎视眈眈,真要是整个口爪孔成了一锅粥。让日本瞧着机会打了对来,众个国家凤,风神仙也挽回不了了。
所以亲政伊始,光绪经过反复权衡,制定了镇之以静的方略。
把奕助、孙毓汉这些人都放进军机里面,为的也是兼顾各方利益;保持国家的稳定,为推行新政创造条件。至于新政的若干举措,能够做的事情,有条件做的事情,就先在一些地方试行,等见着利益了,相信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从。而那些现在还没有条件施行的,就暂时放在一边。
眼前的科举就是如此,全国上下有几个万士子,骤然废除科举,断了这些人一生的功名念想,年轻一点的还好说,弃旧学而就新学还勉强能够做到,那些苦读了半辈子的秀才举人们,恐怕就过不了这个坎了。读书人的元气,能够保存一些,还是尽量保存一些,事情总是一步步来的。
可是这一层半遮半掩的窗户纸总是要捅开的,真到了那么一天,偌大一个国家能不能少一些动荡变乱,能不能少流点血,维持住殃殃华夏千年传承的这点血脉元气?
想着这些,即便是已经在朝局政争中磨砺的心如坚铁的光绪,也忍不住谓然叹气。
这条路走的何其艰难,一直看不到头,却只能往前走”
伺立在一旁的太监小德子见此刻皇上的神情有些郁郁,悄不言声将桌上的茶水换了杯新的,又可意的走到光绪身边,低眉顺眼的说道。
“皇上看折子乏了,让奴才给皇上捏捏肩膀,舒缓一下血脉吧?”
光绪摆了摆手,站起身来扫了小德子一眼,脸上已经换成了一副冰冷的神情。对宫里的太监,他一向都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即便是身边的心腹太监,也很少加以颜色。
“你现在已经是养心殿太监总管,别看李莲英还挂着一个太监总管的虚名,可宫里大小事情还不都着落在你身上。不要成天没日就想着在联跟前献殷勤,联不吃这一套虚头。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是对联最大的忠心
光绪哼了一声,脸上的神情愈发冷厉小德子吓得身子一抖,缩在旁边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宫里的那些奴才都给联盯紧一点。联的规矩你是知道的,宫里是宫里,朝廷是朝廷,乱了这个规矩联也保不住你!小德子也不知道今日是谁招惹自己这个主子了,惹出这么大的无名火。慌的赶忙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
“奴才时玄记着皇上的教诲。规矩也早就吩咐下去了,下面的人万万不敢打听朝廷中的事情,更不敢和朝中大臣有什么瓜葛。奴才给下面的人说了,但凡发现一律乱棍打死。”
“园子那边也要留点心思,联心里明镜似的,现如今园子里的那些个太监宫女们,巴巴的都想看来烧你这个养心殿太监总管的热灶,该怎么做你自己知道。京城里面那些个王府里,也有不少原本宫里派出去的太监,有什么风吹草动你这里都要有个数,不要闹出天大的动静出来。联还蒙在鼓里,懂吗?”
“奴才明白!小德子抬起头。恭谨中带着肃然。跟在皇上身边这么久了,这里面的轻重用不着皇上嘱咐他也清楚明白。只是刚刚听到皇上提到王府,脸上忽然闪过一县犹豫。
这一丝神情分毫不差的落在光绪眼里,光绪毫不在意的转过身去,望着窗外淡淡说道。“有什么话就说,你是联身边的老人了,在联跟前还有什么顾忌的?”
“回皇上的话,晌午时分恭亲王府里的太监进宫来禀报说,恭亲王病危,恐怕熬不过几天了,还说是恭亲王嘱咐,一定要恳请皇上移驾恭亲王府见皇上一面。奴才见皇上一直忙着脚不沾地,所以没敢来惊扰皇上。小德子没敢再犹豫,一副战战兢捷生怕说错话的样子。
恭亲王病危?光绪转过头望着跪在地上的小德子,神情微微一怔。
早些年恭亲王奕“:便已经淡出了权力中枢核心,过着养望林下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对于朝廷中的大小事务,从无一言一莱,无论朝局发生多大的变动,也始终保持着距离。去年甲午的时候,勉勉强强被慈禧摆弄出来去和日本人和谈,结果还在自己与慈禧的角智斗力中,很是受了点委屈,按说对自己应该不会有太多亲近的意思。为何在这个时候,恭亲王忽然提出要见自己一面呢?,,
入夜掌灯时分
什刹海西北角恭亲王府前,天网擦黑这里就已经是一派肃然森严的景象。按照皇上出行的惯例,傍晚时候,由齐广洋亲自掌管着的步兵统领衙门,便将四周几条街道都封了起来,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恭亲王府周围则是由宫里皇上身边的侍卫担任警戒。
夜色低垂中,光绪乘坐的马车刚刚在恭亲王府前停稳,光绪便一斤。箭步跳下车来,也不待人进去传旨。径直便走进了恭亲王府。
恭亲王府阖府上下,其实在下午便接到了宫里的旨意,这会子都等候在府里面,看到皇上带着几个太监侍卫大步走了进来,顿时哗哗跪了一地。
说起来看着恭亲王府满地的人,这其中恭亲王的子息却并不繁盛,他一生总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载澄、次子载滢、三子载淡、四子载潢。其中长子载澄、三子载淡、四子载潢早伤,唯一活着的次子载滢,早几年也过继给钟郡王奕殆,袭贝勒爵位。如今病危之际,也惟有长女荣寿固伦公主和次子载滢服侍身边,这时候两人都满脸戚荣的跪在地上。
满腹心事的光绪只是略微停步看了看府中的众人,也没有说话,扬了扬手让众人平身,便示意太监小德子引自己去见恭亲王。
虽是秋末冬初,寒意渐浓,恭亲王们内室当中却是暖和亮堂,***透明。几盏宫灯高高的悬挂在头顶上方,雕花镶嵌的炕床四周,摆放着用具文玩,脚踏绣墩,熏炉中熏着一股子幽香,若不是恭亲王病重,气氛显得有些压抑,屋子里面倒是一派煦暖和畅的恬淡气息。
见身边的小德子正准备扯起嗓子高呼“皇上驾到!”之类的话,光绪皱了皱眉头,呵斥住了小德子鸭公嗓子的大呼小叫,转身一抬腿走进了室内。屋子里面那几个太监使唤丫头倒也机灵,见皇上进来,顿时悄不言声的跪在了地上。
光绪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都退下去。自己独自走到恭亲王床头,有些心绪万千的望着床上这个面容枯槁的老头。

大凡王朝将要崩塌之际,皇室宗亲之中,大多都是骄奢淫逸昏庸无能。像明朝的福王,李自成大兵压境时,明明府中金银如山,却愚蠢到不肯拿出来资
“口删。响。结果城破身亡人财两空。当下的满清也是如此。满七小心中想的,无非就是自己的爵个名禄,看戏遛鸟,玩狗养鹰,死守着旗人那份铁杆庄稼地,玩的是昏天黑的。却不知道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而唯独眼前这个恭亲王奕,却是难得的有见识有才干之人。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之际,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挽狂澜于即倒。继而协助慈禧发动辛百政变,清除肃顺等人,稳定住朝廷纷乱的局势。此后更是不顾满朝亲贵反对,重用曾胡左李这些汉人,开创出大清同治中兴的局面。
这些也都还罢了,更加殊为不易的是,由这个恭亲王一手开创的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外交,军事、工业、教育等等皆始于此。能够在一个自诩为天朝上国,闭关锁国千年的国家,率先迈出这样一步,打开国门求新求变,其胸襟魄力,实在是当得起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可这样一位曾经中流砥柱般的人物,终究还是没能把洋务自强这条路子走成功,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时运、气数?
似乎是听到了室内的响动,微闭双目的恭亲王睁开眼睛,望见站在自己身前的光绪,憔悴的神情中不由得露出一丝喜悦之色,挣扎着便想起身行礼。
光绪赶忙上前,轻轻按住恭亲王的身子。“六叔身子骨弱,就躺在床上说话吧,到了这屋子,就是自家人叙话,不必拘泥什么朝廷礼仪了。”
恭亲王没有再挣扎,只是摇了摇头,脸上是一丝苦笑。“大限将至。倒是真起不来了,皇上勿怪
边说着,一边招呼光绪坐到自己身边来,望着光绪的神情有些说不出的感慨。
“当年进宫看到皇上的时候,皇上还在毓庆宫跟着翁同酥学写字。那么小一个人,连笔都握不住,还坐的笔直端正。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皇上今年有出岁了吧,举手投足都显出那份英气勃发网毅果断,看的我这个当六叔的都欣慰羡慕不已,不服老不行啊
“六叔不过网,过甲子,何言一个老字?还是要好好将息自己的身子骨。明日我让宫里太医院再挑选几个医正来给六叔号号脉,开几副方子。好好调理调理,”
光绪轻言细语安慰道,话还未说完,却看到恭亲王摆了摆手,一脸的自嘲和无奈。
“皇上就不必费心了,我自己的身子骨自己心里有数,恐怕是挨不过几天了,没用的。再说了,太医院那些医正们皇上还不清楚,诊脉开方子一味朝中正平和的路子上走,又不敢用猛药,最后是吃不死人也医不好病。就这么着吧,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历经风雨,想想也还算精彩。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光绪心中微微一动,觉出恭亲王刚才的那一番话,似乎是话里有话。正琢磨着怎么开口。恭亲王却是一阵咳嗽,脸上顿时涌起一丝潮红。喘息了片刻,才稍微缓过气来。
“将死之人,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今日巴巴的想见皇上一面,也为着能和皇上说几句心里话。我那个老嫂子我心里清楚的很,那份权谋手段连我都自愧不如。可皇上却能够举重若轻,坚韧果决,就这么轻飘飘的就把局面扳转了过来。着实让我心里好生赞叹。这一年多来,我这心里时常会忍不住总在琢磨。皇上如此年轻,究竟是怎么把局面扳转过来的?
恭亲王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不怕说几句诛心的话,皇上做事,权谋手段都是有的,比起我那位老姓子来也毫不逊色,可真正让皇上坐稳朝局的,倒不仅仅是这些手段,而是皇上从田庄台大捷后赢的的民心人望!我大清积弱已久。又逢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国上下有识之士,其实都巴巴的盼望着我大清能够强盛起来,不受洋人的欺负,这份人心是什么?不就是这天下的大势!皇上站在时势大潮的浪尖。谁能去挡得了皇上,谁又能挡得住?”
说到这里,恭亲王挺直了腰板坐了起来,目光炯炯的望着光缘。
光绪摇了摇头,只是淡淡一笑。他心里有数,今日恭亲王巴巴的想见自弓一面,绝不只是为着说这些漂亮话的。
“这里也没有外人,六叔有什么话,何妨明言?”
“别的什么我都不想问了,我只想问皇上一句话,在皇上心里,这时势大潮将来会把我大清带向何处?”
光绪心中一震,目光如电般向幕亲王扫去。
谁说恭亲王因循萎靡,变成了远离朝局的糊涂老人了?仅只是这一句问话,那是何等犀利的见识忧虑,满朝衷衷诸公又有几人能够有?
“不瞒六叔,联此刻也不知道这时势大潮会将我大清带向何处。这条路联走的很难啊!我大清积弱已久,这病根已经渗入到心肺血脉之中了,联,此玄也没有找到能够医治我大清的方子”光绪沉沉的叹了口气。
他不是矫情,和恭亲王虚与应付,在光绪心中,对于这个国家将来走何种样的道路,他现在也还没有想明白。
眼前的大清,确实已经如一间破屋子一般腐朽不堪,一阵狂风暴雨便会瞬间崩塌到掉。可问题是,即便是这间破屋子崩塌了,面对着国家积弱民智未开,纷乱复杂外敌环伺的局面,这个国家就真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
历史上满清灭亡后,中国便陷入了几个年的内战当中,不仅错过了发展的机遇,国家也在动荡变乱中变得愈发的贫弱落后。一个贫弱动荡的国家。如何去发展国力振兴国势?而就在这个国家最为虚弱的时候,日本人的屠刀狠狠的刺进了这个国家的身体里面,一场入年抗战,中国整整付出了伤亡三千万人口的沉重代价。
其实无论是逆而夺取改朝换代,还是政权内部的改革,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式和选择,在近代中国在追赶世界潮流的道路上,又有没有一种能够让血色不那么凝重,让代价不那么惨痛的道路呢?”
光绪不知道,至少此刻,他面前的这条道路依然如同迷雾一般。他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去掉日本人这个心腹大患,只有当日本不再对这个国家构成威胁的时候,才能谈的上去选择何种道路。
屋子里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恭亲王抬头默默注视着光绪,黑漆漆的眸子里面,一片心事沉重。
“康有为等人整日在京城中鼓吹维新变法,不怕皇上怪罪,我这斤,当六叔的也曾暗自揣测,皇上可是打算走维新变法的道路?”
“变是肯定要变的,我大清眼前这个局面不变肯定是不行了。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坛坛罐罐,该打碎的就必须打碎,当初六叔开创洋务运动,一也是穷者思变吗只是是不是专康有为等人鼓吹的维新复,引路子。联也还要思量,很多事情联也还没有想好”
光绪的话音网落,恭亲王忽然一把死死抓住光绪的手臂,也不知道这个骨瘦如柴的老人,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掐得光绪倒吸了口冷气。
“皇上,我大清倘若施行变法。必亡天下啊!”恭亲王忽然声嘶力竭的叫喊道,眼角隐隐现出几滴泪光。
光绪大惊,“六叔何出此言?”
“皇上,微臣虽然昏聩,可康有为等人的言论臣也仔细读过,对于世界大势也略知一二。世界各国推行变法取得成功,自然有成功的道理,然而唯独我大清万万不可推行变法,因为我大清的国情与世界各国都不相同。,我大清乃满人入主中原,执掌天下之大权,可皇上想过没有,我满人不过几百万。可汉人却是有三万万啊!以区区几百万人凌驾于三万万人之上,国力强盛之时倒还不会有什么,可如今逢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其势已如危卵,,
皇上要推行变法,比如废除科举。势必会得罪天下的士子,改革官制,势必会得罪天下的官员,推行洋务发展实岖,比如以机器代替手工。又会让小民生计艰难难以为继。真到了那么一天,皇上的法倒是变了。可皇上也把天下人都得罪光了,我大清的瓤子也就全败亡了,”
恭亲王越说越急,说到最后都有些接不上气来了,枯黄的脸上连一点血色都没有,却还是抓住光绪的手死死不放。
“皇上不要以为我这个当六叔的是在危言耸听,皇上自己个儿仔细琢磨琢磨,你重用汉人并没有错,然而皇上身边的这些汉臣,陈卓、杜怀川、吴绍基,对了,还有李鸿章举荐的那行,袁世凯,他们当中能有一个像曾国藩那样的吗?没有了,恐怕我们大清再也找不到另外一个曾国藩了”,现在皇上还能用威权压服住他们,倘若有一天皇上因为推行变法,陷入各方势力群起而攻之的境地,以这几斤。汉臣手中掌握的重权。要是生出逆而夺取的谋逆之心,我大清的天下说不得就亡在他们手里了
光绪起初还冷着脸不动声色。听到最后已经是勃然变色,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恭亲王的这番话,简直就是历史上大清走向穷途末路时候的真实写照。变了法的大清,最后不就是亡于袁世凯之手?这个恭亲王,何时有了如此犀利可怕的眼光?难道还是说人之将死,反而看穿看透了,也看明白了?
光绪抬起胳膊,松开恭亲王死锄人住自己的手,忍不住摇头叹息了一声。纵然有如此犀利的眼光,却还是看不透蒙在近代中国上面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可惜了……
“六叔既然把话说到这里,联也想给六叔说一句话。六叔说,变法。我大清将亡天下,可六叔想过没有!如若不变,我大清必将亡国!光绪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指着窗外大声说道。
“六叔看看外面,如今的大清面对的时局,和一百年前已经不一样了。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啊!西方列强就在我大清门外虎视眈眈,割占我土地。蚕食我经济,我大清现在连海关税都不能自主,如何去生存维系?更不要说我们卧榻之侧的这斤。日本,以弹丸之地却做梦都想着一口将我大清吞了进去,真到了那么一天,我大清被西方各国分割了,被日本吞并了,联做了亡国之君,天下人成了亡国奴,国家都没有了,还能有天下吗?!”
听到光绪的话,恭亲王的身体猛地一震,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可嘴唇却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终于忍不住扑哧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整个人软绵绵的倒在了床上。
“六叔!,”光绪急忙抢步上前,网想开口传人进来,却看到恭亲王摇着头阻止了自己。过了半响,恭亲王才喘息着说道。
“皇上别急,你是皇上,遇到天大的事情都不能乱了自己个的方寸。我这个将死之人,该说的话也说了,怎么做是皇上自己的事情,我也知道皇上说的没错,倘若皇上决意走变法这条路,我能为皇上想到的恐怕也就两条”
恭亲王喘了口气,面色苍白的仰望着半空,眼神说不出的空洞憔悴。
“皇上将来变法新政要是真到了万难的局面,就把咱们旗人那些斤。养育、恩典、抚恤的特权都废掉吧。从咱们满人入关到现在,也是自己把自己骄纵了,旗人的铁杆庄稼都养出一群什么样的窝囊废出来。废掉吧,一来每年可以为国家省出凹多万两银子,二来多少也能缓解天下汉人对我满人的敌视,满汉一体推行变法,也免得有人拿满汉之分兴风作浪了。只是,这条路皇上未必走的下去,也未必走的通。难啊!”
光绪紧皱着眉头,明白恭亲王走动了真情才会说出如此的话。旗人的铁杆庄稼,一年四万两银子养出一帮子废物,放到什么时候迟早都是要废掉的。
“联记住了,六叔,逗有一条是什么呢?”光绪接着问道。
“还能有什么呢?要是把咱们旗人的铁杆庄稼都废掉了,拿咱们满人自己开刀都还不行的话,我大清的气数恐怕就尽了。自古王朝更迭总是沽满血痕,真要到了那么一天,我这个做臣子的,只希望皇上不要忘记自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多少为咱满人保留一点血脉元气吧”
声长叹中,恭亲王合上眼睛。眼角几滴泪水终于缓缓而下!
光绪一怔,万万没有想到从他嘴里。居然会说出大清气数已尽的话。继而忍不住摇头苦笑。
眼前这个形容枯槁的老人,何尝不像是今日的大清?虚弱、无奈、不甘,甚至回光返照般的挣扎,可究竟还能够挽回多少光阴流水?
而光绪自己呢?以一个汉人的魂魄进入到一斤。满人皇帝的身体内,一个尴尬的身份,走在一条尴尬的路上,这条路会通向何处?又能走的通吗?,,
三日后,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七日,恭亲王薨。临终之际,嘴里一直喃喃自语不肯合眼,次子载滢凑近听了许久,方才听明白恭亲王的话。
变法,亡天下,不变,亡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