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渎与诸水之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江、河、湖、渠众多,甚至连井里都有神祗,很难一一述尽。
除了共工那个超级牛叉的“水神”之外,最有影响就是“四渎”。这四渎,就是江、河、淮、济。据《尚书大传》、《礼三正记》注解“渎者,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法、民陵居,殖五谷也”,可见祭拜“四渎”主要出于自然崇拜。但从神话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江、河、淮、济这“四渎”之中存在着“神”——毕竟,水为万物之源,能“润千里”、“殖五谷”也。
正因为水的无比重要,历代帝王对“水神”都非常重视。据《机记•王制》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候…”到了汉宣帝时期,政府还把四读之神作为河川代表列入国家把典,并设立了专门的祭把制度。据《汉书•郊把志下》记载:“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闭焉无调。其令词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把江海洛水,祈为天下车年后。”从此以后,五岳、四渎皆有常礼。
在唐代的天定六年,皇帝“河读封灵源公,济读封清源公,江滨封广源公,淮滨封长源公”。到了宋代的康定元年,“诏封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元代的至元二十八年,“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河渎灵源弘济王,淮渎长源博济王,济该清源善济王”;明代“去前代所封名号”,称之为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崇奉依旧。
下面就介绍一下江、河、淮、济这四大渎神。
长江之水滋养了我国中南方极大一片地区,因此一向受人敬仰,但由于它流经了太多地方,所以没有统一的“渎神”形象。不同流域的人,对江神的称谓也不同。有些流域的江神,受到过皇帝所封的爵号和所赐的庙额,因此一直都享受着人间香火。有些江神因为没有得到封赐,只好管辖着某一段的风雨波浪,有时还发点脾气,弄点水灾什么的。最初人们对江神的祭拜主要出于敬畏,直到大一统的国家形成之后,祭扫形成把典,大江之神的形象才慢慢鲜明起来。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并天下,江水饲蜀。《括地志》说“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从此蜀地祭拜的江神便成了整条长江之神。这个神名叫奇相(见《广雅》),是震蒙氏之女,因为偷了黄帝的玄珠,沉江而死,从此变成了江神(见《铸鼎余闻》)。有的星宿家还说祂“上应镇宿旁及牛宿”,为天星下凡。为此,著名的治水专家李冰还为她专门修建了三所江神词(见《华阳国志》)。
除此之外,还有人说:“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这帝,指的是尧,其二女为娥皇、女英,为舜帝之。据说舜帝南巡的时候,在一个名叫苍梧的地方驾崩了,娥皇、女英二妃奔赴哭之,陨于江中为神。而《月令广义•岁令一》还说:“江神即楚大夫屈原。”这奇相、娥皇、女英和屈原被称为江神,自然都出于世人的留恋,和神没有关系。不过能让人们这般留恋的人,就算称之为神也不为过。不过要弄清楚的是,这奇相为长江之神,娥皇、女英为湘水之神(又称湘君、湘夫人)。
至于屈原,其人格高于神格,怎么称呼请诸君自辨。
再说西渎大河之神。在中华文明的积淀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无疑占了很大比重,黄河之神的影响自然也颇为巨大。在商朝建立之后,政府对河神的祭祀极为重视,还建立了专门的河神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地方的河流崇拜变得更加活跃了。此后,各朝各代的名流也经常被人封为黄河之神,所以祂的名讳、身份、长相及相关的传说,也是众多水神中比较杂乱的一个。

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河神为禹强,是东海之神禺虢、北海之神禺疆一家成员;在《金匮》之中,其名冯循(或作修);《河图》中,祂姓品名夷;《穆天子传》中,将之称为无夷;《淮南子》中,又说祂名叫冯迟;《庄子》、《楚辞》、《山海经》、《文选》、《历代神仙通鉴》却说“河神名叫冯夷(或作冰夷,无夷)”(因为李善注《文选》时称之为河伯,从此便以河伯传之);《重修纬书集成》却说“河伯姓吕名公子”,其夫人姓冯名夷;《月令广义•岁令一》还说“河神即汉相国陈平”……
此外,还有河侯、河阴圣后、金龙四大王之类的河神。
出现这么多的称谓,自然是因为时间流转和地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按照少数人的习惯,我们就将河伯(黄河之神)称做冯夷吧。据说这个冯夷是鱼尾人身,有着银白色的头发和琉璃色的眼睛,常常带着十个朱鬣白衣玄冠的童子、骑着白马在水上飞奔(不知怎么用鱼尾巴骑马的^_^),赢得了很多女神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和伏羲的女儿宓妃、帝俊的儿子九隆和大羿之间的纠格。
那一次,冯夷到洛阳附近旅游,见到宓妃和九隆。因为伏羲和帝俊两个部落之间常常通婚,他们早早就定了亲,可宓妃却就不喜欢九隆。在他们闹别扭的时候,宓妃掉在了水里。为了避开九隆,宓妃在冯夷的住所呆了下来,不久之后便结为了夫妻。由于冯夷总是被其她女神吸引,宓妃的这段婚姻过得不是很幸福。后来她遇到善射的大羿,一见倾心,便搞起来婚外情。冯夷发现之后,自然不肯罢休,便和大羿展开一场决斗,结果被射瞎了一只左眼。
之后,虽然宓妃还是留了下来,但冯夷的性情变得极不稳定。他不但帮蚩尤和黄帝作战,甚至还要挟人们“献上美女,以止水患”(就是传说中的河伯娶妇)。直到大禹治水的时候,冯夷终于调整好心态,献出了能通水玉的《河图》,帮大禹平息了水患。其间宓妃还为大禹找到《洛书》,因此被人们尊为洛水之神。
此乃后话,稍后再提,再说淮水之神。据《古岳读经》记载:“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乃获涡水神名无支祁,喜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限之远近,形若弥猴;缩鼻高额,青驱白首,金月雪牙,头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掉,疾奔轻利,若倏忽之间……授之庚辰,庚辰能制,颈鹞牌相,于是木扭水灵,火跃石怪,鼻穿金铃,徒淮泅阴,搅龟山之足,准水乃安流注于海。”《铸鼎余闻》也说“淮涡神在龟山之下”,可见这淮水之神名叫无支祁。
至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淮渎“裴说”,在此不认。
再说济水之神。这是秦代列入祀典的一个渎神,亦称济渎。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记载:济读,楚伍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来加四字公,号“清源汉济王”。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描述,这个济水之神“年**十”,乃是一大鼋也。在南燕太上末,这个济渎还作了“裕兴超灭”的寓言,并向一个名叫邵敬伯的人送过“避水之刀”,使其逃过一场举村皆没的水厄。
除了上述水神之外,不同时期、不同区域还有很多的水神传说。其中最有影响的便是共工,前面已经谈过,在此不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