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岳与诸山之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是昆仑山离中国的腹地太远了吧,中国的道家、佛家和帝王家们只能遥遥礼拜,难以亲往,于是又在其它的山脉塑造了很多神来。其中最有影响的便是: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这五岳,五台、普陀、峨眉、九华这四大佛教名山,及崆峒、天台、雁荡、括苍、黄山、白岳、天柱、青城、终南、崂山、庐山、武当、君山、龟山、武夷、罗浮以及神农架这些名山。虽然这些名山在神话中的地位比昆仑低了一级,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承担着昆仑的功能。
其中,最有影响的便是五岳祭典。关于这些祭扫,《周礼》、《礼记》均有记载。《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礼记》则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到了汉宣帝的时候,五岳祭典更成为一种制度——虽然很多有识之士都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更多的人却都认为“五岳有通天地、兴风雨、主万物生长”的功能。自此以后,五岳祭典的历代沿袭,并逐渐形成制度。
此外,因为神仙观念的发展和深入,五岳还逐渐仙境化——道教将其称为洞天福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晋代葛洪《枕中书》边以太吴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到了唐代,五帝之神被封为王,有个道士还说:“五岳神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见《文献通考•郊社一六》)。
到了宋代,五岳被封为帝,合称五岳大帝。
这五位大帝之中,向来以东岳为尊。在秦始皇登位之初,泰山便被封为“上大夫”。从此“泰山封禅”成为中国各界朝拜的对象,有好些皇帝都曾到泰山宣示过王权的威风。《月令广义•图说•五岳真形图》一书还说:“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生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山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兰食唤。华岳生掌金银铜铁,飞走畜动。恒岳生掌江河淮济……”
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描述:盘古终世之时,由其子赫天(不知与昊天有何关系)主管人间。后来三皇代出,赫天只好退居岱宗泰山,后来传于骨勃氏,继而再传于玄莫氏。这玄莫生又二子,长名金轮王、次子少海氏(据说,盘古一族至此已历九世,可当中也不知有过几代“文明”诞生或泯灭?)少海氏后来娶弥轮仙女(道家出现了)为妻,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入腹,觉而有娠,生二子,长为金蝉氏,后称东华帝君(就是那个东王公);次为金虹氏……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这金虹氏最先住在长白山中,因祖辈之“功”,在伏羲时代就被封为太岁。至炎帝时代,得到神农帝赐的“天符都官”,号名府君。到了汉明帝时,被封为泰山元帅;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被尊为“天齐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帝”,简称东岳大帝(那时,道家好生兴旺啊!)
汉魏以后,各界沿袭古制,将泰山视为通天之路,东岳大帝从此“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掌人之生死寿夭”、为“百鬼之主帅也”!
除此之外,泰山神系还有“碧霞元君”、“炳灵公”两位大祗。
这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一说为泰山神之女,一说为“天仙”、“神女”,一说为凡人之女(总之与“东岳大帝”的关系不浅)。据载,汉代仁圣帝以前,山上有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时,殿圮象仆,童象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真宗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祠名昭真祠,当是今泰山山顶碧霞祠的发端。明成化年间,拓建为宫。弘治年间更名为灵应宫,嘉靖年间再更名为碧霞。
之后,碧霞元君一直协助东岳大帝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大帝的秘书?^_^)。到明清以后,民间对泰山奶奶的崇拜的九更兴盛了,北方地区多有供奉碧霞元君之庙观。每年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生之日)前后,登顶上山为碧霞元君烧香奉祀、许愿还愿者,常常是山上山下,连成一片。据《宛平县志》等称,北京宛平高桥和妙峰山一带,自四月初十至十八日都有碧霞元君神诞庙会,游人相接,“倾城妇女往乞灵,祈生子”。
那个“炳灵公”,据说是金虹氏的三儿子。据《玉堂闹话》记载:在唐以前,这个东岳太子还是一个恶人,骑从华丽,俨若侯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可见神仙和凡人也没多少区别啊,都喜欢讲个排场,^_^);到了后唐时期,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乃康,遂封祂为威雄将军;到了宋代,祂就被封为炳灵公。之后,很多地方都开始供奉有东岳大帝和炳灵太子的神像(吴地甚至还以炳灵公为火神),这位“东岳太子”也修炼成神了,有意者不妨拜拜。

南岳大帝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代。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曾“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当时的南岳,还是安徽的霍山,也称潜山、霍山、衡山。到了现在,这南岳成为湖南的衡山,霍山反而南岳的属神。关于南岳大帝的姓名,《重修纬书集成》说姓丹名灵峙,东方朔的《神异经》说“南岳神姓崇,讳覃”,《历代神仙通鉴》更说祂为东王公的长子。考虑到神仙的传承关系,我们姑且把“南岳之神”看作赫天之后,叫作崇覃吧。
崇覃虽然没有祂父辈那么高的社会地位,气派还是不小的。据《云及七签》的描述,祂“服朱光之饱,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领神仙七万七百人。霍山为其储君(姓朱名丹),青城山为其丈人,庐山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龙为赤色……”就算不看家族关系,祂的社会关系也是不容小觑的。正因为这样,祂除了“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之外,还主管国家兵事(见《癸辛杂识》),被封为“司天王”(在唐代)和“司天昭圣帝”(宋代)。
再说西岳大帝的情状。据《神异经》记载:西岳之神姓善;《龙鱼河图》说:“西方华山君神,姓诰名郁狩”(诰即是昊);而《恒岳志》却说“岳神姓羌”,还给华山找了两个副将,为终华和太白二山。在很多的传说中,这个华山神“着白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领仙官王女四千一百人”,可见神仙都是将排场的。至于祂的工作职责,除了“主管世界珍宝五金之属(值得派啊,^_^),陶铸坑冶,兼羽毛飞禽之类”,还能“兴**,产万物,通精气”,“上应井鬼之精,下镇秦之分野”,为素元耀魄大明真君(民间广为流传的华山三郎,就是华山神之子,这里就不说了)。
北岳恒山地位,在五岳中就相对低了一点。在清朝的顺治以前,帝王所祀的北岳并不是恒山,而是河北大茂山。因为舜祭祀恒山的时候,刚走到河北的大茂山,就遇到了大雪,无法再向北边行走,只好在大茂山祭祀了一下,后来就把大茂山当作了北岳祭祀。此后历经汉、唐、宋多年,都没有变过。直到清朝的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才把祭祀的北岳恒山该到山西的浑源州。
至于北岳大帝的姓名,说法有几种。据《恒岳志》记载: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岳神姓晨讳鳄,以天涯、崆洞二山为副。《龙鱼河图》则说:“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还说北岳恒山将军姓莫名惠。而《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又云:“北岳无虑山(太乙总玄)郁微洞渊无极真君晨鳄(金蝉第三子)。”为了保持神仙的血统不被打乱,我们就把金蝉氏的第三子晨鳄当作北岳之神。
关于祂的形象,《云发七签》是这样描述的:北岳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也是一个讲排场的主)。至于祂的工作职责,除了“主于世界江河淮济”之外,还兼管虎豹走兽(和西岳有点重复)、虺蛇昆虫等四足多足属类(见《三教源流大全》卷二)。在宋真宗时期,朝廷还将东王公的这个儿子晨鳄封为了“安天交圣帝”,为郁微洞元无极真君。
对于中岳的崇拜,其实比另外四岳还早。据《山海经•中山经》记载说:“苦山、少室、太室、皆家也。其神皆神面而三首,其余属皆东身人面也。”可知嵩山之神比那些人造的神仙要早得多。至于祂的名讳,有的说“姓春,名选群”,还统领着一个名叫石玄的将军(见《龙鱼河图》);有的说“中岳嵩山君,姓角讳普生”(见《无上秘要》);我还是认可东方朔的说法,把她看作东王公之子,名叫浑善。
关于祂的形象,《云发七签》是这样描述的:“领他官玉女三万人。中岳君服黄素之饱,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其工作职责除了“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还常常于“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黄霞飞轮一,奏真他名录,上言于帝”(见《无上秘要》),因而又被尊为“五土之主”。
至于五台、普陀、峨眉、九华这四大佛教名山,显然是佛教来中国传教之初,还无法和道教抗衡,只好先割据一方,再图进取。也不知道教那些高人是怎么搞的,眼看着己方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竟然没什么反映,甚至连中岳嵩山这个风水宝地都被佛教的信徒抢占过去,还弄出了一个全球知名的“少林寺(国际)集团公司”,让道教那些山神都沦落到更低更小的山脉去了。
闲话少说,先看看这四大佛教名山的基本情况。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为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为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位于四川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为地藏菩萨道场。从这些山上的寺庙规模和香火情况来看,佛教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为了不惹怒佛祖招来什么罪孽,我们还是把菩萨们当成神来敬奉吧——怎么说,我也是观音菩萨的粉丝啊!
至于其它山脉之神,各位达者自行搜索吧,在此不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