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老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上景色很美,但是时间不允许我去欣赏,从乾陵陵山到青龙门,大约有5公里的路程,但是没有大路可走,只有翻山小路,而且前来游览乾陵的游客几乎没人愿意到达青龙门,因为那里除了几件石刻之外,再无它物。
穿过一个村庄,因为已经到了下午,村民的房顶上都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偶尔碰见一两个回家的牧童,牵着黄牛,信步走在村中的小道上,悠闲而又不失诗情。
到达青龙门的时候,已经落日西斜了,虽然时间并不晚,但是乾陵的陵山高高的挡住了阳光,太阳就挂在陵山的山顶上,我连忙取下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再去找一些和乾陵有关的东西。
青龙门就剩两具石狮,但是在唐陵的石刻中,这是首次,而当时正值盛世,国力强盛,因此乾陵的石刻也异常高大。石狮按照左牡右牝排列,而且幸运的是这两只石狮虽然经过上前年的风雨侵蚀,但的确保存完整,雕刻手法娴熟,想象逼真,确实是难得的精品。
青龙们的两个阙台都已蛮荒,上面杂草丛生,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东西。给他们炮完照片,太阳已经看不见了。我不知道该到那里去,此次的乾陵之行,没有一点线索,而且我更不知道去到那里找线索。
一老农迎面而来,头戴草帽,肩抗锄头。
“小伙子,你是干吗的?”老农上下大量了我一番问,也许是我的行头吸引了他。
“大爷,我是来考察的。”我连忙迎上前去。
“哦,是考古的吧。”老农抬起头来,脸上岁月的痕迹纵横交错。
“算是吧。”我笑了笑答道。
“那你是啥单位的。”老农盯着我的脸,笑着问。
“呵呵,我是个人组织的,没啥单位,准备考察完了回去写书。”我如实回答。
“是这样呀,那走,到我家去。”老农热情的说。
“那多谢谢大爷。”我肚子中早已经饥渴起来,正准备找个地方扎营,现在倒好,既然有人邀请,为何不去呢。
跟随老农进了村,信步进入一户农家小院,院门口左右两棵参天白杨,小院被掩饰在一片绿荫之中。
“老婆子,我回来了。”一进院门,老农就放下锄头,喊了起来。

“回来就回来么,你喊啥?”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身着素衣,走出门道。
“多弄点饭,我带了个小伙子。”老头喊道。
“知道了,我又不是没看见。”老太太朝我看了一眼,慈祥而有和蔼。
就这样,我晚上就住在了这对老夫妻家,在聊天过程中我才知道,这老头姓贺,已经七十多岁,当年发现乾陵墓道口,放炮的几位农民中就有他,他给我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乾陵的传说和历史,他说,这山当地俗称姑婆山,主峰就是武则天的脸,神道就是武则天的脖子,东西两边延伸出去的部分就是武则天的左右胳膊,而朱雀门的那两个阙台就是武则天的**,经他这么一说,后来我到靖陵探险的时候,在东边远处看去,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晚上,老头把我安排在隔壁空房,从老头口中得知道,这对老夫妻一生无儿无女,但凡碰见陌生人,总会上去大招呼,如有帮助,绝对不会推辞。
躺在农家的土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等再睁开眼睛,已经是第二天早晨。
老头不在,估计是一大早就下地去了,只有老太太一人在家,锅里冒着热气,老太太正在打扫院子。
等老头回来,一起吃完饭,老头突然转身问我:“小伙子,你真的是老考察写书的吗?”
“是呀,大爷,我要写本关于唐十八陵的书,要写十八陵的神秘。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唐十八陵。”我当然不会告诉我的真实目的,负责这老两口是绝对不会对我如此热情的。
“那好吧,小伙子,我就信你一次,以前我们村来过很多像你这样的,但是他们都带真很多人来,有的还开着车,我们都知道他们是盗墓的,但是黄巢都没盗到啥,难道他们就能盗到,小伙子我看你面善,而且是一个人来。我相信你和他们不是一伙的。”老头对我说。
“那当然,我要盗墓我一个人来怎么能成。”我迎合着说。
“那好,我昨天在地里发现个东西,一会我带你去看看,你识字多,估计知道是啥。”老头这才对我说了实话。
“是不,那休息一下咱赶紧去。”心中一阵莫名的兴奋。
到到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