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盗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陵是观众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被盗过的帝王陵墓,据专家推测,里面的文物重量达60吨,堪称国之宝库。
乾陵随没给盗,但是并不代表着没人不想盗,而第一个盗乾陵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民不聊生,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迅速就攻下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长安曾一度给黄巢占领,而他在关中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盗墓。
黄巢亲率四十万大军在乾陵西边开挖,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乾陵的墓道口在何方,四十万大军在那里足足挖了几个月,把整个梁山挖出一个山谷来,而挖出去的土又堆起了另外一座山,因此,乾陵西边的漠谷又叫“黄巢谷”,从乾陵西边朝下俯视,只见谷地乱石嶙峋,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再朝远处望去,则是一个小型湖泊,绿色的湖水随风荡漾,芦苇纵横,偶尔还能见一两只小船在水面荡过,虽在深秋,但也别有一番风情。
黄巢在这里挖了几个月,只把山体挖出了大豁口之外,没得到任何东西,唐朝的军队又开始收复失地,打了回来,迫不得已,只得撤退,乾陵终于躲过一劫。
乾陵虽幸免遇难,但是我们伟大的唐王朝却没那么幸运了,黄巢是走了,可黄巢走后,那些割据各地的节度使可就不那么乖了,谁不想趁着大乱各捞一把,我们可爱的李儇哥哥根本也没能力挽救大唐王朝的命运,任凭其在苟延残喘。
温韬确实是个小人,他出名不是他买主求荣,投降完了这个又投降哪个,最后落了个脑袋搬家的事,而是他率领他的耀州军队再次把唐十八陵墓翻了个个,据说,得到珍宝不计其数。乾陵,自然少不了他的一番折腾。
我们一开始得到宝图的王希就是温韬花重金弄来的风水大家,但是遗憾的是王希为人正派,得到的珍宝一件没要,都埋藏起来,为后人留下线索。
温韬盗乾陵还是继续延着黄巢挖的痕迹来进行的,当然,他最终还是没找到墓道口,传说,盗窃行动刚刚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就开始阴雨绵绵,军中不少士兵莫名其妙死去,温韬大惊,问手下是何原因(估计问的就是王希),当然部下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后来乾陵附近的村民传说是武则天显灵,那绵绵阴雨就是武则天的眼泪,温韬一下,心里害怕,挖掘工作又进行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乾陵再次躲过一难。

从此以后近千年内,乾陵再没遭受过大的盗窃,一直到了民国前期,天下又乱了起来,军阀们打的你死我活,孙连仲就是其中一名,虽没在战场上捞到半点便宜,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他以保护乾陵为名,率领部下把乾陵团团围住,放炮炸山,但是实在是可惜,一个月下来,梁山除了多了几个大口子之外,发毫未失,而孙大将军也只有灰溜溜的夹着尾巴溜走。
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1958年,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复修,需要大量的石料。乾陵附近的农民便到梁山上炸石取料。此年冬,附近几名农民在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头,前两炮炸过之后无甚异常。但是第三炮炸响之后,半空中飞出几块石条,硝烟散去,几个农民过去一看,只见石条象是人工凿的,上面有字,或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的东西。几个农民连忙跑去县里报告了此情况,最后事情闹到省上,省上就派人去驻扎乾陵,进行勘察,60年开始对墓道进行了挖掘,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史书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既然乾陵温韬并没得手,但是乾陵的陪葬墓却被盗了个千疮百孔,王希又得到了什么呢?他有放在了那里呢?我能找到吗?也许,他在乾陵什么都没得到,因此伟子和时光都一直劝我别来,可我想,事情不是那么的简单,一切谜底正等待着我去揭晓,整理了一下背包,先步行朝青龙门方向走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