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残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老农来到地里,这是片麦子地,秋日里,只有着麦苗散发着绿油油的光。
走带地南头,一条小道边,老农停下脚步,舞起手里的铁锹,翻开虚掩的土。
一尊残缺的石像露了出来,我也连忙过去,帮老农一起挖,不一会,石像完全露了出来,这是尊人像的残件,没头,只有身子,但是在下面分出了两条腿,脚上的鞋子还没雕刻出来,全身都是粗糙的刀痕,并没打磨过的迹象,依我的分析,这尊石像是件没完成的作品,可能是因为在雕刻中途发现石料不够考究或者出现了其他问题而遗弃的,并没什么大的研究价值。
但是我不甘心,我想从这石像的身上找出点线索,为了探个明白,我和老农在石像的旁边挖了个大坑,然后使劲把石像给滚下去,让石像翻了个个,背部朝我们。
背部更没发现什么,只有几条粗糙的刀痕,勾勒出了人的背部,我放下手中的铁锹,跳下坑,仔细的端详了一会。
在石像的脚后跟的地方发现了两个非常模糊的隶书:东岭。难道是当时石匠的名字,转眼一想,又觉得不可能,没有“东”着姓,在唐朝没有,在现在更没有。按照当时的管理,施工的匠人若要在作品上留下印记,大部分只留一个姓,最多留个全名,而这只有东岭两个字,显然不是当时施工的石匠所留下的。
那既然不是石匠所留,又会是谁呢?我从背包里拿出放大镜,把这两个字的笔画和石像身上其他粗糙的刀痕仔细做了比较,这才发现,石像身上的其他雕刻痕迹,粗狂而富有力道,但是又不失细腻,一看都是凿子之类的东西所刻而成,而这两个字,索然猛一看起来是隶书字体,但是仔细看完所有的笔画后才猛的发现,这是用不太坚硬的东西划上去的,我用随身所带的匕首在石像身上划了一道痕迹,然后再一做对比,笔锋简直同出一路,原来这两个字是后人用匕首或者其他比凿子要软很多的东西划上去的。
“东岭是什么?”我想了半天,觉得这两个字应该是地名。

“东岭啊,就是那。”老农用手一指,顺着他的手指,远处一座在晨雾中的山岭忽隐忽现。
“那是什么地方?”我继续问。
“啥地方也不是,就是座山。”老农答道。
“那山上有啥?”我继续追问。
“山上以前有座庙,后来破四旧,就把那庙拆的差不多了。”老农抽了口烟对我说。
“那现在庙里还有啥?”
“哎~~可惜呀,能用的都让人给拿完了,就只剩下一些大的石鼓啊,石像啊,拿不动的估计还在。”老农叹了口气说。
“大爷你知道怎么走不?”我决定去趟东岭。
“顺着着一直走,过了前面的哪个小村子,朝西一拐就能上去了,不过估计现在都没有路了。”老农说。
“大爷,你年轻时候去过吗?“我问。
“当然去过,我年轻时候那里香火旺的很呢。不过解放后我就再一直没去过。”老农的眼里闪过一丝迷茫。
“那大爷你能带我去吗?”和老农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觉得老农不像个坏人,我诚心想让这位农民当向导。
“呵呵……小伙子你要去就去吧,我年纪大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老农笑道。
“我出钱请你,怎么样?”
“小伙子,我黄土都埋到下巴了,要钱有什么用,你要去就去,我是不会去的。”看起来老农确实真心不想去,再说人家那么大年纪还要走那么远的路,而且弄不好晚上还要住那,时间一长,肯定吃不消,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我照顾,再说探险本来就不安全,要再有个三长两短,我估计全身是嘴都说不干净。
无奈之下,我也就不再言请老农之事,就和老农一起把石像给掩埋了,我还告诉他说等我回来了带上城里的专业考古人员再来挖掘,并对老人的行为给予了一些崇高的赞扬,在老人家吃了早饭,悄悄的给老人抗头席子低下压了50元钱,然后告别老两头,出了村子,朝着东岭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