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规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客车一路颠簸,到达乾陵的时候刚好是中午,匆忙吃了一口,先买了门票上了陵山,在山下,根本看不到乾陵的真实面目,只能看到左右各一两个小的山峰,此乃乾陵的朱雀门阙台遗址,俗名叫**峰,从山下到此处需要半小时的路程,全是整齐的台阶,两边苍松翠柏,景色不错。
信步上到了**峰,眼前豁然开朗,乾陵的陵山这才呈现到眼前,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心里猛的一阵激动,此乃鬼斧神工呀,过了阙台,左右两边两个华表赫然而立,神道宽阔而有气魄,两边的石刻仿佛把我带到了哪个盛世的时代,按照石刻排列,依次为华表、石狮、鸵鸟、仗马和翁仲,尤其是翁仲,表情威严,双手执笏,静静的站在两旁,好象列队在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翁仲据说是秦人,姓阮,生性梗直,高发威猛,后为秦王守陵人,依次到唐,多在陵墓前致翁仲,意为镇守陵,只是到了后来,翁仲就分文武,但是在乾陵并未详分。
走完神道,上了几个台阶,两个超大的石碑高高耸立,西边为述圣记碑,东边则是非常文明的无字碑,关于无字碑为什么无字,可是让史学家费劲了心思,但是也没找一个满意的答案。
再朝后走,就是著名的61番王像,两边,总共61个番王石像静立在此,但是大多都没了头部,关于这个,一部分学者说是是因为地震,石像脖子部分脆弱,所以倒地后折断,还有一部分学者说是因为盗墓的没打开乾陵,因此就盗走了石像的头。而我个人则倾向后来的说法,因为要真是地震的话,那石翁仲的头为什么大部分都在,而在我后来的考察中,发现,其余的几座唐帝王陵的石像也都缺少头部,而在敬宗的庄陵,盗墓贼盗走了几颗石像头,后被抓获,就在石像下面枪决的,而决交代说,因为陵墓没啥拿的,而石像有很沉重,唯一值钱的就是头部,在雕刻上来讲,头部的雕刻也最为细腻,而颈部则最易折断,比较好下手,因此推断,乾陵的61番王像的头部应该是给盗走的。

乾陵所处的梁山,位于乾县县城西北5公里处,312国道从山下经过,梁山海拔1100余米,为石山,和昭陵的地质结构一样。山体东边山谷称为豹谷、西边称漠谷,又称黄巢谷,共三峰,其中主峰为陵寝所在地,前面二峰则为阙台,其余四面均设门,这个陵园周长约为40公里,原有两层城墙,整体模仿唐时长安城修建,建筑气势恢弘,风格独异,为唐陵中的最优秀之作,在此以后,唐帝王陵都以乾陵为蓝本而建,但规模都不及乾陵。
在乾陵东南方,分布着17座陪葬墓,其中已挖掘的有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薛元超墓、李谨行墓等5座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几件为珍宝级文物,大多珍藏博物馆之内。
站在乾陵之颠俯撖,整个乾县县城尽收眼底,眼前沃夜千里,眼下正值深秋,一眼望去,千里之地均为翠绿麦苗,凉爽的山风吹过,拂起我的衣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