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吉田郡山大会战~正篇(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吉田郡山大会战~正篇(终)
吉田郡山之战结束了。
季节如期变化,从秋季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过了十一月,又到了十二月。奇异的是,吉田郡山之战的庆功宴,竟然一直被拖到了第二年的一月。这是什么原因?除毛利元就本人以外,恐怕谁也不知。
“要乘着大胜的气势收复所有安芸、石见国领地,再侵攻入出云。要是拿下月山富田城,尼子家的十国领地就尽归毛利一族。到那个时候,再进行庆功的宴会吧!”
确如毛利元就所想,在吉田郡山之战中,尼子晴久失去了大量名臣大将。尼子久幸、高桥元纲、龟井秀纲、三沢为幸、高尾久友、汤原宗纲……尼子晴久直属的精锐部队,也几乎处于全灭状态。因此毛利军就此攻入尼子领地,几乎不会遇到什么抵抗。顺利的话,原来臣服于尼子家的豪族,会纷纷倒戈过来。再顺利一点,毛利就能取代尼子氏在西国的地位……
“吉田郡山之会战还没有结束。再有一个月,不,最多三个月,尼子家的大片领地就能入手。”
然而光秀并不抱同样想法。也许对他来说,西国的战争已经结束。
“光秀大人就在吉田郡山城,等我们凯旋回来吧。可不能不告而别哦,因为庆功宴你也必须参加。”
“还因为,我们已经是兄弟了。”吉川元春补充。
光秀和吉川元春,因为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友情而互称兄弟。吉川元春在说完这番话后,便作为先锋出征了。
光秀不出征,也合了毛利元就的心意。
如果让明智家的小子出多了风头,毛利一族的面子置于何处?反正尼子晴久已经一败涂地,轻松取胜的战争,何不让自己成为最大的功劳者呢?介于这样的目的,毛利元就乐得让光秀留守吉田郡山城。刚刚大败尼子三万大军的毛利一族,墙头草般的豪族们会用城墙还是城门来欢迎他们?这个问题可以轻易得知答案。开城投降、加入毛利大军,是保住家族不灭的必须手段。当毛利军攻入出云时,那些害怕因吉田郡山参战而被问罪的豪族家督们,肯定会毫无气节的跪在自己脚下,哀求让他们也一起参加攻打尼子领地的战争。然后,坚固的月山富田城门就会被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给冲破……
这真是理想的战争前景。后世的史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吉田郡山之战真是由毛利元就亲自策划主导的话,那么他做到这一点游刃有余。几年前的河越之战就是最好的前例,弱小的后北条氏因为在河越的一战胜利,而一跃成为了首位战国大名、关东霸主。吉田郡山之战在参战人数上虽不及河越(河越之战,对阵双方总兵数接近十万),但在形式上几乎是前者的翻版,那么这场战争也同样可以造就出一位西国霸主毛利元就。尼子家族要是灭于这个时点,毛利氏便能坐拥西国一半以上的领地,进而拥有了争夺天下霸权的实力。
那么两年以后残酷的严岛之战,也就可能不会发生了吧!
这,的确也是毛利元就的理想计划。此外还有一层隐意,一旦得获尼子氏的大片领地,明智光秀这个人便没有用处了。因为吉田郡山之战的论功行赏,必然要将许多领地封赏给这个少年,这是毛利元就不太情愿的事情。
但,毛利元就总算是谨慎的。狡兔尚在,烹狗就还早了点。在毛利大军北上,石见豪族如预想啪嗒啪嗒倒弋的时候,只有小早川隆景一人在悄悄提醒他的父亲,明智光秀这个人已经物尽所用了。
可惜这一次毛利军的好运与威风,仅仅维持了几天时间。毛利大军到达石见国山吹城的时候,战争形式突然发生逆转。其后的几个月,对毛利远征军来说简直是恶梦般的日子。到一月份,毛利军退回安芸。梦想成为第二个北条氏的毛利元就连出云国的国境都没有摸到,在石见国便已经一败涂地、颜面尽丧……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前期的时候,毛利军的确一路披靡。未遇阻力,就攻至山吹城下。这时候山吹城的守将,是尼子氏名将本城常光。本城常光在吉田郡山之战时因病未能参战,此时正在山吹城内养病。得到毛利军杀到城下的消息,重病中的本城常光也和其他豪族一样,没作抵抗就开城投降了。说到这位本城常光,他在西国地区是有一定威望的人物。他的投诚,本可以促使尼子家臣团加速瓦解。可惜这个时候,毛利元就疑心的老毛病却再次发作了。
毛利元就知道,本城常光和在吉田郡山城下战死的高桥元纲是亲兄弟。有传言说高桥元纲战死的时候,在石见国养病的本城常光曾经咒骂毛利元就,并且发誓要为高桥元纲报仇。因此,担心本城常光的投降是个诡计,毛利元就在本城军开城投降后,背弃了自己的承诺而将本城常光抓捕,并于当天处死。也许毛利元就觉得,这是唯一安全的选择……
可是此事的后遗症,却令毛利元就完全料想不到。本城常光之死在石见国掀起了轩然大波,逃出山吹城的本城遗族向各地豪族发出通函,声讨毛利元就的恶行。豪族们因此迅速联想起了另一位西国名将相合元纲。连自己的弟弟、开城的降将都能随便杀害,毛利元就这个人还有什么信用可谈?到了十一月,本来宣布臣服于毛利氏的石见豪族再次倒旗,其他豪族也纷纷关闭城门,不再允许毛利军通过领地。中旬,石见豪族组成联军对抗毛利军,此后一直到一月初,毛利大军在石见国东讨西征,也不能攻陷一处城堡,更占不到半点便宜。最后军粮的供应也出了问题,毛利军只得悻悻退回安芸。这一次出征的成果虽然吞并了一座山吹城,毛利元就取尼子氏而代之的计划,却至此完全破产。然而,命运还没有停止捉弄毛利氏。

在毛利军归国以前,一个更坏的消息将毛利元就打入冰窖。
天文二十二年十二月,西国无双的军事天才陶晴贤突然发布榜文,要讨伐背信弃义的毛利氏。西国冬天的气温,一下子便到达了凝固结晶的冰点。
原来,就在毛利与尼子家进行生死决战的这个秋天,西边的军事天才陶晴贤也完成了对原大内领地‘防长丰筑’的控制。再和九州的大友家结为同盟,没有后顾之忧的陶晴贤决定将势力向山阴山阳地区伸展。入冬,毛利元就因本城常光之死而陷入苦战的泥潭,这时候石见国津和野城主‘吉见正赖’便给毛利隆元的妻子捎信,说他能够说服尼子豪族恭顺毛利。其条件是,请毛利氏帮助抵抗即将入侵石见国的陶晴贤大军。
大喜过望的毛利隆元马上就回了信,同意吉见正赖的请求。尼子氏已被击溃,要是能在吉见正赖的帮助下收服尼子家的十国豪族,毛利家便有本钱能和陶家决一雌雄。可是,毛利隆元充满期盼的结盟书信过去以后……
吉见正赖再也没有回信。到了一月份,也不见他开始游说行动。别说尼子领地的十国豪族,就连石见国豪族也没有一个人恭顺毛利。包括吉见正赖自己,他的津和野城同样拒绝向毛利军敞开城门。
毛利元就终于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吉田郡山城。陶晴贤讨伐毛利氏的宣言,使他绝望地意识到收服石见诸豪族的计划已成为泡影。到底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他想不通。处死一个相合元纲或者本城常光,为什么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应?他想不明白。
可是显而易见,毛利军在石见损兵折将,如果以现在的军力去与陶晴贤作战,那连万分之一的胜机也没有。造成这种结局不可能是自己的错,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吉田郡山一战胜利之后,给自己套上了神明般光环的毛利元就,他到死也不会知道。天文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吉见正赖曾经秘密进入陶晴贤的居城,富田若山城。
大内义隆死后,陶晴贤没有完全消灭大内家,而是立大内晴英为新主,自己亦拜领大内晴英的‘晴’字以表示顺从。当然,这位大内晴英只是傀儡身份。陶晴贤自比中国的曹操,他并不急于取汉室而代之。另外,大内晴英还是大友宗鳞的异母兄弟。陶晴贤此着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既掌握了大内家的军政实权,又与九州大友家结成同盟。
为了更好的掌控大内家,陶晴贤绝大多数时间不住在自己的居城里面。可是,这一天出乎意料的,在富田若山城里传出了陶晴贤爽朗的笑声。
“愉快,愉快!毛利家的狐狸尾巴,这么容易就被夹出来了!”
“恭喜主公!毛利家与尼子家现在两败俱伤,您统一西国的日子临近了。”吉见正赖随即附和。
陶晴贤收住笑容,望着眼前满脸正气的吉见正赖。脸膛方正,如正义使者般形象光辉的吉见正赖,向来有着清廉正直的名声,广得人缘。正是因为这好名声,毛利氏才会轻易落入自己的圈套。需知人不可貌相,夹在大内与尼子势力中间生存的诸多小家族的家督,哪一个不是诡计用尽、东投西靠的小人?如果有真正正直的人,他领导的家族必然早就灭亡了。
“毛利隆元的这封信,是他破坏盟约的最好证据。我需要做一些准备,不过很快会发兵讨伐毛利家。正赖,你继续回去扮演正义的角色吧。也许过两个月,我们还要假意在战场上拼杀呢。”
吉见正赖谦卑无比地,将自己的头伏在地上。做戏当然要做全套,他小小的津和城主为报答前任主公大内义隆的恩德,孤家寡人挑战陶氏大军。这样的事情传播出去,自己在西国的威望又会向上提升。而对陶晴贤来说,则可取道前往安芸,出奇不意地点燃对毛利家开战的导火索线。这真是一场令人愉快的政治交易呢!
陶晴贤站起来,目光呆呆地凝注在屋外一片小小的庭院中。对此后吉见正赖的谦卑表演,他不屑一顾。寒风涩涩,摧残着院中可怜的枯枝,让人为冬季之残酷心生感叹。提前几年,谁能想到他会将战争的矛头指向毛利家族?在相合元纲尚在人世的时候。
陶晴贤不觉想起了相合元纲宽厚可靠的臂膀,以及自己用力拍击那肩膀时说过的话:
“毛利与陶家之间,将永无战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