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回 千金买马骨是为了建立兵工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花镇遭遇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神方大陆各方势力,当然了,首先还是被交战双方的最高统帅获得了这个消息,司徒龙和交战双方的将领都不明白:为什么司徒豹的兵力和战斗力都在华政成麾下雄鹰兵团之上,司徒豹为什么最后还会失败呢?
这个答案司徒龙怎么想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司徒龙过于看重了军事实力的对比。
是的,战争是要看实力对比,如果仅看这一点,谁迷信武力,谁最终都会从中汲取失败的教学。
不过,叶知秋获得这个消息后,他做出了解释,不过,司徒龙是不可能会知道叶知秋做出的解释。
其实司徒龙和众交战双方的将领都忽视了几个很关键的地方,就算是许成宗这个叶知秋器重和赏识的将领,就算是华政成这名老将,他们也都是在事后听到了叶知秋的解释后,才明白其中的关键。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不过这也是些最基本的常识:在残酷的战场上,弱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成为最为坚强、刚毅的强者才能活下来,并获取最后的胜利。
叶知秋麾下的各个兵团虽然不敢说就是最坚强的强者,但他们绝对不会是弱者,而是心中都充满了无上信念的士兵集团,这就涉及到了第二常识了,秉持着信念(包括勇气、必胜和保家卫国等信念)的军队是不可畏惧任何敌人的,是不可战胜的。
而第三个常识,也是叶知秋麾下士兵比较擅长的,虽然他们并不是什么骑兵,但他们在团体作战中,有着绝对机动和灵活的团体,而这个常识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单决定于人数,还有机动力。
不过这些都不是叶知秋暂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叶知秋这几天的心思基本上都是花在了该如何创建兵工厂一事上,是建立叶知秋自己的兵工厂一事上。
确切的说,叶知秋还是在担心,担心帝国的战事一旦扩大不受控制后,自己麾下士兵的装备根本就跟不上,士兵作战最依赖的安全感,除了将领的出色指挥外,不正是优越的装备和兵器的锋利吗。
因为叶知秋手下兵团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相应的士兵们也就多了起来,如果士兵们的装备还是要靠帝国的支持和供给的话,叶知秋的心中是没有什么底的,毕竟完全靠帝国的支援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先不说雍亲王控制了帝国一切的物资装备供应情况,就算是皇帝李成明,他对自己又放心多少呢。
都说功高震主,这句话是一点也没有错的。否则的话,之前的李成明也不会想到要把叶知秋架空起来了,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这已经给叶知秋提醒了,更何况,李成明对叶知秋还是心有芥蒂的,就算是李成明将李小语下嫁叶知秋为妻。
如果叶知秋再犯这个相同的错误,那叶知秋不是又活回去了吗?那还不如现在叶知秋就十分乖巧的把兵权主动交出去,或许还能换取一个功名。
说句实话,对于这个问题,叶知秋也不是没有想过,不过叶知秋觉得这个时候要交出兵权,不管对叶家,还是对帝国内的百姓都不是一件好事。
叶知秋想,如果帝国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那自己就应该“主动”把兵权交出去,当然了,这个“主动”上交兵权,自己并不会就此十分“彻底”的把兵权上交的,至少叶知秋手上的一干将领还是能掌握众兵团的兵权,否则,叶知秋还真的是做了一回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勾当了,叶知秋可不傻。
当然了,叶知秋也知道,现在想这个问题还真的不是很适时机,更不是时候。
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叶知秋就是要怎样自行解决装备和兵器问题,这就涉及到了成立兵工厂的相关事宜了,但说要建立兵工厂就能一下子建立起来的了吗?
技术、人力、财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制约着叶知秋的发展,也是叶知秋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再说了,自己手下各个兵团的将领们,现都在外面与敌人进行着生死苦战呢,自己此时想这个问题还真的有点“对不起”他们呀。如果他们在战场上有个什么闪失的话,那还不是要自己去为他们收拾残局吗?自己现在还不能把他们“抛弃”呀,因为有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拼搏和胜利,才会有他叶知秋的“丰功伟绩”,一将功成万骨枯嘛。
叶知秋也知道,现在的帝国不也是这个情况吗?不也是需要他叶知秋来收拾这个“残局”吗?
虽然情况的确是这样的,但叶知秋也不能完全把军队的装备依赖于帝国的供应,只有叶知秋的手上真正掌握了兵工大权,军队才会得到更好的武装,士兵才会更加的听命于自己,他麾下士兵的生命安全也会得到更多、更妥善的保障。
到时,哪怕即使是帝国想要断绝向自己提供装备与物资,自己手上的士兵也不会就此被迫“解散”掉的了,因为他们的手上还有物资装备,甚至是比帝国的装备还要好。
幸好的是,叶知秋之前已经通过暗夜分队对外“发布”了自己需要这方面人才的消息,而现在这个消息也已经有了相应的收获。
帝国内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都听到这个消息,虽然他们在人身上还受制于帝国相关法规的约束,但他们正想办法要把他们身上的那道枷锁完全解开,确切的说是推开,好投奔甘宁郡的叶知秋,投奔到创造帝国新一代“神话”的统帅身边效力。
这些人都有着他们自身的圈子,一个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他身边的人几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只要有一个人想投奔甘宁郡,也就意味着,他身边的朋友也会源源不断的向甘宁郡赶来。
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不是吗?
一旦身在皇宫中的皇帝李成明知道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后,他还会那么放心的让叶知秋大干一番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的叶知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不说叶知秋有什么“野心”,最起码有一点,那就是叶知秋一定要保证手下的士兵们在作战的时候,他们手上的武器和装备都是最完美的,而且尽量比敌人的武器和装备要好上许多,这样一来,叶知秋才能保障士兵们的生命也不至于“过分”的浪费,相应的,士兵们也会对叶知秋更加的忠诚。
叶知秋先前给士兵们发放军饷的一事,士兵们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热诚和士气都得到了良好的提高,正所谓打铁要乘热,如果叶知秋在甘宁郡能把兵工厂给弄起来了,那今后叶知秋所需要的军备物资再也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同时,叶知秋手上的士兵对他的忠诚度也会大为的提高,甚至只会听命他一个人的,那时,叶知秋会有更多的信心能取得帝国战事的最终胜利。
当然了,叶知秋这个做法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毕竟他不是帝国的主宰,在他之上,还有皇帝李成明和其他高级官员,这些都是制约叶知秋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叶知秋综合考虑其中的得失,他宁愿冒这个风险。
先不说叶知秋现在有着怎样的一个心情。
前线的战争还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许成宗也在第一是给叶知秋传来了最新的捷报,虽然许成宗已经成功的将南冲城攻打了下来,甚至也将取得的红花镇遭遇战的捷报送到了叶知秋的案头,同时也请叶知秋分析其中的得失,这也是本问开头时出现的内容。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东泰王国的司徒龙会如此轻易的向叶知秋低头认输的,司徒龙定当会加倍小心再与许成宗发生决战的,所以叶知秋也在第一时间内就给许成宗回了一封信函,在信函中叶知秋也适当的提醒了许成宗一下,提醒许成宗不要有丝毫的懈怠之心和骄傲情绪。

同时也告诉许成宗,战争的机遇是瞬间万变的,要做好一切最坏的思想准备。这一点也正是叶知秋能得到他手下一干将领忠心拥戴的原因。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不管是一个怎样的统帅,他都不会向自己手下的将领提醒什么要做什么坏的思想准备,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决策是不正确的吗?但叶知秋和别的统帅却是恰恰的相反的。
因为叶知秋知道,不管自己是一个多么出色的统帅,即使手下的一干将领能把战场上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内都能如实的向自己作一个汇报,但时效性上已经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所以叶知秋才会给许成宗提这个醒的。
战争的事情,有的时候并不是叶知秋一个人能完全掌控或者说是把握住的,所以叶知秋才知道自己要在什么时候该把手上的兵权适时的放下,交给手下的将领;而其他的统帅想的更多的却是要如何掌握好自己手上的兵权,把手下将领们立的战功往自己身上揽,把罪责如何的往手下将领身上推。
这样的一个对比,叶知秋手下的将领还不拥戴叶知秋的话,那只能说明,叶知秋是“遇人不淑”。当然了,叶知秋也将华政成为什么能在恶劣的情况取得红花镇大捷的消息做了一个分析。
这两天来甘宁郡的各种工匠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起码还是有了那么几个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这多少还是让叶知秋的心中感到高兴的,这也可以说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吧。
叶知秋相信,只要有了一个工匠的到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他所需要的工匠都会选择来甘宁郡的。
所以叶知秋对第一个来甘宁郡的工匠是特别的重视,给他的待遇和礼遇也是最高的,甚至还超过了他手下的那些谋士和将领。
可以说,只要叶知秋能给他的待遇和礼遇,叶知秋是毫不心软的都给了他,这也是算是“千金买马骨”的道理吧。
现在的叶知秋也得到了一些其他方面人才的帮助,叶知秋知道,如果今后还要靠他自己去做任何事的话,那自己不但会累死,而且也不可能会做好的,毕竟叶知秋不是全能的人才。
叶知秋和袁世风说过一回,袁世风就利用手上的关系为叶知秋拉拢了很多的人,而叶知秋对这些人的安排,也做了一个适当的布置和安排,有的人入了甘宁郡的政府机构,不过先是从基层做起;有的人被安排在叶知秋的身边担当谋士的工作;也有的人被安排到叶知秋手下的兵团中做起了武将。
换句话说,叶知秋对他们的任命也是量才而用的,根本就没有是因为袁世风的推荐,就大开方便之门的,不过等叶知秋的基础打牢了后,叶知秋也许会考虑开后门的事。
所以这些人被叶知秋先“重用”的人,才会对叶知秋如此礼遇第一个来甘宁郡的工匠,他们的心中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满,不过,他们也只是有那么小小的不满而已,仅此而已,因为众人虽然都是从基层做起,但他们也都感受到了,在叶知秋手下做事与在其他的地方做事之间的差别,当然,叶知秋给他们的待遇和礼遇也算是很不错的啦,所以他们也是尽最大可能的为叶知秋卖命。
许成宗这两天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前两天,他彻底的把司徒龙手下的第一员大将司徒豹打败了,现在就连司徒龙也对许成宗这样的一个新人充满了“尊敬”之意,司徒龙刚给许成宗来了一封信函,在信函中,司徒龙一是对许成宗能取得这样的一个成绩而祝贺,二也是希望来日能与许成宗能在战场上真正的举行一场会战,真正的一决雌雄,分个高下。
当然了,如果许成宗仅此就感到骄傲和自满的话,那不用司徒龙来收拾他,叶知秋就首先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的。
这不,叶知秋给许成宗的回函跟在司徒龙的信函后面都到了许成宗的手上,而且这封回函是叶知秋通过暗夜分队直接送到许成宗手上的,这让许成宗一是感到骄傲,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压力。
因为许成宗很清楚,如果叶知秋要给手下将领回什么信函,他从来就没有动用过暗夜分队,今天可以说是例外,但例外的同时,许成宗也从中获得了一个信息,而这个信息的内涵是什么,许成宗的心中是很清楚的。
许成宗用最快的速度看完叶知秋的回函后,虽然现在的天气已经是非常的冷了,毕竟是个大冷天,但许成宗还是有一种汗流浃背的感觉,因为他看到了叶知秋在回函中告戒自己不要有丝毫的轻敌思想,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给许成宗的感觉好象就是,叶知秋不但掌握了军队的行军作战步伐,就连他手下一干将领的思想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正是这个情形,才让许成宗有汗流浃背的感觉,事实上,许成宗此时的确有点骄傲了,所以他背上的内衣也的确是湿了。
同时许成宗也为自己取得这样一个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感到了一种“羞耻”,同时更对叶知秋充满了崇拜的心理。
许成宗也暗暗告戒自己,在今后的作战中,一定要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切切不可有任何“骄傲自满”的情绪滋生。
虽然来甘宁郡的工匠目前只有一个人,但叶知秋并没有让他闲下来的意思,而是让他开始在甘宁郡考察,让他看看哪个城市最适合创建兵工厂。
当然,叶知秋由始至终都是全程陪伴的,这让那个来甘宁郡的工匠杜仲感到了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因为杜仲之前是从来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的,以前杜仲都是被别人呼来唤去的,这样的一个对比,还不能让杜仲感到自足的话,那也只能说明了杜仲此人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叶知秋和杜仲经过十天的时间考察了整个甘宁郡,最终决定在甘宁郡的首府甘宁城建立兵工厂,因为甘宁城一是依山傍水,二是甘宁城的矿产资源也是十分的雄厚。
在这样的一个城池中建立兵工厂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啦。
叶知秋听到杜仲这样的一个建议后,立即把甘宁城的城守大人郭敬宏叫到他的身前,叶知秋仔细的与郭敬宏细谈一番后,郭敬宏最后答应尽自己最大的能耐帮助杜仲做好建立兵工厂一事。
甘宁郡兵工一事已经被叶知秋提上日程。
毕竟这是叶知秋目前重中之重的问题,叶知秋不将这将事情处理好,叶知秋会浑身难受,甚至连晚上也睡不觉。
虽然建立兵工厂的地址已经选好了,但后面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叶知秋第一时间内解决掉,比如人力、物资和金钱。毕竟建立个兵工厂并非是嘴巴说说就能搞定的。
而人力、物资和金钱正是叶知秋头疼的问题。叶知秋麾下虽然有很及个兵团,但这些兵团打战绝对是把好手,如果叫他们去搞什么建设,那还不如叫他们直接跳楼来的快。
毕竟术业有专攻!
这点,叶知秋心中也十分的清楚,所以叶知秋才会发布徕民政策,叶知秋就是想从中发现一些可用的人才,一些有着各方面专业的人才。
至于郭敬宏是个什么样的人,叶知秋为什么会重视他,他也为什么会尽全力帮助杜仲搞好甘宁兵工一事,我们下回再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