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回 品行低劣、能力出众的郭敬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甘宁兵工厂的成立虽然还没有动工,但也已经被叶知秋和手下等政府官员已经提上了日程,不过,叶知秋首先是动用了“千金买马骨”这个充满了招徕人才的哲学运用的炉火纯青。
叶知秋相信,只要通过对杜仲的重用和赏识,那些比杜仲更有才能的人会很快投靠到叶知秋麾下效力。
用人有时也要讲究一个策略,尤其是一些紧缺型的人才,更需要讲一个策略,叶知秋正是通过对杜仲的重用吸引那些正在观望的人前来甘宁郡,这个需要一个过程。
“千金买马骨”的影响应该说是十分深远的,不仅在华文地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整个神方大陆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边杜仲刚做好兵工厂前期筹建的工作,那边就有好几位各个方面人才的工匠就偷偷的投奔到甘宁郡来了,有的人甚至是“抛家弃子”投奔到甘宁郡这个温暖的怀抱中来。
这让叶知秋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不过,叶知秋也知道,这些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要承受相当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也可能是非常的惨重,惨重到这些“敢”来甘宁郡的各方面工匠他们要承受九族被帝国上层诛杀的危险。
所以叶知秋得知他们来甘宁郡这个消息的同时,就叫袁世民做好了一切后续工作,最大限度的动用暗夜分队的力量,力争不让这些敢来甘宁郡的工匠们的家属不受到任何的“后顾之忧”,只要他们得知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叶知秋就会相信这些前来甘宁郡的各方面的工匠就会把他们身上所有的光和热交给叶知秋,交到甘宁郡的建设上来,尤其是甘宁兵工的筹建上来。
叶知秋对这个安排虽然是暗中进行的,但还是通过“特殊”的渠道让这些工匠们知道了叶知秋的这番良苦用心,所以这些前老投靠叶知秋的人才都对叶知秋这份“高风亮节”和“善解人意”的情操而深深的感动了,于是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意识,那就是要尽一切的努力和力量帮叶知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甘宁郡内筹建好兵工一事,要尽一切的努力和力量帮这个新的主人做好他想要克服而现在还没有做到的事情。
其实这些事情都在叶知秋的预料之中,这也是“千金买马骨”所产生的根本影响。
甘宁城城守郭敬宏怎么也没有想到,叶知秋的一道“诏令”就能让帝国内外的这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工匠们都冒着生命的威胁前来投靠甘宁郡的叶知秋。
这让郭敬宏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郭敬宏此人在帝国内一直得不到上层贵族们的认可,只因为郭敬宏此人出身不好,而且个人问题还是相当的糟糕。
郭敬宏从小父母双亡,从小就丧失了双亲,可以说是他的族嫂将他抚养大的,同时,郭敬宏的族嫂又是独居,就是说,郭敬宏的族嫂是个寡妇,更是个童养媳。
因为两人几乎是从小在一起,所以最后两人发生了相当莫名和缠绵的感情,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两人都要被浸猪笼的,可以说,郭敬宏是命不该绝,他大难不死后,更加的发奋图强,也可以说是他对这个上层的社会充满了痛恨之情,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郭敬宏终于迈进了官场这个大染缸。
但郭敬宏以前那段不光彩的事也被他的政敌获得了,郭敬宏虽然最终没有怎么样,但他却永远也迈不进帝国的上层社会了,所以他从小在心中埋藏的痛恨情绪更加的激烈了。
严格的说,郭敬宏此人的能耐还是有的,而且还相当的出色,但他的毛病通过自己的“经验教训”后变得有那么点清高,或者说是不合流了,而这些情报,也是叶知秋在整顿甘宁内政时发觉郭敬宏此人的确可以堪挡重任后,才对他做了这些调查后得知的。
而如今杜仲选择了甘宁城筹建兵工,叶知秋原本就想重用郭敬宏此人,如今有了这些情况,叶知秋肯定会更加重视郭敬宏了,这也是叶知秋和他进行一番细谈后,郭敬宏才接受叶知秋在甘宁城筹建兵工厂的一事。
叶知秋也十分清楚郭敬宏身上的“毛病”,不过叶知秋有信心能把郭敬宏身上这个“毛病”治好,否则,叶知秋也不可能会对郭敬宏委以重任的。
确切的说,郭敬宏虽然和帝国的上层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帝国的贵族们却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或者说,再也不会把郭敬宏看的有多么重了,最多只是一条随时需要的狗,这也是郭敬宏一贬再贬,最后做到帝国内一个郡制下一个小小的官员,可以说是不能再低了,再低的话,郭敬宏就会被踢出帝国的政治圈,再次成为一个平头百姓了。
如果不是叶知秋对他能耐的器重,郭敬宏还不能做到今天这个甘宁城的城守一职,或许他就此会终老一生的。
当然了,叶知秋敢用他,并不是因为他与帝国内的贵族有着怎样的一个联系,而是叶知秋相信,不管郭敬宏现在是否会真的投靠到叶知秋的身边来,叶知秋都有信心能把郭敬宏争取过来,让郭敬宏心甘情愿的为叶知秋办事,成为自己麾下政务方面的一根顶梁柱。
开玩笑,像这样的一个“要职”,叶知秋不用“自己人”,叶知秋又怎么会放心的呢?再说了,虽然现在的郭敬宏还不是他叶知秋的人,但叶知秋在郭敬宏的身边安插了多少的暗夜分队队员和其他监视他的人,换句话说,只要郭敬宏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叶知秋会在第一时间内就可以把郭敬宏收拾的很干净,连草根都不剩。
这就是叶知秋的任用这些有着其他关系联系的人,他不可能会一下子就重用他,也不可能会对他不理不睬,用他的同时,也会明暗中变相制约着他的权力,比如叶知秋重用华政成就是如此操作的。
叶知秋有了这些工匠的加入,他现在对自己筹建兵工厂的一事更加充满了信心,不过,叶知秋也知道,要想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一个象样的成效出来,那也是相当不现实的。
所以叶知秋把兵工厂筹建的一事完全交给了杜仲去负责,而让郭敬宏在旁协助(当然了,他正职还是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叶知秋也征调了部分民团参与甘宁郡兵工的一事上。
民团就是叶知秋训练军队时,那些超过叶知秋兵团人员之外又想当兵的人所组建的。
叶知秋可以说是,不浪费一切的资源,而这些民团可以说是,叶知秋兵团的后备力量,也可以说是,闲时耕作,战时参战。
叶知秋相信,有了民团的加入,这些一天到晚都想要“做事”的人,会在另一个层面上多少感到某种意义上的满足,他们也会将自己最大的热情都投入到叶知秋的麾下,为其效力。
叶知秋现在可以说是终于把自己心头的一块大石彻底放了下来,只要杜仲等人能按照既定的计划去执行,那甘宁兵工厂虽然不可能会在短期内能做出多大的成绩出来,但只要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定会做出成绩来的,虽然那个时候甘宁兵工厂出厂的兵器不一定是神方大陆上最锋利的兵器,甚至还有可能是大陆上最差劲的武器,但起码是叶知秋向前迈进了一步,只要能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迟早有一天,甘宁兵工厂出厂的兵器是整个神方大陆上最锋利的兵器。
叶知秋不仅对杜仲等人有信心,说实在的,他是对自己更有信心,毕竟自己有着超越这个时空的知识,包括科技等,虽然他不是很擅长这些科技,不过,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皮毛的。
不管怎么说,杜仲等人要想获得成功,如果离开了叶知秋的全力放权,那杜仲等人也只能是空有一身本领,而没有任何的展示之所。
叶知秋把甘宁兵工厂的事完全交给了杜仲与郭敬宏两人负责后,叶知秋则又一次做了一回甩手掌柜。
所谓甩手掌柜,那是在小的细节上,他不再过问,甚至包括其中的一些操作过程,但大事上,叶知秋从来不会甩手不管的,甚至还会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导,这才是甩手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上位者的最高境界。
叶知秋结束甘宁兵工厂的筹建事情后,来到了战场的前线(兴安府),这不是说他不相信他手下的一干将领,而是叶知秋的职责是要在幕后做整体策划的作战思路。

兴安府虽然是战争的前线,但铁真并没有讲兴安府完全封死,这也是叶知秋能多次进进出出的一个原因,另外,叶知秋自从控制了兴安府后,叶知秋就暗中挖了一个地道,以防万一,这也是叶知秋偶尔从这个地道中爬了几回。
同时铁真也率领他手下剩余的大军已经把兴安府围住了,叶风现在要承受的压力是相当的大,即使叶风即形成了与段兴辉合力夹击铁真的局面,但叶知秋也不放心让叶风与段兴辉两人面对铁真的强势进攻。
铁真完全不甘心自己会败给叶知秋这个“小屁孩”,他正想借着这个时机好好为自己挽留一点仅剩的颜面。
但事实上,铁真并没有在兴安府挽救他那仅剩的颜面。
叶知秋前一段时间在甘宁郡实施的霹雳风暴还是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但甘宁郡的百姓都知道叶知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让他们过上一个更好的日子,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事实上那是叶知秋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手中的大权,所以说,纯朴的百姓是最好欺骗的,只要给了他们一个安逸的生活,不让他们饿肚子,他们就会满足的。
但甘宁郡那些被叶知秋整顿的人并不是这么想的了,因为叶知秋的这个做法是彻底断了他们的财路,让他们从富有者一下子变成了贫穷者,甚至他们这些人在人身安全和自由上也得不到丝毫的保障,无论他们在情感上,还是理智上都是极力反对叶知秋在甘宁郡开展任何一个活动,虽然帝国的主宰李成明已经把这个风波强行的压制了下去,但那些还贼心不死的甘宁郡贵族们现在正在暗处准备联手反对叶知秋在甘宁城筹建兵工厂一事。
所以,甘宁郡的态势并不会就此能得到太平的,那些被叶知秋整顿的人正在甘宁郡内策划着他们自以为能行的通的计划,但他们没有想到,叶知秋明着对他们放松了监视,但暗夜分队队员从来没有丝毫放松对他们的监视,甚至监视的程度还要比叶知秋开展霹雳风暴前更加的严密。
叶知秋又何尝不是再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彻底铲除那些“异己”的机会。如果叶知秋对那些“异己”不放松监视,他们又怎么有胆子暴动呢。所谓有条件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
叶知秋虽然之前在甘宁郡内清洗了这些贵族们,但叶知秋并没有就此彻底放松对他们的监视,他们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在暗夜分队的监视下进行的,试想一下,这样的“谋反”行为,如果还能取得成功的话,那叶知秋还真的活到家了,或者说是叶知秋的运气也背到家了。
叶知秋得到这个消息后,毫不手软立即吩咐叶郓率领冷锋兵团对这些贵族们实现了第二次更猛烈的清洗。
而这次清洗,可以说,让甘宁郡那些反对叶知秋的势力彻底化为了乌有,连根拔起,叶知秋的眼皮也终于得到了暂时的清净。
叶知秋这边对甘宁郡实行清洗后,铁真那边再一次反动了对兴安府的强势进攻,而这次进攻是强度是铁真自从与叶知秋会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
虽然铁真的这次进攻是叶知秋亲自在兴安府指挥叶风组织起最有效的防御,但叶知秋此时的心中也没有多大的底气,毕竟段兴辉此时还没有到达叶知秋制定的作战地点,也就行不成与叶风合力夹击铁真的作战目标,因为段兴辉所部的黑豹兵团被铁真成功的牵制住了。
叶知秋虽然心中没有多大的底气,但叶知秋绝对不会就此向铁真认输的。这不是叶知秋的作风,叶知秋是个连死也要狠抓一把的人,又怎么会轻易认输呢。再说了,叶知秋现在身边已经有了一些值得牵挂的人,他不努力又能如何?
叶知秋一方面让叶风在城墙上亲自指挥天狼兵团展开与铁真所部的虎磐王朝士兵展开厮杀,同时叶知秋吩咐袁世民亲自跑一趟,让他联系一下段兴辉,要段兴辉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自己制定的作战地点,全力逼开铁真牵制他所部的兵力,形成合力夹击铁真的局面。
另外,叶知秋也准备动用冷剑秋所部的猛虎兵团和那些上次在兴安府会战中起了重大作用的江湖人士和绿林道的朋友,甚至是那些民团。
这边兴安府的战事进行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那边许成宗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司徒龙再次把李成林打的溃不成军后,司徒龙就率领手下有着强大士气和斗志的士兵发动了对许成宗的进攻,司徒龙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许成宗在自己背后所产生的军事压力。
而许成宗自从收到叶知秋给自己的信函后,许成宗也开动了自己大脑中所有的细胞,做好一切的防御准备,等待着司徒龙的回援。
许成宗不是没有想过,自己要主动对司徒龙的发动出击,但许成宗最终还是没有做这个选择,因为许成宗明白,自己现在手上的兵力还不足以和司徒龙一战,自己最多也只能做好防御,等待司徒龙主动对自己发动的进攻,再说了,防御有时也是一种以逸待劳的作战思路。
叶知秋这个时候应该说面对的压力是他自率军以来最大的一次,不仅有铁真对兴安府发动的进攻,同时,司徒龙也在南冲城对许成宗所部发动了最强势的进攻。
换句话说,叶知秋现在要面对的是铁真和司徒龙两人联手的进攻,虽然两人并没有密谋。许成宗那边的战事,叶知秋暂时还不怎么担心,只要许成宗小心谨慎一点,司徒龙要想一下子就能攻克南冲城还没有这个可能,毕竟许成宗手上也有三个兵团九万人马,司徒龙手上最多也只是十万多点人马。
叶知秋现在担心的是自己,自己面对铁真的强势进攻,而自己手上暂时只有叶风所部的天狼兵团,虽然外围还有段兴辉所部的黑豹兵团以及冷剑秋所部的猛虎兵团。
但这两个兵团现在并不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没有到达叶知秋制定的作战地点,就行不成与铁真合力夹击的局面,这才是叶知秋感到头疼的地方。
叶知秋的心中很清楚,如果这次不能成功的击退铁真的进攻,自己就完不成解救许成宗被围歼的命运,虽然这个可能性并不怎么大,但叶知秋绝对不会等着机会出现的。
叶知秋也想过,调冷剑秋所部先解救许成宗被围困的局面,然后再把他们全部的征调回救兴安府,但叶知秋不敢这样的操作,因为司徒龙的作战方式,自己还并不了解,同时,许成宗是否能完全得到其他三个兵团的全力支持,叶知秋的心中同时也没有底气。
即使许成宗能侥幸战胜司徒龙,那时雍亲王李成林也会想要许成宗所部乘胜追击司徒龙所部的,同样,许成宗也得不到回援兴安府的目的。
叶知秋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也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叶知秋如果不能成功的解救眼前这个危机,那远在盛京城中的李成明定当会追究自己在甘宁郡所做的一切,而那个时候,叶知秋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抵挡”不住李成明对自己追究的罪责。
这就是政治,更何况,上位者要想追究一名文官武将的罪责,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有时只需要一个“莫须有”就完全可以摆平的。
叶知秋的心中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得与失,叶知秋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好一个解决眼前这个危机的方法,事情摆在叶知秋的眼前,叶知秋就必须要解决掉,叶知秋的做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退缩,不管是现在的叶知秋,还是之前的叶知秋“前世”,不管会有多大的问题在叶知秋的面前,他都会尽一切的可能把这个事情用最完美的方法处理掉,这是叶知秋的工作原则,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现在还真的不好说,毕竟理想是美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个道理,叶知秋心中很清楚,就算是那个性格相对比较柔弱的叶知秋“前世”也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现在的叶知秋已经完全脱离了他那个熟悉的“母体”,虽然他不敢说为所欲为,但绝对不会束手以待。
每个人在熟悉的“母体”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一旦离开了“母体”,这些制约条件却一下子都消失了,甚至会变成一些辅佐的条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