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释迦往昔号多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日在辽东时,李承乾和陆压见过一面,其时陆压还是用东瀛的名字“天照”——如今李承乾自然知道这“天照”两字是什么意思了。陆压既然是金乌化身,也就等若太阳,用“天照”做名字,实在是名副其实,再贴切不过了。
只是不曾想到,这陆压在洞庭龙宫,居然又用个新名字“太阳道士”,倒让李承乾一时都没想到是他。
李承乾不甚喜欢这陆压道人,总觉其人阴沉可忌,需要小心提防才是,后来从玉藻口中知道陆压一些来历,自然更是敬而远之,只望这辈子都不要打交道才好。今日不想在此处重逢,总也免不了说些场面话,客套几句,心中却在暗自转过念头:“这陆压在洞庭龙宫里做什么,总不成真是给龙王讲什么火经的罢。难道洞庭龙王不知道他的身份么,还真当是什么太阳道士?”自家思量不提。
话分两头,且不说李承乾在洞庭龙宫中又遇见陆压道人。只说当日李承乾和玉藻出了长安,过了数日,李泰终于寻到个机会,又将李淳风遣出长安,大半个月不能回来。这一日,黄昏时分,天色渐暗,暮云渐起,忽有一道长虹,瑰丽绚烂,自泾河中升起,自西向东划过天际,长安城中人见了,无不称奇。
那长虹划经天际,直落到东海中去了。东海龙宫之中,天蓬元帅正在左右踱步,思量一些棘手之事,忽然殿内虹光大盛,急忙看时,就见乌巢禅师光头赤足,正立在殿中。
天蓬连忙行礼道:“禅师何来。”乌巢禅师略略点头,道:“那东西找到了么。”天蓬道:“已经找到。”乌巢道:“好,拿来与我。”
天蓬伸手入怀,取出一本书来,却不递给乌巢,问道:“不知禅师要此书做什么?”乌巢笑道:“要咒杀一个人,须得用它方成。”天蓬暗暗心惊,须知前日金乌斩三尸成功,已经一步跨入大罗金仙境界,虽然金乌帝鸿被封在日中,不能脱身,但陆压道人、乌巢禅师两人联手,这世界上杀不掉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杀不掉的那些,基本也都是不能杀的,例如佛道各位教主,南极仙翁、太乙天尊、燃灯佛、孔雀明王等教主亲信。到底是什么人,需要乌巢来动用钉头七箭书?
他犹豫一下,道:“禅师,这钉头七箭书是要用来炼成生死簿的。若是咒杀他人,其中怨厉之气泻尽,便成了废纸,须得再积聚一千年的怨气方能再用了,只怕误了大事。”
乌巢禅师阴沉沉笑了声,道:“元帅放心,此事不是早有计划么,否则我们费这么多力气占据四海做什么。这四海中修炼有成,有知觉有灵识的水族,少说也有亿万,只消尽数杀了,还怕没有足够的怨厉之气。”
天蓬元帅默然。当时天庭攻打四海,除了要找钉头七箭书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便是因为这四海广阔无边,其中水族不下亿万。若是万一情况有变,便将四海变成修罗杀场,将这些水族尽数杀了,自然能积聚无穷怨气,用来将钉头七箭书炼化成生死簿,借以重建幽冥,再造地府。三界之中,除四海之外,再无别处适合做这种事情。若是大规模屠杀凡人,必然招致佛道两门干涉;若是大规模屠杀妖族,又不是那么容易。四海水族数量既极多,神通又极低微,而且就算尽数杀了,料想也绝无人来出头干涉。
只是若要积聚足够怨气,这四海水族就算不会被尽数杀尽,也要有大半丧命。天蓬元帅自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但每念及此,总还是有些不安。但他是天帝臣子,乌巢与金乌帝鸿是同根同源,等若一身,也就是天帝之子。虽说天蓬是天帝旧部,颇受礼敬,就算陆压见了也要客气三分,但真论起上下尊卑来,乌巢到底是主上。如今乌巢说要钉头七箭书,天蓬自然不能违拗,略一踌躇,还是递了过去。
乌巢接过书来,道:“七日之后,我再来此还书。”言毕又化一道长虹,出殿去了。
※※※
西牛贺州极北之地,连绵千里的大雪山上,终年风雪呼啸,气候严寒。莫说人类,便是妖怪都不能居住,亦绝无蛇虫草木生长,近乎死地。
风雪深处,一个道人正在盘膝枯坐,垂眉闭目,一动不动。无论风雪如何呼啸盘旋,却总近不得他身周三尺之内。
他便这般静静坐着,仿佛自开天辟地起便坐在这里一般,丝毫不动。不知过了多久,道人突然缓缓睁开眼睛,随即站起身来。
一声轻响,道人踏前一步,身形已然巨变。半空中梵唱如雷,天花散落,金光耀眼灿烂之中,现出一尊金身来。身周金花璎珞翻滚,青莲层层叠叠铺开,二十四头或怒或喜,或悲或乐,或面色平淡,或狰狞可怖,又有十八只手,执定了璎珞、伞盖、花贯、鱼肠、金弓、银戟、加持神杵、宝锉、金瓶等诸般法器。
正是准提的独门神通金身法象。
道人现出金身法象来,过了半响,又厉喝一声,十八只手齐齐合十,二十四头尽皆化去,周身宝光流转,将方圆百里都映得金灿灿一片。忽然喀嚓一声轻响,身形再变,现出一尊金身来,便如寻常人一般,一首两臂,只是身高丈六,体形胖大,盘膝端坐,双手结不动法印,通身金黄,顶成肉髻,眉间白毫灿烂,仪容仿佛狮子威严。
金身一现,漫天风雪仿佛都刹那停息。过了片刻,西方天空中梵唱隐隐,金霞万道,宝焰缤纷,光明大放。一名道人麻衣大袖,手执七宝妙树,飘飘而来,正是佛门教主准提。准提身侧一人,长眉如雪,身穿坏色衣,面容古拙,身形枯瘦,乃是佛门灵山世尊燃灯佛。
准提身后,跟随五位菩萨。第一尊,穿流金道袍,头发随意披散,脸色淡黄,细看却是五彩光辉流溢,仿佛一块翡翠玛瑙般,正是孔雀明王;第二尊,顶有五髻,左手执莲花,花中安放《般若经》一部,右手持金刚宝剑,乃是文殊菩萨;第二尊,头戴五佛金冠,面容肃穆,身披袈裟,手执如意,乃是普贤菩萨;第四尊现女子相,玉面朱唇,柳眉星目,白衣飘飘,左手托净瓶,右手执杨柳枝,乃是观世音菩萨;最后一尊无喜无悲,遍体无边光炽,举步天地六动,乃是大势至菩萨。
佛门弟子稀少,远逊道门,能修得菩萨位者都是寥寥无几。这五大菩萨,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之中的佼佼者。其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皆是以道入佛,以前本是玉虚门人,元始天尊弟子;孔雀明王是洪荒大妖,被准提收服;大势至菩萨则是佛门教主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的亲传弟子。

那道人见准提、燃灯和五大菩萨到来,起身合十行礼,道:“拜见教主。”准提呵呵大笑,伸手扶他起来,道:“道友苦修千年,今日终于窥破大道,证得本源,可喜可贺。”道人道:“若非教主传授金身法象神通,多宝焉有今日成就。”准提笑道:“不必过谦。金身法象虽是我传授,你却能另辟蹊径,自创出这丈六金身来,将金身与己身融合为一,无彼无此,果然别有玄妙,我亦不能及也。”
正说间,只听得三十三天上牛哞声声,清光如水,一位白须白发老人乘青牛踏空而来,正是太清教主太上老君,身后跟随玄都法师。道人见老君到来,亦合十行礼,道:“多宝拜见大师伯。”
老君笑道:“你既蒙准提道兄青眼,传授无上神通,修至阿摩罗识,如今也已经证得佛位,往日称呼,就不必再用了。”
这道人名多宝,本是上清通天教主门下大弟子,道德深远,法力高强,超出三界,不入五行,入火不焚,入水不溺,步日月而无影,入金石而无碍,乃是玉虚、碧游诸大弟子中公认资质最佳,最有希望修到大罗金仙者。可惜千年前封神大战,截教覆灭,上清教主退隐,多宝道人为太上老君所擒,镇压在这大雪山上,不得脱困。准提得知,便传授多宝金身法象神通,收为弟子。多宝拜入佛门,苦修千年,今日终于得窥大道,勘破虚空,成就无上正果。
准提含笑道:“老君所言甚是。多宝道友,你既入我佛门,往日姓名,自然不必再用。你如今创出丈六金身,修至阿摩罗识,证得佛位。我便加升大职正果,封你为释迦牟尼文佛。”将手中七宝妙树往多宝道人肩上一击,刹那间光华闪耀,宝焰缤纷,虚空结成一座九色莲台。多宝道人俯身,先拜西方极乐世界,再拜准提,道:“多谢两位教主。”再拜老君,道:“多谢道祖成全。”最后遥遥朝灵宝天拜下,接连叩了九个头,却不说话。灵宝天上雷声隐隐,降下一道清光来,将多宝道人托起。多宝起身上莲台坐定,燃灯、诸大菩萨纷纷合十,齐齐礼赞道:“南无释迦牟尼文佛”。
燃灯佛又道:“教主,燃灯有一事相禀。燃灯蒙两位教主垂青,执掌佛门,如今已近千年。虽然不敢有一日懈怠,无奈天资有限,道德微薄,以至传法无成,始终不能弘扬我佛门大道,心实惭愧。今见释迦牟尼文佛道德深远,智慧圆通,钦佩无及,燃灯愿辞灵山世尊之位以让释迦牟尼文佛,望教主允准。”
准提微微点头道:“燃灯任灵山世尊多年,为我佛门领袖,慎敏神清,智通无累,弘扬正法,不稍暇歇,又手著《法》、《论》、《经》三藏真经,立唯识宗派,使我佛法东传南瞻部州,实有无量功德。我亦加升大职正果,封你为燃灯上古佛。”燃灯合十拜谢。准提又立释迦牟尼文佛为灵山世尊,释迦亦合十谢过,与众人见礼。
诸人尽皆上前见礼,却恼了准提身后孔雀明王。他乃是凤凰长子,洪荒得道,入佛门后修至阿赖耶识,证得菩萨位,只为一点好胜心未泯,所以始终修不到阿摩罗识,证不得佛位。如今见多宝炼成丈六金身,化释迦牟尼文佛,又被立为灵山世尊,执掌佛门,不由得好胜心起,心道:“我昔日为妖时,也曾多会碧游门人,亦未见得如何高明。你虽然是碧游首徒,也未必就见得就有什么本事,如何做得这灵山世尊。倒要试上你一试。”
准提见孔雀明王神色,料知他心意,微微而笑,亦不多言。释迦满面含笑,对孔雀明王道:“一向闻得师兄名声,只是未得一见,今日有幸晤面,幸何如哉。”孔雀明王亦合十道:“师兄别开蹊径,创出这丈六金身神通,果然气派非凡,孔宣十分佩服。”释迦听他话中有讥讽之意,微微一笑,道:“师兄谬赞了。”
孔雀明王见状,嘿嘿一笑,道:“孔宣不敏,对这金身神通好奇的紧,还望师兄不吝指教。”也不等释迦答话,背后青、黄、赤、白、黑五道神光腾腾升起,孔雀明王抬手一指,神光都朝释迦刷下来。释迦端坐莲台不动,头顶现出九颗舍利子来,毫光四射,上下阻隔,那五道神光哪里刷得下来。孔雀明王见状,长啸一声,五道神光矫夭如龙,当空绞缠,凝聚成一只巨大的孔雀之形,高冠细目,张口就朝释迦猛力一吸。
孔雀明王投入佛门,修到阿赖耶识,证得菩萨位,妖身早已脱去。这孔雀乃是五色神光凝成,随心散聚,神通等若原身一般。释迦被孔雀一吸,顿时立足不稳,连人带莲台,一齐被吞到孔雀腹中去了。
孔雀明王哈哈大笑,甚是得意。他倒也不欲伤了释迦,正待散去神光,猛然面色一沉。就听得那孔雀腹中梵唱隐隐,接着无数金光灿烂射出,一尊佛像自孔雀背上冉冉升起,正是释迦牟尼文佛,垂金色臂,结无畏印,眉际白毫闪烁,顶上现出四十二道白虹横贯南北。那五色神光凝成的孔雀被稳稳压制,动弹不得。
孔雀明王见了,便要再施手段。这五色神光是他天赋而来的神通,但入佛门之后,也自修得不少其他本事。准提却呵呵一笑,止住孔雀明王,上前用七宝妙树朝那巨大孔雀身上轻轻一拂。孔雀身形一晃,复化做五色神光散开,都落到孔雀明王身后去了。释迦亦撤了无畏印,朝孔雀明王合十行礼,道:“久闻师兄五色神光犀利非常,无物不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孔雀明王虽然有心再斗,见准提阻拦,也只得罢了。准提与老君作别,正要回灵山,突然西方虚空大放光明,照耀天地,梵音如潮,三界皆闻,白莲摇曳,金花朵朵,就见无量绚烂极光之中,千万道碧气腾起绞合,化出一棵撑天柱地的龙华树来。
佛门中人,心有灵犀,刹那间就都知晓了缘由,齐齐合十礼赞。老君、玄都法师略一思索,也便知晓,乃是西方极乐世界之中,又有一人修至阿赖耶识,证得菩萨位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