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毕业酒谁都会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栋坐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他被刚才的梦急坏了。他没心思再睡觉,就匆匆起床,胡乱套上衣服,洗了把脸漱了漱口,就急急忙忙找清音去了。他要马上看到清音才安心,她怎么会飞走了呢?
国栋到了清音楼下,但清音没在宿舍,他等了许久,可她没回来。清音宿舍的人告诉国栋,她们今下午没课,她们不知清音去了哪里。
国栋想,清音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我去图书馆找找看吧。国栋从图书馆的第一层找起,每个阅览室都找遍了,直到最上面一层的最后一个阅览室,他才找到清音。这个阅览室里的图书资料,只有拿到了系里的证明,证明确实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或相关课题,才能进去看,国栋没有开证明,进不去。隔着明亮的玻璃窗,国栋看到了清音,他的心落下了。他看着落落端坐的清音聚精会神看书的样子,心里安然惬意起来,忘记了刚才的焦急。
阅览室外面,是一排排可供学生自习的宽厚木桌,国栋到别的阅览室借了本书,拿上来坐在阅览室门外的自习桌前看,边看边等清音。
国栋看了许久许久,手中的书快看完了,清音还没出来,可回头看了看身后,发现Johann不知何时已来到了这里,正悄然坐在他身后的空座上等清音呢。国栋只在意前面阅览室里的清音和手中的书了,没发现Johann啥时来的。他想到很多时候Johann都是接清音的,想到清音跟Johann那相偎而去的温暖背影,他即感动又心酸,他幸福为清音,心酸为自己,因为他心底那么喜欢清音,可无缘跟她在一起。国栋怀着复杂的心情,跟Johann礼貌地打了个招呼,就起身落寞地走了。
接下来毕业的日子很近了,现在,国栋身心都很放松,不象决定考研前的那段时间那么伤感焦躁了,他还能在这学校里读三年研究生,他觉得他很开心自己的选择,很庆幸自己考上了,很惬意不用离开学校。
在国栋考研的这段时间,准备工作的同学们,工作也都陆续订下了,大家被越来越近的分别搅和的心慌意乱,悲悲凄凄。每到黄昏,当太阳收起它那炽热的光线后,校园草坪上陆陆续续坐满了毕业生,很多校园歌手、校园吉他手们也都聚拢了来,他们弹着忧伤的曲子,唱着忧伤的歌,同学们往往动情地听动情地和,歌声此起彼伏,大家的心随着歌声起起落落,有的同学唱着唱着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也有的同学振臂高呼:“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常回来看看!”“我们是离家的游子,怀揣梦想,各赴前程”!“我们有‘丈夫誓许国’的豪气,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柔情”。。。。夜深了,大家都久久不愿散去,就这么坐着,唱着,吟诵着,呼喊着。
文学社准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为毕业生送行。朗诵会在校园的某处空地上举行,由清音主持。大家席地而坐,朗诵者站在台阶上朗诵。有的朗诵者很动情,带着飘然忘我的情绪,每每吟诵到激动处,就边朗诵边从台阶上缓缓而下。可朗诵时不能分神,更不能眼睛老盯着台阶,再者,朗诵者一般都很投入,所以就会发生朗诵者在缓缓而下时失脚踏空的情况,一个趔趄或表情陡然一楞或摔了跤的都有,大家便忍不住哈哈地乐,出了小事故的人也满不在乎,整整衣襟,扑扑浮尘,弹弹衣冠,清清嗓子接着来,这毕竟不是什么学术的探讨与交流,而是大家对诗歌的自娱自乐。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让大家完全放松了心情,冲淡了很多伤感情绪,这种带着喜剧色彩的朗诵会,大家都很喜欢,年年举行。‘诗歌喜剧’这个词便不知不觉中被大家深深刻在了脑海中那个储存快乐的角落。
除了文学社,各个社团也都在如火如荼地准备各种告别活动。不得不提一提校园话剧,每年校园话剧团都在毕业时安排数场话剧告别演出,演出规模宏大,嘉宾也有诸多重量级的,排练的话剧总是新颖而精彩、创意构思都很奇巧很触动人心。校园话剧似乎对哀婉悱恻的悲剧故事情有独钟,而对这种悲剧的欣赏正暗合了毕业生的心情。每场结束都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校园话剧,让大家浸染在浓浓的表演艺术中,成了毕业生心中永远华丽的记忆,永远美妙的诗章。
那些有才艺有个性的牛人们,往往“自恋”地给自己开场毕业演唱会、演奏会或表演会等等,煞有介事地准备,并邀请同学朋友各路人等做串场演出,主要宗旨是大家图个乐呵,给自己留份独特的回忆。可到演出那天往往是才艺惊人,令人刮目相看,自然也是捧场者众,气氛热烈而欢腾。
学校允许毕业生在宿舍前的一条林荫道上摆摊,处理已用不到的书籍和生活用品。毕业生们把很多书籍,磁带,音响、球、球拍、呼啦圈、包包,衣服,甚至自己的收藏等等都拿到这里低价出售,很多东西物美价廉。书籍尤其吸引人,总能找到你喜欢和需要的。随着毕业的临近,这里渐渐熙熙攘攘起来,毕业生往往是呼朋引伴来卖,学弟学妹们往往是成群结队地来淘。有人看上了某本书或某物品,而又没带钱或带的不多,卖者往往慷慨相送,大家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不想让对别人还有价值的东西压在自己手里,给陪伴了自己青春年华和大学生活的它们找到好去处,大家走的心安。这种形式就是为赠者和受者都找了个合理交接的理由。
毕业前夕,各种聚餐‘忽如一夜春风来’,不但校园里的食堂,餐馆都人满为患,校园周边的餐馆的生意也火爆起来,常常被挤得满满当当。大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诙谐打趣,或谈离别情愁,各个餐桌时不时爆发出集体的整体意识的哄然大笑,这种临别前带着留恋之情的笑声似乎在餐馆上空拥挤着、追逐着,可总被一种离别的愁绪牵扯着,黏黏糊糊萦绕在近处,不肯远离,好像就怕此去不返,找不到回来的路。除了这种笑声,还有哽咽和痛哭声,很多同学都不肯清醒着离开校园,他们愿意让自己晕晕乎乎飘飘渺渺地离开,在这种麻木飘忽的感觉中离开,不会太留恋。清醒状态下,他们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
当男生们喝的歪歪扭扭,脸上挂着未干的泪痕,互相搀扶着在校园里走着时;当宿舍的窗子上挂出写在床单上的“离别吾爱”“永失吾爱”时;当女生们穿上最漂亮的花裙子,和姐妹们手拉手唱起离别的歌,互相对望着泪眼婆娑时,当校园里旅行包的生意开始火爆、越洋托运兴盛起来时,当毕业生甩卖一条街变得冷落阒寂时,离别真的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大家忙忙碌碌,呼朋引伴地一起去办各种毕业手续,校园里到处是三三两两的身影,国栋也夹杂其中,忙着办理各种毕业手续。他把这四年攒下的书籍一箱箱装好,精心地封存,运到学校指定的地方暂存。由于他接着读研,学校暂时安排了物品贮藏室,专门给这些即将读研的毕业生放置物品用。国栋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就马不停蹄地忙着送行。他一次次去车站,一次次去机场,一次次话别,一次次握手,一次次拥抱,一次次泪湿眼眶。
当国栋送走最后一个室友回校后,他的心很空很空,他独自坐在湖边,看着平静异常的湖水,湖面水波不兴。这美丽的湖年年送旧迎新,它早已习惯了人间的聚散离合,面对喧嚣的来和悄然的去,总是这么从容淡定,用智慧惠泽着每一位走近它的人,用无言的祝福送走每一个远行的旅人。国栋想:这是多么圣洁的湖啊,年年岁岁迎来送往,湖水中凝聚了多少感情蕴藏着多少故事啊,可还是这般澄澈空灵,这种澄澈空灵沁人心脾,醉人心弦。这个盛满智慧的湖,似乎永远处变不惊,从容淡定。国栋不仅想起了一副对联:闲看庭前花开花谢,笑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多么雍容大度的睿智情怀啊。
在湖边坐了很久,国栋回到寝室,他在每个室友的床板上认认真真写上他们各自的名字,他环视着空空荡荡的宿舍,很感慨很心酸,可也怀着对未来火热的愿望,他想:离别,是为了飞的更高更远,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和更激动人心的相聚,想到这里,他背起简单的行囊,怀着激荡的心情,毅然走出了这扇门。

他没有去跟清音说再见,因为他已跟同学们说了太多次再见,已没有心力再多说哪怕一遍,也不忍心对清音说离别的话。他想,我暑假后还回来,还会见到清音。可他还是忍不住想,明年这个时候清音就毕业了,那时我有勇气面对跟她的分别吗?虽她不是我同学,也并不常跟我联系,可对我而言,她是那么重要的一个人,重要到我没法形容,没法接受分别,没法让她离我远去。
国栋回家了。乡亲们一直挺关注国栋的情况,尤其当他毕业时,大家的好奇心更是被吊了起来,大家想知道,在他们眼里这么有出息的国栋,到底安排了什么工作,当上了什么干部。因此,从国栋回家这天开始,国栋家里就陆陆续续有人来探视,且持续了二十多天。国栋告诉他们,自己还要接着念研究生,还没参加工作。乡亲们便唏嘘赞叹,觉得读了研究生,以后国栋肯定能当更大的官。每每有人来,国栋家总是热心接待,国栋爸是深受**思想影响的那代人,他觉得越是有地位有声望,越得让人觉得平易近人,越是不能脱离群众,他想,儿子以后可能真是大干部了,我得为他打好群众基础,**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开天辟地地建立了新中国,走的路线不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吗。我得好好再研究研究**语录,这么伟大的领袖,说的总不会错。
国栋爸是老三届那个年龄段的人,只不过他没读高中,也没考大学。当时家里穷,他很小就辍学种地养家了。后来再大些,就跟着盖房子的包工队当小工,干些挑水和泥、搬砖递瓦等琐碎的活。
国栋爸腿脚勤快干活麻利,很得包工头的赏识,就收他做了徒弟,并渐渐让他跟着大工学一些的盖房技巧,他很刻苦很努力,常常顾不上吃饭。有时师傅劝他吃饭,他说:“师傅,我趁热打铁,再好好琢磨琢磨,艺不压身,我要把师傅教我的技巧学精学通。”
师傅听了开心,很多时候亲临指导亲自传授,国栋爸脑瓜儿灵,一学就会一点即通,没出几年,就把各种建筑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个精透。
这让包工头很欣喜,他细心观察国栋爸,看他品行端正,行为举止稳健大方,浓眉大眼一表人才,而且健壮结实,为人厚道。他想,自己已是年逾花甲,该有个年轻力壮、领导有方、做人厚道的后生接班了。正好家里还有个待字闺中的女儿未嫁,年龄跟国栋爸差不多,他就试探国栋爸:“这些年跟着师傅,你觉得怎么样啊?”
“多谢师傅精心栽培,并教我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我的今天全是仰仗师傅所赐。有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师傅的点滴教诲我都铭记在心,我不会辜负师傅的培育之恩。”国栋爸感激地说。
包工头看国栋爸有情有义,通过这几年的观察,觉得他是个可靠的小伙子。包工头很高兴,对国栋爸说:“听说你还没成家,此事当真?”
“多谢师傅关心,我现在还没成家,这年月生活这么艰难,我想先立世再成家。这样人家姑娘就不用跟着我受苦受累。”国栋爸说。
“先成家再立世或先立世再成家,都未尝不可,各有各的道理。你现在已是一身好手艺、好技术,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师傅给你保个媒,不知意下如何??”
“师傅是我的再生父母,有再造之恩,我当然听师傅的。只是,可不可以容我回家跟父母禀报一声,商量一下?”国栋爸诚恳地说。
通过这番对话,师傅更是觉得国栋爸忠孝两全,为人仁义,侠骨柔肠。师傅想,把女儿托付给他准没错儿。渐渐地下了嫁女的决心。
国栋爸回到家,告诉了父母师傅说给他保媒的事儿,父母喜出望外,由于家里穷,国栋爸的婚事儿成了两位老人的心病,他们做梦都盼着抱孙子,可就是无能为力,帮不上什么忙。现在天上掉下个大救星,有贵人相助,他们自然很高兴,也对国栋的师傅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国栋爸听说师傅是把自己的爱女嫁给自己时,还是吃了一惊,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当时,以师傅家这份家业和师傅女儿的容貌,找个当地的名门望族着实容易,有很多大户人家求婚,可师傅一直没同意。现在,师傅居然把女儿嫁给一穷二白的自己,他简直有些受宠若惊。内心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结婚这天,师傅请了很多朋友,国栋爷爷奶奶家里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一派喜气,由于国栋爸家里贫穷,怕国栋爸因为钱少而为难,师傅自己花钱并亲自安排了这场盛大婚礼。国栋爸十分感激,跪在师傅面前久久没有站起来,他象拜师学艺时那样,给师傅磕了三个头。
结婚后没多久,国栋爸就接了师傅的班,带着一个庞大的建筑队,走乡串县搞建筑。原来师傅带领时,这早已是一个当地很出名、有着诚信为民的良好口碑的建筑队,当地有什么建设,基本都是找他们。现在国栋爸成了这只队伍的领导后,更是厉兵秣马,雷厉风行,扩展了业务范围,且取得了一致的信任和好评,更是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当改革大潮越吹越劲,百废待兴的时候,他们用前瞻的眼光,诚信的服务,过硬的质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因此,国栋他们家成了很快富起来的那种家庭。国栋爸聪明勤勉,发展壮大了岳父的建筑队,很快发展成了一家建筑公司。对岳父一家更是鞍前马后,照顾有加,一直很得大家赞赏,国栋外公外婆逢人便夸这个女婿知恩图报,人好心善。
随着国栋姐和国栋的长大,国栋爸想把孩子培养**。他想,建筑是很赚钱,可这毕竟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复苏,各种建筑队、建筑公司,建筑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竞争日益激烈。虽在当时还行,他们这种声望在外的建筑公司效益还不错,可他不能保证当儿子长大时,还是一派大好的形势。他也不确定,在富裕生活中长大的儿子,对这种劳动是不是还会热衷。
因此他决定培养孩子们读书,以求以后有份踏实稳定的轻松工作。国栋姐不喜读书,成绩不是很理想,从县里一所技校毕业后,就在镇邮局上班了。国栋姐夫也曾是镇邮局的一名员工,可他觉的工资少,就辞职下海做起了生意,在镇上经营起一家影楼,开了一家服装店,一家鞋店。国栋姐夫头脑灵活感觉敏锐,很擅长做生意,他精心经营,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后来,国栋姐嫁过去后,国栋姐就不再在邮局上班了,在家做起了专职太太。
国栋从小很聪明,可他不太爱学习,这点让国栋爸很头疼,不培养他读书吧,有些可惜,只要他肯学,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成绩很好,可他不肯学时成绩就不是很理想,走这条路,很难说他会有多大成就。
后来还是国栋妈说:“先让国栋上学,实在不行再考虑其他路,也来的及。”当然,国栋也很争气,每当面临重大的、决定前途命运的考试了,他就象卯足了劲儿的陀螺,使劲儿地转着,又像勇猛的战士,冲破一道道封锁,攻下一个个堡垒,达到了胜利的巅峰。就这样,靠着聪明的头脑和适时的努力,国栋在成绩起起落落中,却仍抓住了上好中学、好大学的机会。
现在国栋要读研究生了,国栋一家都很高兴,也很支持,国栋爸还说:“只要你想读,读博士,博士后,我们都大力支持,一是为家争了光,二是能报国。有话说,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学多了知识就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