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道西风(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听那女子的声音说道:“这就是陕西有名的小吃羊肉泡馍吗?我怎么觉得也不怎么好吃呀。”那五十岁开外的老者说道:“饮食是一种习惯,那是你还没有吃习惯。习惯了就好吃了,陕西人如果隔上几天不吃羊肉泡馍,就会浑身不舒服。南方人讲究做菜,不但讲究做菜的花样,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北方人吃饭就简单的多了,就说这个羊肉泡馍吧,这要上好的羊肉,经过多道工序的细细加工,用百年老汤来煮成的。西安城里最早的一家羊肉泡馍馆的汤,据说是宋朝时候的,一直传到了现在。”那女子说道:“宋朝到现在都几个朝代了,那汤还不早就放臭了吗?”老者道:“这你就不懂了,这个汤讲究的就是百年老汤,每天都要用火把它烧开煮一会,不断地使用,不断地添加新的汤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坏不了的。”那美貌女子说:“反正我不喜欢吃,我就喜欢吃扬州菜,在宫里……咳咳,咳咳,”女子说到这里,突然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拿出一只手帕捂着嘴巴假装咳嗽,二人身后站立的那汉子眼睛警觉地向四周扫视了一圈。那老者故意高声掩饰道:“你不喜欢吃就算了,你多吃点菜吧。”那女子点点头,拿起筷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热菜凉菜,显得极是丰盛,两个人要这么多的菜,很显然是过于奢侈了。
这时,只听一个声音高声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家都寻声望去,只见临近楼梯口的桌子旁坐着一位青年男子,男子的身上穿着一件有补丁的衣服,一看就知道此人家境肯定不甚富裕,但是男子身上的衣服都是干净整齐,让人感到没有一丝的猥琐低贱之气。青年男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者等三人,眼神里明显的流露出挑衅的意思。
“大胆,”老者与少妇身后的那位魁伟的中年汉子怒目呵斥道,正待上前,被老者举手止住。汉子似乎对老者很是服帖,老者一举手,他便立即躬身默立,再也不发一语,也不再向这青年男子望上一眼。
“冲冠一怒为红颜,”青年男子朗声说道:“吴三桂是为了美人陈圆圆,这才冲冠一怒,引来清兵入关。不知这位仁兄是为了什么发怒?”青年男子看来是故意要找茬了。
“哈哈,兄弟这就有所不知了。”老者哈哈一笑,对青年男子说道:“民间到处传说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被李自成夺去,才借满洲铁骑入关,实际上这都是以讹传讹。”
青年男子道:“哦,那么请老先生说说,吴三桂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才把我大好的花花江山拱手让给了满狗呢?”
那老者面色一沉,怒气在脸上一闪而逝,但随即又仰面一笑,道:“哈哈,你问的好,那我就说给你听。”老者眼睛望着那青年男子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一切都是吴三桂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就已经精心策划好的。”
“哦,那请老先生说说,晚生不是很明白。”青年男子道。
“谅你也不明白,汉人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是吴三桂太过于聪明,那大明的江山还轮不到大清的手里。”老者说道:“不明白吧?那我就细细地讲给你听。”

老者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当年李自成叛军从陕西河南经山西围攻北京,吴三桂那时拥兵在山海关。当时明朝上下公认为北京城城墙高大,防守坚固,再加上以前有明一代,蒙古不止一次地打到过北京,从来都没有能够攻破北京城,而且每次还都是大败而归,所以明朝上下这样认为本也是无可非议。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却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吴三桂此时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忠于明朝,带兵和李自成叛军作战,给崇祯报仇。二是投降大清朝。但这两条路吴三桂都不愿意走。”
“哦,为什么?”青年男子问道。
“因为第一条路,如果吴三桂继续忠于明朝,就必须要给崇祯报仇,与李自成作战。但当时的情况,如果选择这样做,只能是自取灭亡。假如要是南下北京与李自成作战,大清的精兵肯定会从北面夹击,这样他就会形成两面作战的态势,吴三桂精通兵法,知道这样做只能是置自己于死地。”老者继续说道:
“第二条路,就是投降大清朝。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多年,满清铁骑始终不能跨越山海关一步,这时候让他投降大清,他也是心有不甘。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有野心。他的野心就是,他自己想做皇帝。”
这时候,整个饭馆二楼上的人们都在静静地听老者讲述,吴三桂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夺去,一怒之下引清兵入关,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此时这位老者说出完全不同的理由,大家都在凝神静听。
这时突然有人问道:“那吴三桂为什么不在崇祯死后,即刻称帝?反而要投降满清,引清兵入关,等到了满清成了气候,占了我汉人的大好河山之后,才在云南起兵称帝呢?”
老者说道:“这个问题问的好。”他又呷了一口茶:“假如吴三桂当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就即刻称帝,那他势必也要面临两面作战的局面。因为如果他在那个时候称帝,就等于公开和李自成与大清朝两方面为敌,这种结果是吴三桂不想也不可能让它出现的。所以,吴三桂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先假意投降李自成以迷惑他,争取时间做与之决战的准备,再忍辱负重,后又假意投降大清,借大清的力量来铲除李自成与明朝,然后等待时机成熟,再打出反清复明的招牌,起兵称帝。”
“这个狗汉奸,心地如此地阴险狡诈,为了给自己创造称帝的条件,竟然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真是大大的该死。”有人说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吴三桂就应该断子绝,遗臭
万年。”
“只是可怜我大汉的百姓遭受生灵涂炭呀。”
“是啊,在明朝末年,我中国有人口将近6000万,经过满清全国性的大屠杀,在现在只剩下1800万了,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杀了。”
“是啊,满清太残暴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南昌,昆山,南雄,潮州,常熟大屠杀,真的是惨绝人寰。”
在楼上吃饭的人们纷纷喧嚷了起来,有的痛骂,有的惋惜,有的愤怒,有的无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