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东坡醒复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真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文学家是苏东坡,苏东坡一生最有成就的时候在黄州。他的“东坡”就在黄州城外。
苏东坡两度为官杭州,留下苏堤和公认描写西湖最好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在黄州,却有他的“东坡雪堂”和“东坡赤壁”,他的天才也如大江东去,奔放横溢不可遏止,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以及前引《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千古名篇都完成在此时此处。
苏东坡在黄州的遗迹遗文,比杭州有过之无不及。杭州人珍惜这种缘份,所以在当初声名相近的苏、杭、湖、扬中脱颖而出,成为风雅钱塘、人间天堂。黄州人在赤壁之前大兴土木,把这块风水宝地变成了自家后院;为免东坡先生寂寞,他们在雪堂之侧修建了一个动物园。天涯漂泊的东坡如果在月明之夜魂兮归来,不知能否找到当时泥阪,旧家庭院?
词牌《临江仙》仿佛就是为东坡量身订做。他在生前就被人称为坡仙,备受尊崇,认为如此天才不可能出自凡间,连政敌王安石都感叹“不知再过几百年,方能得见如此人物!”黄州人却不以为然。我站在久已不开放的东坡雪堂前,恰逢一群学生模样的孩子经过雪堂去动物园,其中一个孩童对门口没有任何标识的雪堂问“这是什么地方?”我不由悲从中来。也难怪这些孩子,因为我起初经过雪堂时也没认出来,路标上只写着“去动物园”;他们的语文老师估计也没有带他们来参观过。黄州的这些官员和老师可以让斯文扫地,我建议让他们去给东坡雪堂扫地。
黄州还是杜牧为官地,《黄岗竹楼记》作者王禹偁的终老处以及**等共和国将帅的故里。当年王禹偁、苏东坡被贬至此就是因为民贫地僻,**等农家子弟逼上梁山也是因为民不聊生。今天的黄州给人的印象并无多大改观,除了政府机构找不到象样的建筑。

中国一些向往西方文明的人跑去欧州参观莎士比亚和歌德的故乡,却很少有人来到黄岗,因为这不够时尚。不过就算他们来了,也会和我一样失望。我在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岗感受最深的就是房地产商的无孔不入和地方政府的鼠目寸光。他们明显违反文物保护法章,在眉山“三苏祠”几米之外修建住房;他们能够让本当名闻中外的东坡故迹破落荒凉、东坡雪堂停止开放!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黄州的餐馆里,常见的附会东坡的菜式有东坡肉和东坡鱼丸,基本算得上是有根有据,比眉山和杭州的东坡肉发明地说更有说服力。东坡在《赤壁赋》里提到一种“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鱼,还留下一首关于东坡肉做法的打油诗“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因对东坡故迹的现状失望而来去匆匆,我没能亲尝地道的东坡肉。离开那天中午我本来想在当地最好的两家饭馆分别品尝东坡肉和东坡鱼丸,没想到其中一家的一份鱼丸就让我勉为其难。满满一大盘鱼丸充分体现了湖北菜份量足的特点,味道也还可以,只是远远不如预期。
多年之前表哥带我在风雨飘摇的武汉江边吃过一次武昌鱼,连路边烧烤摊的阿姨是怎么做的都已忘记,但那鱼的鲜美却至今如在唇齿。在去车站的路上,司机告诉我真正的武昌鱼其实就产在黄州对面鄂州梁子湖和长江水流汇合处。他说的也许不无道理,因为在唐宋时期,这一带才是武昌郡治。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迥,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林语堂认为黄州的风景之美主要来自诗人的想象,不过如今的黄州,连想象的空间都已没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