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车三姑再忆往事 郑副局神机妙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别了郑峰之后,李云帆和陈浩在半山道上拐向了右边的桃花坞。
车三姑不在家,接待他们的仍然是她的老伴车二叔公,二叔公说:“三姑到采石场给老巴子送洗换衣服去了,顺便再送一点吃的东西。矿上活重,又吃不饱,老巴子在石矿干活,没日没夜的干了两个多月,就是想多苦两个钱,好把媳妇早一点娶回来。三姑天不亮就上山去了。公安同志坐一会,要不了多久,三姑就会回来的,她还要上工呢。”
李云帆作为一个老刑警,长期从事刑侦工作,接触过许许多多普通的老百姓,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十分清楚。有无数个像车三姑这样的平平凡凡的人,无论生活有多么的艰辛,命运是何等的不济,他们都怀着一颗虔诚而善良的心过日子。他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贫穷,但不失尊严。窘迫,却不失本分。
“她回来了。”二叔公道。
阿花摇头摆尾的走进堂屋,在大爷的脚旁边趴了下来。
果不其然,车三姑回来了,她的手臂上面挎着一个包裹,应该是儿子换下来的脏衣服。
“是公安同志啊。”车三姑将包裹放到大门的旁边,示意李云帆和陈浩坐下。
“三姑,我们还想再耽误您一点时间。”
“嘿,客气啥!我老太婆又没啥子要紧的事情,有啥耽误不耽误的。你们问吧!”
“三姑,是这样的,您上次跟我们说那兄弟俩,就是大蒲和小蒲没有跟其他工匠们到金山寺去,而是在半个月前会广东佛山去了。“
“是啊。”
“那么,车三姑,您是怎么知道他们回广东佛山去的呢?”
“这还能有假,这兄弟俩确实是回佛山去了。”
“您怎么这么肯定呢?”
“前些日子,有人从山下带来了一份信,是广东佛山来的,兄弟俩跟我说,是他们的弟弟寄来的的信,信上面说,他们的娘病的蛮重的。”
“那么,三姑,您是亲自送他们下的山,还是有人送他们下山的呢?”
“这兄弟俩是夜里面走的,没有人送。”
“那您是怎么知道他们回老家去的呢?是听谁说的?“
“别急,容我想一想,是这样的:第二天早上,我上山去给他们弄饭,吃早饭的时候,我装了十三碗饭,可是多了两碗饭,再数一数人头,少了两个人,再一想,少了蒲家兄弟俩,我就问大伙,这两个人到哪里去了,怎么到现在还不来吃饭,那些工匠就跟我说,兄弟俩昨天夜里面就回广东佛山去了,田工头没有叫醒大家,是他一个人把这兄弟俩送走的。“
“车三姑,您的意思是说,其他工匠没有一个人看到兄弟俩下山,只有田工头一个人知道。”
“是啊。”
李云帆和陈浩对视了一下。
陈浩用钢笔,在“只有田工头一人知道”的后面大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车三姑,请您再回忆一下,龙华寺山门前那几尊菩萨是谁塑的像?”
“是蒲家两兄弟啊?”
“就他们俩?”
“是啊,就他们俩,他们兄弟俩,最先是在大雄宝殿给观世音重新上了一层泥,把缺的地方给补一补,那尊菩萨以前就有了。后来又去掏井,龙华寺的水井少说也有一百多年没有掏了,井底下积了一人多深的淤泥,两口井,前后掏了一个多月……”
“您等一下,三姑,这个龙华寺里面除了养心斋院子里面有一口井之外,哪里还有井啊?”
“静心堂的后院里面也有一口井。”
“好,三姑,您接着说。”
“后来这兄弟俩就被田工头派到了山门口。这兄弟俩干的是重活、粗活,拿的是最少的工钱。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干,一个月就能拿二十几块钱。”
“在这些工匠当中,最多的能拿多少呢?”
“最多的能拿三四十块钱,不过,拿钱多的有手艺。”
“三姑,您刚才说,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活,为什么要没日没夜的干呢?”
“田工头说,金山寺那边的工期眼看就要到了,所以,催着大家赶工期呗。就这样,临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点尾巴。”
“您是说,龙华寺这边的工期还没有完成,田工头他们就跑到镇江的金山寺去了。”

“是啊,田工头说金山寺的工期到了,所以和悟觉方丈商量,先带人到金山寺去把活接下来,就怕金山寺等不及再另外找人,然后再派人回来把剩下的活干完。”
“车三姑,您回忆一下,后来是哪些工匠回来扫尾的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这些人走了以后,我就下山了,一是年岁不饶人,身子骨不行了,二是孩子们都大了,做老的也要给他们长一点脸,过去孩子们小,没有办法,才到寺院里面给和尚们洗洗补补。”
“葛冬林一定知道。”陈浩道。
“是啊,你们找小林子问问就知道了。”
离开车三姑家以后,李云帆和陈浩有马不停蹄的来到了葛冬林的家,遗憾的是,他们扑了一个空,葛冬林的老婆说,他下山去卖山货去了,他们俩就给葛冬林的老婆丢了一句话:回来以后速到龙华寺去一下,有要事。
李云帆和陈浩路过唐二挑家院门口的时候,唐二挑的家是院门紧闭,拐过唐二挑家的院墙,他们俩看到,在堂二挑家的正屋向北一百多米的地方,有一片茂密的灌木林,在灌木林和龙华寺的高墙之间有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一直通向密林的深处,李云帆估计葛冬林他们夜里面就是躲藏在那一片灌木林里面的;今天,空气的能见度非常好,站在唐二挑家的院墙边,能清楚的看见养心斋楼上面的栏杆和扶手;唐二挑家一共有五间房子,正屋是三间,坐北朝南,两间厨房,背西向东,在正屋的后面有两个窗户,一个在东厢房,一个在西厢房,窗户不大,大概有一尺见方,窗户上面插着几根树棍,窗户里面用草塞上了。
他们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山门,绕过池塘,穿过前殿,直奔养心斋,寺院中的僧人早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扫树叶的扫树叶,因为这个时候,正是银杏树叶掉得最多的时候,刑侦队来了以后,多多少少给寺院里面增添了一点人气,僧人们似乎勤快了许多,地扫得勤了,木鱼也敲得有那么一点力气了,诵经的声音也有了不少精气神,李云帆他们没有看到惠清和明空两位高僧,大雄宝殿的中门里面仍然坐着清心禅师,可以这么说,他是寺院里面最忠于职守的僧人了。
回到住处的时候,孙和平和聂振华已经在屋子里面了,一夜的守候,望眼镜没有发现任何东西。
下午两点多钟,葛冬林来了。他证实了车三姑提供的情况:龙华寺山门前的金刚确实是蒲姓两兄弟塑造的。除此以外,葛冬林还反映了另外一个情况:回到龙华寺来完成扫尾工作的竟然是工头田宝山,就只有田宝山一个人。
李云帆和陈浩颇感纳闷:田工头为什么要把其他工匠送到金山寺以后,一个人回到这龙华寺来呢?他为什么不先带一部分人到金山寺把活接下来,少留几个人把这里的扫尾工作了结以后再到金山寺去呢?就是迟几天再带到金山寺去,又能怎么样?金山寺大修的日子当真就定的这么死。葛冬林说,所谓扫尾工作也就是给大雄宝殿里面的观世音等几尊菩萨上上彩,大家一起干,顶多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罢了,这么一点时间,怎么着也能挤出来啊。
“李队,我看这个田工头有问题。”王萍道。
“是啊,大蒲和小蒲为什么非得在夜里面下山呢?”小李道。
“就是夜里走,也应该和大家打一个招呼。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到他们下山,就凭这个姓田的舌头尖翻一下?”
张谋接过话茬“卫国说的对,最起码,走的时候应该跟同宿舍的人说一声,回老家得收拾东西啊,又不是做贼,要偷偷摸摸的,怕人家知道。”
“是啊,就是走,也要在工头跟前把工钱结算一下,按照常理。回老家应该带几个钱吧。”小李道。
“这兄弟两个走的时候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可以说是无声无息,就像空气一样凭空消失了。李队,这里面可能有问题。”刘建亮的话带有一点下结论的意思。
李云帆也有同感:“希望大李能早点回来。”
“这大李也该回来了。”陈浩的话里面也充满了期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