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李子荣不虚此行 凶杀案初现端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了。
王萍蓦地从板凳上面站了起来:“李队,大李回来了。”
大李是一身的风尘,满脸的喜悦。大家不约而同的迎了上去。
大李带回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情况,这两个重要的情况使龙华寺的案子向前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应该是一大步,同时也验证了郑峰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同志们把大李围在中间,王萍递给他一茶缸凉白开,大李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大李,快说吧,你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消息?”小李道。
“李队,这一趟没有白跑,你们猜猜看,到金山寺去的一共是多少人?”
“多少人?”小李道。
“到金山寺的只有十个人,葛冬林,你讲的蒲姓两兄弟没去金山寺。”
李云帆的眼睛里面明显的写着一个大问号:“应该是十一个人,怎么只有十个人呢?”
“田工头也不在金山寺,他把十个工匠送到金山寺以后又回到龙华寺来了。”
“你是说,田工头回到龙华寺以后,就没有回金山寺去了?”
“是这样,李队,金山寺的住持慧心禅师跟我讲,田工头把十个工匠送到金山寺以后就离开了,后来一直没有看到他。”
“你到福建莆田田家洼有没有找到田工头的家?”
“找到了,但是田家洼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地方上的人说,田家洼和周边地区曽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水灾,田家洼的十几户人家,有的投亲靠友去了,有的迁徙到的别的村庄去了,在地方派出所的帮助下,在田家洼的附近的一个叫东柏坡的村寨,我找到了田宝山的哥哥,他说田宝山曾经有过一个老婆,还有一个女儿,一九六五年离了婚,女儿跟着老婆走了,自从一九六五年和老婆离婚之后,田宝山就没有回过家乡,田宝山的父亲早亡,母亲活着的时候,他隔三四个月就寄一点钱回家,一直寄到一九六六年的夏天,因为他母亲是这一年去世的,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回去过。”
“那你有没有设法找到田宝山的老婆?”陈浩道。
“田宝山的哥哥给了我一个地址,是田宝山老婆她娘家的地址,遗憾的是,他老婆自从离婚以后,对田宝山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
陈浩道:“李队,按常理看,田工头是应该和那十个工匠在一起的,离开龙华寺以后,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金山寺,因为,那些工匠需要他领着干,他也离不开这些工匠,他不可能一个人去干,这钟活,他一个人干不起来。葛冬林和车三姑曾经说过,虽然他什么都能干,但很少动手,也就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李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蒲姓两兄弟这根线是在龙华寺断掉的,田工头这根线应该也是在龙华寺断掉的……”
“小王,你说得对。”大李道,“种种迹象表明,问题就出在龙华寺。”
“对,龙华寺这个深潭不仅吞噬了蒲姓两兄弟,说不定还包括这个田工头。”小王语出惊人,“就是有一点,我还不明白,田工头为什么非要留下这么一点扫尾工作,然后自己又一个人回到龙华寺来呢?”
“小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深度,这里面一定有名堂。”李云帆的思路更加开阔了,“大家想一想,田工头一个人回到龙华寺,难道仅仅是为了了结那么一点扫尾工作吗?当初他带大家下山的时候,为什么不留下一个人来扫尾,尾扫完以后再到金山寺嘛。”

“是啊,他这个弯子绕的也太大了,大的有违常理,他到龙华寺来一定另有目的,所谓赶工期和扫尾工作很可能是他设计好的一个借口罢了。”
“对,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李云帆说的十分肯定。
陈浩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个姓田的因为家里面没有什么人了,无人出来寻找,也在清理之中,可是,这蒲两兄弟的家里面难道也没有人到龙华寺来找过吗?两个大活人,突然不见了,又不是小猫小狗。李队,车三姑不是说过蒲姓兄弟曽经收到过一封家书吗?这封书信是他们的弟弟寄来的。”
李云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难不成这三个人都把小命丢在了龙华寺?”张谋道。
“如果是这样,那么龙华寺的凶杀案就不会像我们刚开始想的那么简单了。”大李的说里面有一种明显的沉重感。
“还有,这个田工头和蒲家两兄弟失踪的时间一先一后,前后有半个月左右,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张谋提出了一个比较深的问题。
“蒲家两兄弟的失踪会不会和这个姓田的有关系呢?”说话的是卞一鸣。
“那么,这个田宝山的失踪会和谁有关系呢?”张谋的思考正在向纵深挺进。
“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等我们找到了答案,龙华寺的凶杀案就差不多了。”陈浩道。
李云帆道:“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个案子一定不简单。”
“那么,陈老师,凶手杀人的动机是什么呢?”刘建亮沉默了好一会,终于憋不住了。
“如果这三个人的消失属于同一个性质,属于同一个案子的话,那么,凶手杀人的动机一定和钱财有关。”陈浩道。
“陈老师,这三个人都是出门在外讨生活的工匠,身上能有多少钱呢?至于财就更谈不上了。”
“刘建亮,你这句话说到点子上来了。”李云帆轻易是不表扬人的。年轻人在不断的成长着,李云帆的心里面颇感欣慰。
“很可能是他们在龙华寺大修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了什么,结果……”卞一鸣的思维也活跃了起来。
李云帆看着卞一鸣点点头。
“这起凶杀案一定和龙华寺的传说有直接的关系。”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刘建亮说出这样肯定的话,这还是第一次。
李云帆向这个年轻人投去赞许的目光。
“李队,刘局和郑队长来的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去拜访悟觉方丈,您还记得吗?”说话的是王萍,“他说的那些话,我到现在还没有搞明白。”
“记得,当时,悟觉方丈对龙华寺镇寺之宝的传说是模棱两可,他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但有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句话暗含禅机,很耐人寻味。”
卞一鸣迫不及待的问道:“李队,是一句什么话?”
“不知为福,知之为祸。”
“那么,这个‘知之为祸’,不是正好和三个人的离奇消失相吻合吗?”卞一鸣道。
陈浩接着道:“说的准确一点应该是:三个工匠的离奇失踪正好印证了‘知之为祸’这四个字背后所暗含的玄机。”
说到这里,李云帆和同志们似乎已经闻到了狐狸身上的味道,对于下面的工作,心里面已经有底了:“同志们,问题就在龙华寺,只要我们找到了洞口,就一定能够逮到这条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