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陈老师千里寻踪 李云帆寺中觅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云帆和陈浩商量后决定立即做两件事情:一是让陈浩和卞一鸣马上动身到杭州灵隐寺去了解十三个工匠的情况;二是留下来的同志继续留在龙华寺寻觅线索。李云帆和陈浩已经达成了共识:杭州之行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十三个工匠的“来龙”,找到他们的出处,如今,“去脉”已经断于龙华寺,线索在哪里中断的就要在哪里找回来,可以肯定,龙华寺里面一定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处。这个案子的死结就在这十三个工匠的身上,时过境迁,很多线索都深埋于时间的尘埃之中。
当天下午五点钟左右,陈浩和卞一鸣下山去了,李云帆将他们俩送出寺门,李云帆的手和陈浩的手紧紧的有力的握在一起。
“再见。”
“再见。”
“一路顺风,早去早回。”
李云帆和同志们站在寺门前的台阶上目送这他们消失在密林的深处。太阳也站在山头上面,正在准备做最后一次回顾,在太阳的脸上写着对山林的依依不舍。
天黑之后,李云帆就把张谋和刘建亮送到高塔上面去了。他下来的时候,没有忘记将塔门从外面锁起来。
回到养心斋,李云帆带着王萍、大李和小李就开始对有关资料进行揣摩和研究。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逐一叙述。
先来看看塔上面的情况:本来说好,两人轮流值班,一人观察,一人睡觉。实际上,这在刚开始是不可能做到的,新鲜劲还没有过去,好奇心还没有得到满足。自从望眼镜在翡翠村的疑案中大显身手之后,望眼镜就被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了,这次到龙华寺来,李云帆特别交代一定把望眼镜给带上:同时还备了几件雨衣。
六点五十左右,有一个僧人向寺院门口走去。
张谋道:“刘建亮,你来看,那儿有一个和尚。”
“看背影有一点像惠清禅师。”刘建亮拿起望眼镜看了看。
影子走到寺门跟前,将寺门关上,将一根大木杠插了上去。
影子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绕过池塘,入前殿,出前殿后中门,拐向养心斋方向。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寺院中的一切都沉寂下来。
估计是八点钟左右的光景,有一个黑影从养心斋走出来,奔静心堂去了。
大概是夜里面十一点钟的样子,有一个影子走出静心堂,到前殿里面呆了一会,走出前殿,向北上了台阶,应该是进了大雄宝殿,过了一会,影子走出大雄宝殿,然后向养心斋移动,之后就消失在张谋和刘建亮两个人的视线之中,因为天太黑,加上银杏树的遮挡,养心堂的后院里面的情况一点都看不清楚。约摸十二点钟的时候,从养心斋里面走出一个黑影,应该就是刚才进去的那个黑影,黑影径直向静心堂走去,从步态看,是年老一些的僧人,因为影子的移动比较缓慢。
“张谋,这个黑影有一点古怪。”
“是啊,他到养心斋干什么呢?”
“会不会是到李队长那儿去呢?”
“不会,十一点钟,李队长他们早歇下了,第一个影子倒可能是到李队长那儿去的。”张谋道。
“那么,他会不会到藏经阁去呢?”
“他到藏经阁去干什么呢?又没有点灯,一个小时的时间……”
“建亮,你快看。”两点多钟的时候,张谋又看到了东西。黑影又从静心堂走出来,好像又走进了大雄宝殿。
刘建亮顺着张谋手指的方向看去:“我看见了,他好像是奔方丈院门来了。”黑影穿过大雄宝殿,出后门,下台阶。因为院墙的阻挡,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这个时候到方丈那儿去干什么呢?”刘建亮道。
“我看这个龙华寺不简单,肯定有名堂。”张谋道。
“我们歇一会,影子一时半会不会出来。眼睛有一点发酸。”刘建亮放下望眼镜。
张谋突然用手捣了一下刘建亮的后背,然后朝东耳房的方向指了指:“往那儿看,那扇门,打开了,看见了吗?”张谋压低了声音。
“看见了,他好像朝宝塔这边来了。”
“这时候,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呢?”
“他会不会到塔上来,他如果上来,我们怎么办?”
黑影果真朝宝塔走过来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张谋蹑手蹑脚的走进塔门,蹲在楼梯口侧起耳朵朝下听,刘建亮也跟了过来。有响声,是门锁的声音:“幸亏李队长把塔门锁上了。”张谋小声道。
塔里面一片沉寂,两个人的心怦怦直跳:“他好像没有上来,塔门没有开。”张谋低声道。
两个人重又回到塔门外面,黑影走了,进了东耳房,然后锁上了大门。不一会,又能看到黑影走进大雄宝殿的后门,最后进了静心堂。
总算是虚惊一场。没有想到第一天的晚上,就有所收获,遗憾的是因为天太黑,无法确认影子的身份。
下半夜,两个人都有一点困倦了,所以,他们开始轮流值班,一人半小时,之所以半小时一换,是因为眼睛吃不消,时间长了,会造成视觉疲劳,眼睛一模糊,就会影响观察效果。
“建亮,你快起来。”大约四点钟的时候,张谋把刘建亮推醒了。
“有情况啊!”刘建亮一骨碌地爬了起来。
“你看,那扇门刚才响了一下。”
门果然开了,刘建亮看了看手表:四点一刻。
从门里面走出一个黑影,径直朝宝塔走来。
在楼梯口,他们两个人听见了开门锁的声音,接着是开门的声音,两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来了。
“咚——咚——咚……”黑影上楼来了,越往上,脚步声越响,第一层,第二层,脚步声越来越近……
张谋和刘建亮退出塔门,塔门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塔墙和围栏之间有一步半左右的距离,两个人就猫在那里,背靠着塔墙。

黑影上来了,朝南边这个门走过来,一边走,还一边在嘴里面嘀咕着什么:“人到哪里去了?”后来总算是听见了,原来是李队长。
“李队,我们在这儿,我们还以为是谁呢?把我们吓了一大跳。”
“我来看看,顺便换你们回去睡一会,没有想到会吓着你们。有情况吗?”
“有情况。”刘建亮道。
“什么情况?”
“李队长,在七点至八点之间有一个黑影到养心斋,在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又有一个黑影到养心斋。”张谋道。
“昨天晚上惠清禅师到我们那儿去了一趟,时间大概在七点至八点。第一个黑影应该是他。”李云帆道。
“两点多钟的时候,又有一个黑影走到塔跟前来,但没有到塔上来,天太黑,看不清脸孔。”
“我们迟早会看清他的脸孔,他深夜不睡觉到养心斋和塔跟前来,这就说明这两个地方有他牵挂的东西,这两个地方一定有名堂。走,回去睡觉,养足精神,今天晚上,我们来一个上下配合,看看这个影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同志们倍受鼓舞,没有想到入寺的第一天就有了一定的收获。收获恐怕还不仅仅这些呢。
下面,我们来看了看李云帆和王萍、大李、小李他们在一个晚上琢磨出了一些什么东西。
通过手头上的资料,四个人达成一致的意见:第一点,金刚肚子里面的尸骸是在菩萨修复的过程中放进去的。如果这一点能够确立的话,那么侦察的重点应该放在菩萨修复期间所有在龙华寺里面的僧人和工匠的身上,也就是说,在此过程中失踪的人员就有可能是遇害者;第二点,线索应该在龙华寺,至少龙华寺能够提供在菩萨修复期间人口丢失的情况,这里面可能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愿意说的,因为他想隐瞒,还有一种人,要么是不敢说的,要么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知情人,寻找线索的希望,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修复菩萨的十三个工匠,一个是龙华寺。
李云帆得到张谋和刘建亮提供的情况以后,更坚定了前面的看法,刚开始,他是把希望的一大部分放在陈浩的杭州之行上面的,现在呢,他把大头又放在了龙华寺。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晚上,李云帆派小李和张谋上塔观察、自己则带着刘建亮潜伏在塔后面的灌木丛中,让大李和王萍在养心斋楼下的佛龛后面。
李云帆考虑问题还是相当周密的,他们的行动是在院子里面所有的灯都熄灭之后才开始进行的。
非常遗憾的是,这一天的夜里面,他们没有任何的收获。是不是同志们的行动有什么不慎的地方,让影子察觉了,还是影子故意来一个虚虚实实,以假乱真,导演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哑剧呢?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案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诡异。
第三天的夜里面,依然如故,影子就像幻觉一样在张谋和刘建亮的眼前晃了一下就消失了。
影子大概是进入了冬眠,无声无息,同志们的心里面空荡荡的,他们在等待着陈浩给他们带来好消息。
第四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六的下午三点多钟,陈浩和卞一鸣风尘仆仆的回来了。那么,他们两人有没有带回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呢?让他们俩喝一点水,稍事休息一下再一一道来。
十一月二十四下午四时,陈浩和卞一鸣了赶到杭州灵隐寺,接待他们的是住持普觉禅师,十三个工匠确实来自福建,但不是福建人,这些人世代以建庙造寺、修塔塑像、雕镂绘彩、园艺掏井为业,工头叫田宝山,带着十二个人在灵隐寺干了近一年的时间,陈浩问普觉禅师,有没有这十三人的详细资料,比如姓名,年龄或者领工钱时候签字画押的东西,或者吃饭时候的原始记录什么的。普觉禅师说,当时,结算工钱和开伙吃饭全是工头田宝山负责,寺里面概不过问,所以,寺里面对工匠门的名姓是一无所知,不过,普觉禅师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细节:在十二个工匠之中,有两个年龄比较小的工匠,姓蒲,是弟兄两人,大的叫大蒲,有三十一、二岁;小的叫小蒲,有二十八、九岁。至于这十三人到了龙华寺以后还有可能到那个寺院去,普觉禅师并不知晓。陈浩多了一个心眼,其实在前往杭州的火车上,陈浩在笔记本上面设计好了若干的问题,把该想到的、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陈浩觉得:这次杭州之行绝不能空手而归,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在陈浩的笔记本上才有了下面这一段内容,我们暂时不管这些内容有多大的价值,单就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陈浩的心思有多么细密:田宝山,年龄,五十岁上下;主要工作,彩绘,园艺、掏井,石刻;大蒲、小蒲,主要工作,塑像,园艺、掏井,木雕。陈浩从普觉禅师的嘴巴里面就挖出了这么点东西。至于这十三个人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恐怕也只有十三个人自己知道了。寺院中一个管事提供一个情况,大蒲和小蒲是广东佛山一带的人,因为这个管事在和兄弟两人的交谈之中攀过老乡,这个管事就是广东佛山人,至于,兄弟俩是佛山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普觉禅师还提供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线索,工头田宝山在不经意之中说过,他们的工期安排的满满的,有两家寺院都谈好了,言语之中提到“普陀山”三个字。
所以,当天下午,陈浩和卞一鸣又赶到浙江的普陀山,结果是一无所获。
陈浩他们带回来的情况就只有这么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