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元武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都南门十几里外的官道东边,越过一座山丘后,一片广阔的田地映入眼帘。二十多年前,这里延绵一片还是毛竹林,显然这里被人开垦了。大宝木朝近年来赋税越来越重,开垦田地四处可见。但是在竹林里开垦极为困难,毛竹的生命力实在是太强了。这片农田的北边有十几户农家,若说田地是他们开垦的,肯定没有人信。在田地的东边有一个四合院,比起农户的院子大了不止好几倍。更惹人注目的院子南边有一片十几亩大的空地,空地上,有一排兵器架子。各式兵器齐全。这就是天元武馆,就是武馆开垦了这片农田。
武馆把地租给农户,不仅收的租金很少,更保护农户不用交杂乱的赋税。更因为武馆负责田地的翻耕浇水,农户称这片田为武田,没有武馆他们根本种不了那么多地。若不是四周都是山丘贫地,早有更多的农户搬来居住。
武馆的师父名赵天元,据他自己说自己是天生神力,所学功夫不过是三角皮毛。但在外人眼里,赵师傅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拳掌搏击之法,更是精妙绝伦。天元武馆口碑好,赵师父功夫更好,所以每年有数不尽的人前来拜师学艺。但这赵师傅却算得上是个怪人,收徒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若不合格,交多少学费都不行;但只要合格,管吃住还不收学费。十几年过去了,前来拜师的人越来越多,但天元武馆已是四年没收到一个徒弟了。以往收徒最多的年份,也只是两个而已。
最初天元武馆在城内,武田只是赵天元一时即兴之举,但后来天元武馆整个搬到了武田来。这里环境清净优美,山明水秀,十分适合习武练功。武馆的学徒每天早上浇田是必修课,有时天旱甚至一整天都在浇田。
就在前不久,天元武馆名声大振,隐隐有武学一派之名声。其实武林寂静了好久了,赵天元的大徒弟宋志翔在德威镖局走镖遇上了成名已久的蜀中七鬼。原本镖局没看重那趟镖,所以只派了宋志翔一个在镖局只算二流的高手。但是宋志翔此役一鸣惊人,一人力敌七鬼,保全了镖局名誉不说,天元武馆的名声也是不胫而走。
赵天元如今已经很少下场子,一般都是浇田前由徒弟们自己练一阵子,赵天元就在一边看着,偶尔指点两句。最开始,附近的农户都避开这个时候,后来渐渐的发现赵天元竟不怎么在乎。渐渐的附近的农户早上也来学上一招半式,赵天元不在乎,但是他却不许农户下场子。
有一次一个农人学的起兴,也抱着试探的心情下去要比划两下子,却被赵天元一脚踢飞了。
其他的农户知道赵天元厉害,吓得一起跪下。赵天元喝到:“你们愿意学是你们的事,但你们不是我的弟子,就不能下我的场子。念你是第一个,如有第二人,必断手足已惩戒。”从此,即便不是武馆练武的时候也没人敢下武场了。
徒弟们偷偷把这事告诉了师娘徐丽秀。徐丽秀听完立刻提上一篮子鸡蛋,到了挨打的农户家。徐丽秀出来时,农户一家五口送了出来。其实,农户本没有记恨,也不敢记恨。但徐丽秀就是一个温和明理的人,正因为她的存在才保证了武田的和谐。
每天早练结束后,赵天元盯着或带着徒弟们浇田。他们浇田很特别,手臂持平,目视前方,腹直腰挺,水桶挂在伸直的手指上,寻常人根本做不到。只有入馆第一年的新人,可以用手提着。第二年,则挂于手背,第三年用四指,第五年用二指,第七年用一指直至十年出徒。农户则按要求在地边插竹竿,要浇几遍水就插几根竹竿。有时候浇水不用半天就浇完了,则到林中砍毛竹。他们砍毛竹不用斧子,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前提是要达到基本功:以马步姿势为基础一口气用手掌砍断十根毛竹,且以断竹节为准。目前在学的九人中,仍有两人还在练习基本功,可见这劈竹的难处。据说大师兄宋志翔,曾经日劈千竹,而他之后的师弟却连一日过百者也没有。
赵天元其极欣赏宋志翔,唯一的女儿赵倩最终就嫁给了这个爱徒,在嫁女前曾单独与宋志翔密谈。

“志翔,你苦心习武为了什么?”
“报仇。”宋志翔对赵天元极为尊重,说出这句后谨慎的看着赵天元,见赵天元神情没什么变化才松了口气。说来也不知是不是宋志翔的影响,还是因为赵天元独有的人格,赵天元以后的徒弟对自己都有着近乎敬畏的尊敬。
赵天元却根本没有在乎“报仇”这个字眼,“不是为了武举出人投地吗?”心却叹:终究不是一颗武道之心。
“我从没想过武举,师父。”
“也好,平常人的日子,其实是这世界最奢侈的生活。”经历了世间怎样的沧桑,才能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我不懂,师父。”
“你不用懂,你只要照顾好倩儿就好了。”
“我会的!”宋志翔眼神无比的坚定。
“你的仇也不是什么大事。冤家易结不易解,切莫让仇恨蒙蔽了眼睛。”
“我不明白,师父”
“以后你会懂的”赵天元知道只有亲身经历过,人生的态度才会改变,所以不强求什么;想起今天的正事,赵天元又提起自己的女儿,“要照顾倩儿,不是一句话就可以了。你必须勤练武功,才能报仇,才能保护倩儿。”
“我会的。”
“你可知道武学的内家外家?”
“徒儿不知。”
“师父不能传你们内功实在是一个遗憾,但是其实外家既然自成一家,练到极致绝不会弱于内家,只是不知为何衰落了。”赵天元此刻神情有些低落,似是说给自己听,又是说给宋志翔,“志翔,如果有一天你对自己不自信了,就学一门内功吧。”
“可是师父我们没有内功心法啊?”
赵天元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良久,“知道我的收徒考试为什么是举石头吗?
宋志翔摇了摇头。
“其实那只代表我的一种看法: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在挖掘潜力时存在一次次极限。而我就是在试探你们的身体的潜力在极限前有多大,这样练外家比较容易有成绩,突破后进步也明显。要突破极限,难度很大,但一旦突破,有说不尽的好处。为师现在知道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力竭之后,坚持再用力,即便不能坚持也要坚持。好了,你出去吧。顺便跟你的师弟们说说。”
“是。”宋志翔出去立马招师弟们探讨,赵天元的观点实在是闻所未闻,以至他们大多不能坚定的相信。所以后来,宋志翔把师弟们远远的甩在后面,因为他坚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即便不能坚持也要坚持。十年出徒时,宋志翔仅凭外家就远胜所谓的内外兼修的高手了。
这天中午,赵天元亲自带着徒弟下田浇水。只见赵天元两小拇指各挂一桶水,在田间飞奔,徒弟们也是极为起劲。不到中午,水就浇足了。
赵天元把水桶扔给小徒弟,“十六,挂好桶,取十把弓来。”“噢..”徒弟们齐声欢呼,向武馆跑去。拿弓意味着打猎,比劈竹节好了十万八千里了。赵天元此时脸上竟然挂着一个他的徒弟们都从未见过的笑容,原来他也不是真的那么严肃,可惜急着拿弓的徒弟们没有人看到。细看赵天元,止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年过半百之人。个子不高,略瘦;额窄,眼小而微陷,炯炯有神;鼻直而鼻翼小,下巴微尖,不算英俊,但只要看一眼就会牢牢记住,但他要是混在人群里就不好找了。
一会,徒弟们把弓取来了。“可有人找师娘要东西吃了。”
“没有”众人齐答。
“没有就好,我们走。”打猎出门,赵天元是不准吃东西的。但不要以为赵天元是不舍的给徒弟吃哦,饥饿时射箭准确度会下降的,这样打猎更有锻炼作用。
下午众人从竹林出来,除了拿弓和箭的十六,其他人手中要么是几只山鸡要么是几只野兔,而赵天元自己更是提了一只灌猪。徒弟们十分兴奋,师父的烤肉实在是太好吃了。
“给邻居们一家二只,快去。”
“是,师父。”一群人打闹着跑向武田的北边,赵天元轻叹:年轻,就是好啊。
天元武馆的师徒和武田的农户就这样过着平淡的日子,有谁可以想到,这种平静,会种下了一颗将来令天下风起云涌的种子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