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巨正已经厌倦了这种报复的怪圈。明朝的中后期,朝廷里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无论谁当首辅,都难逃在被罢职后,受到残酷的报复的遭遇。夏言致仕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权倾一时的严嵩,去职后竟然落得一个上吊身亡的下场;徐阶下台后,儿子被充军,他本人如果不是张巨正在一旁苦苦的护着,还不知会落到什么下场呢?!栗人杰倒台后,高力宝不肯罢手还要穷追到底,要扫除余党和一切与栗人杰有瓜连的人,甚至连一个江湖侠客也不可放过。现在张巨正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在众大臣的言谈中,在奏折的字里行间似乎隐藏着一种不满,似乎怀疑他参与了高力宝与栗人杰的斗争,怀疑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太好的脚色,他能够轻松的当上首辅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这个高力宝不知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穷追到底。栗人杰已被抄家,原来栗线人物在两次京考中已基本上被清除。张佳胤已经辞职,华南虎已经被毒死,一切都应该结束了。早就应该住手了,不然整个朝廷里人心惶惶的,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地进行。偌大的一个国家,百废待兴,诸多的事务需要有人去处理。边关的防务,空虚的国库,败坏的吏治,还有频繁的灾害,各地苦难的人民,多少事情要有人去工作。四川的叛乱虽然已经被剿灭,北方的蒙古人虎视眈眈,不断的骚扰边防,这是一大忧患啊!想到这一切,张居正的头就觉得很大,晕得很,千头万绪不知从哪里下手,使这一情况尽快地的得到改善。朝野内外都在瞪大眼睛,盯着他,看着他,看着这位挠幸做到首辅宝座上的幸运儿,如何治理百孔千疮的江山。
明朝的官体体系庞大,人数众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简直低到了顶点。敷衍了事,官僚作风严重,成了整个朝廷的通病。昭旨,法令,章程等等都落实到纸上,在纸上抄抄写写应付上级的检查,公文被驿递邮来邮去,最后被束之高阁,再也暗无天日了。上督之者谆谆,下听之者藐之,像民间谚语说的:“姑口顽而妇耳顺”。官场风气顽劣,使一切政令皆败坏,成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针对这一现实,张巨正向朝廷提出他的考成法的建议:
张居正的这一建议,相当重要,是他日后厉行“考成法”的蓝本。在**皇权下的知人用人,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奸滑官吏,有看脸色吃饭、奔走逢迎的的本事,往往吉星高照,官运亨通;干练下属,有埋头苦干、办事认真的,不是默默无闻,就是得罪人多,日久不得提拔。如此选拔,人心不服,干部队伍哪里会有士气?张巨正提出“考成法”,旨在解决这一问题,要彻底改变官场的这种风气,营造出一种崭新的的氛围。
考成法,考是考察,考核的意思,成是成效的意思,所以考成法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成效的法则。“考成”二字原是出自上古的两条古训: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屡省乃成。”张居正这里借“考成”二字以明其法之要旨。
考成的具体办法是这样的:
第一、“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也就是首先根据事情的重要性,缓急程度,列出处理问题的先后顺序和完成的期限。
第二、各衙门分置三本账簿,一本记载一切发文、收文、计划、章程,作为底本。在这许多项目中,把例行公事无须查考的除去,再依此复制两本账簿。其中一本送各科备注,到月终时将实行了的事注销。另一本则送内阁查考。第三、实行层层的督察制度,“抚、按稽迟者,部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容隐欺蔽者,阁臣举之。”通过内阁控制六科,六科监察部、院(都察院),六部督察各地方官,以此督促政令的执行。最后,将考核的成绩与官员的升迁挂钩,提高官员对考成的重视程度。
以上就是考成法的基本内容,这一套严密的考成体系,是切实针对当时官场中所存在的**现象创立的。当时的官场风气很恶劣,官员欺上眛下,办事扯皮拖拉。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官场中,已经形成了因循和形式主义的风气。在张居正上疏请定考成的奏疏中,有这样的描述:“言官议建一法,朝廷曰‘可’置邮而传之四方,则言官之责已矣,不必其法之果便否也。部臣议厘一弊,朝廷曰‘可’,置邮而传之四方,则部臣之责已矣,不必其弊之果厘否也。”十六世纪的明王朝,正是在这样的“置邮而传之四方”的重形式而不求实效的风气中趋于腐朽。“置由邮而传之四方”成为一切政令的归宿,一切法令、章程成为一纸空文,朝廷下达的文件、诏书进入衙门后,立即归档,从此销声匿迹不见天日。张居正二十多年的官场经历,让他深切的认识到这种**,同时他也知道政令不通不是因为机构的缺乏,增加机构只能增添冗官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用新的法令章程更是无法改变公文政治的弊端,因为官员们依然会用对待原来法令章程的办法来对待这些新法令、新章程,依然会将它们放入不见天日的档案库。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中就此问题曾引用张居正的一段话作为总结“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确实十六世纪明朝的**不在法而在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出考成体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就这一点张居正在上疏中明确提出:“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他制定考成法的目的就在于“上有立法下必行之,上有言下必听之效之。”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们对中央有一个清清白白的交代,官员们自己说过要做的事,究竟有无完成,朝廷就可以通过考成法获得一个清楚的交代。有了这样一个清楚的交代,官员们办公的优劣也就显而易见了,下级官员是否对中央的政令“行之,效之”也就一目了然了。官吏们要想升官也就必须踏踏实实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而参验综核之法严,即建言立法者,亦将虚其终之罔效,而不敢不慎其始矣。”这样,考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全面推行“考成法”时现在的当务之急,然而张巨正知道,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办法触及到大多数官员的实际利益,实行起来必定有许多麻烦。张巨正并没有要立志做个改革家,然而历史把让他推到这里。作为一个监国,他不能浪费大好时光,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他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就必须改革,改革官场的弊端。他相信考成法推行下去,将会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振得到好转,不出一年国家财政将会有所改善,会有不小的收获的。然而,既然是改革就会有风险,他想到商鞅变法的失败,受到车裂的下场;王安石锐意改革,一心为国,遇到了昏晕的宋神宗和不明事理的皇太后,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就感到浑身发冷,两腿发软,自己的未来也不知是个什么样子的,心里充满了惆怅和忐忑。

张显来了,六部尚书到齐了。张显问张巨正:“先生!叫我们来有什么大事吗?”张巨正笑着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我制定了一套法规,想请各位讨论一下,提提改进意见,”张显等人,一听是讨论法规,不安的心里平静了下来。张巨正说:“我们的办事机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现在需要制定一套新的办法,以改变现在的风气,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实现声比中实,事可责成。我已经拿出一套考成法,如果实施,不用一年,政府的办事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一切弊病都会根除,国富民强将会在不久就能得到实现。”
张显说:“现在的官场风气确实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朝野内外都期望先生能拿出一套解决办法,但不知具体如何实施。”张巨正就详细地介绍了他的考成法,众人听了都点头称赞。刑部尚书说道:“不错!是个好办法,如果照此实施将会给国家带来诸多的好处,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先生要考虑到具体的实施办法,什么事情都重在落实,落实不到实处再好的办法也没有用。”张巨正说:“这一点早就考虑到了,已经制定了一套解决办法,不必担心。这套办法是:内阁监督控制六科,六科监督控制六部,六部监督控制抚按官三级监查机制”。
礼部尚书说道:“张大人这个办法虽然好,这样实行会不会招致一些人的反对?会不会有人说大人专权?”
张巨正听了笑道:“诸葛亮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是忠心为国,心底无私,只好由人家说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