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会就要开始了,养心殿内外跪满了文武官员。太阳火辣辣的,酷热难耐,大地像一个蒸笼,人们被蒸的浑身大汗,头脑发昏,浑身无力。
官员们按照等级整齐的排列着,首席顾命大臣栗人杰,次辅张居正在养心殿的最前排跪着,其他的顾命大臣和六部的官员按官位顺序往后排,由于地方太小,那些可怜的小官们只得跪在大殿外边,被毒辣的太阳烤着,被热气熏蒸着。
大小官员官服外边都套穿着孝服,皇帝驾崩,国丧的日子里,举国上下,都在为隆庆皇帝戴孝。太后和太子迟迟没有到场,群臣们都在静静的等待着。大臣们跪的时间长了,腿都麻木了。天太热,官员们浑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大臣们都有点受不了,几个年老体弱的官员,跪的头晕眼花,眼看就快要撑不住了。
十岁的太子和太后,在大太监高力保的陪同下终于来了。大殿内外鸦雀无声,静静的等待着他们入场。在平时皇帝坐的龙椅旁,太子朱翎均站住了。本来想要坐在龙椅上听大臣们议事,忽而想起母后的话,他还没有登基还不是皇帝,暂时不能坐在龙椅上,朱翎均无奈,只好转过身来站在龙椅旁。
太子是第一次上朝,长这么大,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阵势,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如此众多的臣子,跪在地上,黑压压的一片。太子有点紧张,心突突的乱跳,一阵举足无措,险些有点站不稳。幸好这些人都低着头,没几个人看见他的失态。朱翎均努力克制着自己的不安,渐渐的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
下边的官员知道太子来了,但不知该如何称呼,如果朱翎均是皇帝的话他们就必须三拜九叩,山呼万岁,可他还没有继位,还不是皇帝,还不能山呼万岁。
栗人杰给朱翎均出了个小难题,也给官员们出了个不太小的难题。官员们是出不得半点差错的,失礼之罪是常人无法担当的。正当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首辅顾命大臣栗人杰看朱翎均在龙椅旁站住,没有坐下,心里非常的高兴,便带头纳拜:“祝皇太子千岁!千千岁!”众官员一听立刻得到了解脱了,跟着山呼起来。
朱翎均刚刚平静一点的心,被这突如其来的呼声吓得够呛,太子两腿直打颤,眼前一阵发黑,脑子里一片空白,背会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片茫然,不知该如何办是好。高力保赶紧给朱翎均使眼色,可怜的太子似乎根本没有看到。
这时,太后轻轻的咳嗽声从帘子后面的传来,朱翎均才忽然想起,连忙说:“诸位,请起来吧!”
听到他说话的神态,看见太子的表现,众臣心里有点失望,这样的懦弱的人,将来能撑起大明的一统江山吗?他们不禁有点担心。大殿里静悄悄的,众臣都在等待太子的下文。
此刻的朱翎均,脑子里还一片空白,大伴和母后教给他的话,一句也想不起来了。他心里非常着急,本来已经记牢的东西,竟一点也想不起来,讲不出去了!高力保用眼神提醒朱翎均,这个场合作为太监的他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慌乱之中,太子无法理解大伴眼色的含义。忽然,朱翎均觉得裤裆里湿乎乎的,大概小便失禁了。看看这让他倒霉的龙位,看看台下站着的大臣们,朱翎均心里一急,哭了起来。朱翎均的哭声,使大家吃了一惊,也急坏了许多的大臣。这样的阿斗,怎能担当家国大任,有些人急得直跺脚,不知该如何办。栗人杰在下边看着,心里偷偷的笑,上天在赐予他机会,让朱家的江山后继无人,历史和命运推着他走向了权利的巅峰。
正在这时,张居正带头哭了起来,群臣一愣,跟着都哭了起来,哭的悲悲切切,地动山摇,象一场惊心动魄的交响曲。哭了好一阵子,张居正终于止住了哭声,向太子鞠躬说道:“请太子节哀顺便吧,切不可悲伤过度。先皇驾鹤西去,家国的重任落在太子的肩上,请太子保重身体。太子的身体以不全是你一个人的,也是属于大明朝的。您的健康,是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哇!一定要保重身体!”
这时从垂帘中传出李太后的声音,坚强而又刚毅,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先皇驾崩,家国不幸,太子年幼还不足以担当国家大事。各位大臣要以国家安危为要,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太子治理好国家,以尽人臣之天职。切不可你争我斗,勾心斗角,毁大明于一旦,让先帝的在天之灵不安。”
大臣们听出是李太后,太子生母的声音。太后的话与其是请求,不如说是命令,但在这时,大臣们是愿意听的,希望听到这种声音,因为听到这个声音,他们的心里就有了主心骨。
群臣高声应和,气氛开始有点热烈了。栗人杰本想等太子出尽丑在出来,让众臣都形成太子无能,不能担当治理国家重任,难以继承社稷大业的印象和共识,然后顺理成章的废掉太子。拥戴周王爷的孙子称帝,把他作为傀儡,等时机成熟后,进一步篡国夺权,独掌朝纲。没想到张居正和李太后一闹,把他的计划打乱了,觉得好戏还没有看够,感觉有点遗憾。于是出列,对太子说:“先皇英年早逝,臣等悲痛万分。先帝生前待臣不薄,又命臣等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成就大业,臣等唯恐稍有不慎,有损太子的圣明,请太子示下,我们以后应当如何做,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李太后听到这里,心里十分不满,明摆着要太子出丑,于是接过话来:“先皇命你等为顾命大臣,就是因为太子年幼不能独立理政,要你们尽心尽力辅佐好太子。以后国家大事就交给你们去处理,你们要办好各自的差事,千万不要懈怠,荒废职守。等先帝的葬礼过后,你们选出日子让太子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新皇帝登基后,天下臣民就安心了。治国兴邦的大任,仰仗各位大臣了,希望你们要多多指导太子,替太子分心,为国家分忧呀。”
大臣们齐声高喊:“臣等,请太后放心,我们一定尽力!”
太后听完感觉很满意,又说到:“今天是太子的第一次朝会,诸位要是没有重要的事情,来日方长,以后再议吧!今天的朝会就散了吧!”
高力保一听,立刻高喊一声:“退朝!”喊完,不等大臣们山呼完毕,就拉着太子的手向宫里走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栗人杰不知如何是好,原来的计划就这样很轻易的落空了。李太后虽为女流之辈机制应变,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挫败了栗人杰的阴谋,功不可没,为朱家江山的延续立下大功。
李太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并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据史料记载,李太后出生在宋朝陪都遗址附近,今河北大名的一个小村庄。李氏家族虽然世代发奋读书,但通过科举走向仕途的寥寥无几。正是由于耕读家庭的遗风,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成就了太后的奋发向上,多才多艺,温文尔雅,端庄大方的大家闺秀的气质。
太后的父亲秉承“学而优则仕”的遗风,从小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小小年纪在当地已成为诸生之首,小有名气,可是一生中屡试不中,五十余岁还是个生员,随后就把精力都用在培养儿女上。女儿入宫被封为皇后,一生追求功名的父亲,才被封为泰和伯。
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的后妃不能出自恭候将相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明确帝王的后妃必出自民间,是吸取历朝的教训,避免后妃、外戚专权而制定的。正是由于这条祖训,为中下阶层的民间女子,提供了进身的途径。
隆庆初年,当时的张太后,也就是隆庆皇帝的母亲,下意旨征召天下女子,为皇帝选婚,派宦官到各地挑选良家妇女。李氏应选,以其良好的清誉和母仪天下独特的气质,被张皇后所欣赏,被选中成为隆庆皇帝的皇后。龙庆初年三月,皇后册立大典后,隆庆随即把岳父由禀膳生员提升为鸿胪寺卿,赐邸黄花坊。当天,又转升中军都督府同知(从一品),第二年,皇后“梦龙绕其庐,寻爵万言为泰和伯”,八月,其父被封为泰和伯(世袭,岁禄千担),其母被奉为一品诰命夫人。
隆庆皇帝生性急躁,御下少恩,动不动就鞭打宫女、太监,宫里的人都十分畏惧。李皇后不仅相貌美丽,心地也十分善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礼孝知贤合为一体,具有秀外慧中,高雅恬静的气质,隆庆十分喜欢,对其言听计从。皇后看见隆庆的一些不合适的举动,也经常委婉的规劝皇上。
一日,隆庆与皇后等人在御花园散步游玩,在凉亭休息,欣赏着四周的美景。正值春天,天特别的蓝,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花园中,亭榭楼台,曲径通幽;左边一片竹林,竹影婆娑;右边一片花园,百花盛开;水中的荷花有的已经开放,娇艳欲滴。隆庆看着眼前的美景,又有娇美的夫人陪在身边,兴致大发,随口吟出:“一生芳高洁,娇艳伴身旁。”皇后听后和道:“竹修高洁长,花芳娇艳短。”隆庆皇帝听后一愣,一脸疑惑的说道:“皇后为何出此感慨?”皇后指着面前的修竹和花草,说道:“请皇上明察,看他们现在开的很鲜艳喜人,他们的命运不是很短吗?”隆庆皇帝想了一想,说道:“皇后说的确实有理,花草如此,好比人生,人生苦短呀!皇后意思我理解了。”二人四目相对,宛然一笑,从此,隆庆再也没有殴打过下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