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处罚张四维等人的圣旨传到了内阁,吕调阳曾经到张府求情,希望张居正能出面求情,但是遭到了张的拒绝。等吕调阳等人离去后,张居正得心情安静了许多,知道张四维等人的命运已经是不可逆转了,朝廷的大臣也不会再有人来打搅他了。
没有多长时间,吕调阳就会离任回家养病,他已经病入膏肓了。说句心里话,这个人是他唯一的知己,他的离去对张居正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劫难,再也不会找到像吕调阳一样的伙计了。张四维被贬,内阁已经空虚,经过反复的思考,终于确定让申其时进入内阁办事,这个申其时已经开始在皇帝和张居正之间奔走,将皇帝的圣旨拿到张居正的孝闱里,请张居正过目,然后按张居正的指示分发到各部办理。对于申其时这个人张居正是放心的,他刚到内阁还不是他的对手,暂时是不会给他找什么麻烦的。
张居正已经取得了胜利,在这场守制与夺情的斗争中,经过那么多的血雨腥风,处罚了许许多多的朝廷大臣,终于使朝廷内外暂时的沉寂下来,再也没人讨论这件事情,张居正可以专心的工作了。
彗星仍然挂在京城的天空。每天夜里,都在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并没有别的什么灾难发生,如果预示着什么灾难的话,恐怕只能落在张四维等人身上,他们已经受到处罚,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皇宫里,并没有因为处罚几个大臣,而影响万历皇帝的婚礼,此时高力宝和宫里的太监们忙得很,都在为婚事忙碌着。张居正也过了七七之限,按照事前的约定,穿着青衣角带,回到内阁办事去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就像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然而,这场风波对张居正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几天的时间好像过了几十年,张居正再也不是过去的风度翩翩,神采奕奕,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变成一个神态憔悴,步履阑珊,形同木偶的老人,除了花白的头发,表明他是一个充满智慧之人以外,再也看不出别的与大学士相匹配的仪表风度了。岁月是无情的,历史将逐渐让这位老人退出政治舞台,毫不留情的摧残了他的身心。
其实站在个人角度,张居正此时激流而退不失为明智之举,古人曰:应时而动。识时务者为骏杰。此时的小皇帝已经初步长大即将大婚,希望亲政的想法日益迫切,万历再不想大权旁落。在夺情于守制的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斗争,张居正处在这个漩涡的中心,尽管万历对官员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朝野暗流汹涌,无论局势还是舆论对张巨正都极为不利。当局者迷,一心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张居正,并没有听从众多的官员的劝住,执意要按照李太后的意思,留在京城,开始了他的改革事业,为他今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火种。
在夺情与守制这件事情上,张居正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使他认识到了人间的冷暖,世道的艰辛,也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似明似暗的看到在他身边潜在的危险。于是,在他回到内阁之初,就擅自开始了所谓的京查,在两京及官场开始了一场大清洗。这场大清洗唯一的标准就是夺情与守制,是以在张居正的去留问题上的态度为蓝本。凡是反对张居正夺情的均是裁撤罢官的对象,朝廷里的许多官员因为提倡恢复礼制,主张张居正回家守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处罚最轻的也是被罢官回家,而在这场斗争中凡是拥护夺情的,不论亲疏,均予以重用,就连当初与栗人杰有很深关系,在栗人杰失败后被迫辞职的江南才张佳赢,也被张居正启用并从地方调入中央委以重任。通过这件事情,张居正彻底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温文尔雅,换之一个骄横高傲的张居正,人们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影子了。在皇权与政权的高压之下,官场上又恢复了平静,官员们禁如寒蝉,畏之如虎,在他面前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话,形同奴仆,正是这样一种情况,日后在他失意的时候,才遭到众人的诽谤和诋毁。
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项工作的开展将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好处,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这项工作的最大的阻力来自大地主、大官僚,清丈土地将是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这是这场改革不太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一条鞭法已经取得极大的成功,使国家财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清丈土地则是根本,是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办法。张居正已经感到上天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利用现有的时间,集中精力把这件事情做完,免得使改革半途夭折。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思考,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他已经横下一条心,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要把这件事情做完,什么功名利禄,身家性命都已抛在脑后,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吧。

朝廷的官员已经换了多半,原来的户部尚书已经调任吏部尚书,从地方上调入的段正茂担任户部尚书,张居正把他找来商量在全国开展丈量土地的事情。段正茂与张居正的关系已经历史久远了,特别是在最近的**中,他坚定的站在了张居正的一边,于是官运恒通,青云直上。对于张巨正的政治主张,段正茂是十分了解的,在无数的奏章中,朝会上张居正反复的阐述这一问题,已经耳熟能详了。
段正茂毕竟是老关系了,见到张居正也不畏惧,只是笑笑,恭敬有礼。进入内阁,看到首辅大臣身穿青衣皂带,步履阑珊,形态憔悴,犹如一个大病初愈的老人,似乎一阵风就能刮倒,段正茂心里疼痛万分,丞相为了国家社稷把自己熬成什么样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
段正茂是张居正老朋友,甚知张居正的为人,对他经常说一些知心话。现在,朝廷里的官员们在明面上对张居正恭恭敬敬,言听计从,绝不反驳,张居正已经失去了这些官员的拥护,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人再对他说真心话了。如今这位丞相又要在全国实施清丈土地,必将进一步触怒大地主、大官员,将会更加的孤立,百年之后将是个什么样子将不堪设想。段正茂决定力劝一下老朋友,在他看来一个人在人世就是几十年的时间,为官的时间也不超过三十年,当政时间也不过几年、十几年,何苦要得罪天下人呢?大家不说是因为大家怕你,畏惧你的权势,一旦在你失势以后,你将会受到什么待遇?很难设想。段正茂看到在这次京考中,许许多多的正直的大臣被清理出朝廷,身边多了一些屑小小人,很为老朋友担心,决心找机会好好劝说一下,希望他能够处事温和一些,少得罪一些人,为自己身后多想想。
张居正见到老朋友进来,示意坐下,等处理完手中的公务以后,走到段正茂的身边坐下,关切的问了一些起居方面的问题,然后就切入正题:“我这些天,一直在考虑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事情。这件事已经推行这么长的时间了,有不少人反应强烈,反对者众多。我想请教一下您对待这件事情的看法?这件事情的优劣究竟如何,就请老朋友直说无妨,是利是弊,是优是劣,是功是过,千万不要保留。”
段正茂听到张居正如此说也就笑了笑,真诚地说:“丞相大人!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他的功过优劣已经显现出来,臣民已经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现在的国家已经不是五年前了,财政已经不用再为财政拮据而发愁了,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众口一直称赞的事情,不知先生为何又提起此事?”
终于听到了赞扬声,张居正听到段正茂的话,心里很高兴,久旱逢甘霖,遇到了知己,说明自己的改革还是有人称赞的。他知道,自己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将给国家带来富裕兴旺,将给广大的农民带来诸多的好处。他所进行的一切,皇家是满意的,广大的农民是拥护的。然而,这一切得罪的是天下的大富豪和大官僚,这些人掌握着国家的政权,是一股很大的政治力量。张居正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老了,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对自己身后的事情考虑很长的时间,他知道他得罪了很多的官员,但是他得到了皇家的欢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功,也是他最宽慰的地方。
现在张居正听到段正茂如此评价一条鞭法,心里很高兴,象遇到了知己,万分的高兴。于是张居正握着段的手说道:“贤弟!能否详细的说一下?”
段正茂见到张居正如此的关切,就不加思索的把自己的看法和所见所闻如数的倒了出来:“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无地无人的农民的负担,堵塞了富人从中作弊的漏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应该在全国推广,他对稳定社会,强大国力将有极大的好处。”
张居正听完此话,高兴的流出了眼泪,要知道这可是户部尚书,天下主管财政税务大臣的评价,是官员当中的支持者,他得意义非比寻常。
“好!好!请户部尚书好好说说!”张巨正急切的让段正茂说下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