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暗潮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见九节鞭势如闪电朝自己袭来,她一个侧身,倾向马的侧部,躲过了一鞭。“好险!”勒住缰绳,宝马立停,转身看后面,一个年轻男子已经收起了长鞭,调转马头向她走来,停在她的面前,拿一双狼似的锐利眼神打量着她。
这男子不超过二十,黄黄的头发,长长的脸型,高鼻深目,肩膀魁梧,形体硕健,一看就不似个汉人。听说鹰钩鼻的男人,阴险难测,可要防着些。
鹰钩鼻邪笑着眨眨眼睛,高声说:“都说江南的女子如水,今天看来江南的男子也像花,哈哈哈哈!”
汉语说得那么流利,有些出乎意料,她压粗声音说道:“自以为长得高头大马,就可以随意欺负人了!”
鹰钩鼻扬眉说:“不是我无理,是公子偷了我的宝马天龙。”
原来叫天龙啊,好威风的名字!“我可没偷,是它自己跑过来的,你说它是你的,让我怎么相信你?”
鹰钩鼻朗声笑道:“我叫完颜宗弼,马鞍头刻有我的姓氏。”
睁大眼睛,仔细一瞧,果真有两个清晰可见的雕刻小字“完颜”。她立即哑了,偷偷瞄了一眼完颜宗弼,他的脸上扬着霸气,眼神威慑,不怒反笑,一定是在嘲笑她吧。于是抱了天龙的头颅,亲亲密密地摸着它那光滑的皮毛,笑弯了眼睛说:“呵呵,恭喜你了,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喽。”说罢翻下马背,恭恭敬敬地把缰绳交给它的主人说:“物归原主,请走好。”
完颜宗弼双目炯炯,问道:“公子叫什么名字?”
抬头对上他的大眼,才发现原来他的眼眸是蓝色的,竟然发射着幽幽的光彩,还真是好看!她想了想说:“我姓玉名龙。”
完颜宗弼开怀大笑:“这么说和我的天龙是一对了。”蓝色眸子里满是调笑的意味。
“走了,后会有期。”施展轻功,一溜烟跑得远远的。完颜宗弼看着他的背影消逝,才骑了天龙,飞速往杭州北城门赶去,到了城门口,也不减下速度,九节鞭一甩,把那些守门的士兵吓得远远的,一阵风似的闯了过去。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雪过天晴,迎来新年。正月里的天空散漫着一层淡薄的晦涩。
魔教驻杭议事厅,众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
谋士杨八桶匠说:“圣公,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应该长驱北上,夺取长江天险,这样才有险可据,免了后顾之忧啊。”
方肥认为:“我们刚攻下杭州,人心还没完全安定下来,急着北上恐怕不太好。”
方七佛提出自己观点:“现在东南州县还没为我们所掌握,太激进了对我们没有好处,应该先把东南形势稳定下来再说。”
李荷通提议:“现在东南各地农民响应圣公的号召,纷纷起兵造反,攻克各州县指日可待,可以放心,圣公何必拘泥于处处要自己费神。”
凌毅帆说:“自我们进入杭州,归附者不计其数,兵力大有突破百万的势头,他们带着满腔热情而来,圣公宜用其热心,一鼓作气,挥师北上。”
林雪峰接口:“对,打它个措手不及,圣公一举可夺天下。”
立刻有人冷笑反驳道:“你们以为魔教的弟兄们都是天上神兵下凡?不用吃,不用睡,能没日没夜打仗?”
富阳的前太学生吕将提出:“我们还是应该直据金陵,先立根本。先夺取没有重兵把守的金陵,扼守长江,然后趁势夺取东南州、县,这是建立东南根据地的重要一着。”
方腊认为:“大家不要再争论了,**已极的北宋王朝不可能很快地派出重兵,我们可以从容地夺取江南。北上的事情容后再议论。”当下确定作战方针,部署各战场的兵力,石生与陆行儿等率军前往苏州,目标是诛杀贪官朱勔;方七佛率领的东路军向秀州方向进攻;留下小部分兵力留守杭州;剩下大部主力回师南下,用以攻取两浙州县。
金国上京新城,皇宫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正与群臣议事。完颜宗弼风尘仆仆地进入皇宫,完颜宗望一见他就高兴地叫:“四弟,你回来了,此次宋土之行收获如何?”
完颜宗弼兴高采烈地说:“果然如父皇所料,宋室自赵佶当皇帝以来,宦官弄权,奸佞当道,宋廷上下**无能,宋朝军根本没有战斗力,打起仗来不堪一击。现在宋室南部大乱,两浙路地区已经被一个叫方腊领导的农民军给占领了,我看整个宋庭就要乱了。”
完颜阿骨打笑声震天:“我就说嘛,赵佶那个昏君,会用那个好大喜功又没什么本事的叫童贯的宦官带兵打仗,可见他那朝廷内没什么可用的人才了。现在我军刚灭了一支辽军主力,上下士气旺盛,赵佶又接纳我朝开出的条件,答应接受‘岁币’,宋室还答应,在灭辽后,将原来每年给辽的钱绢50万全部照数给我们大金。”

完颜宗翰说:“真是一个特大的好消息,大金基业,吾皇光大!”
国相完颜撒改附和:“吾皇英明,我军英勇,灭辽指日可待。”
完颜阿骨打笑道:“我们不但要灭辽,还要图宋,若有机会还想和方腊那小子较量较量呢!传朕圣旨,任命粘罕为西路军都统,率三十万大军,任命斡离不为东路军都统,率四十万大军分别攻取辽的中京和西京。”
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齐声说:“臣领旨!”
诸人皆展颜,皇宫里一片欢声。
大宋汴京和阳宫宣和殿则是另一番情景。道君皇帝赵佶懒洋洋地上朝了。
御史中丞陈过庭上奏道:“启禀圣上,睦州清溪贼人方腊打着魔教的旗号,纠结乡党,犯上作乱。至今已经三个月,聚众几十万,已接连攻陷睦州、歙州和杭州等六州,六州官吏尽被乱贼所杀。方腊自称‘圣公’,还建元叫‘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与朝庭抗礼。”
赵佶一听大惊失色:“什么,三个月了,还建元永乐,怎么无人提起,到现在才上奏。”
皇太子赵桓奏道:“此事朱勔早已知晓,并且报与太傅王黼,但是王黼隐情不报,以致于贼势猖厥,连克六州,不可一世。”
太傅王黼有些站立不安了,双目愤恨地盯了一下赵桓。
赵佶不解,问:“这又是为什么?”
王黼辩白说:“皇上明鉴,没有这样的事,其实臣也是刚得知消息。”
陈过庭冷哼一声,盯了一眼王黼,又盯了一眼旁边的蔡京,说:“东南方腊反叛,其实是因为‘花石纲’的缘故,苏杭一带早有民谣曰:‘家有奇葩,满门抄家;家有奇石,满门皆死’,东南应奉局置办花石,东南人民苦于压迫已久,他们反叛其实是迫于无奈。”
蔡京狡猾地说:“御史大人这么说,可不怕冒犯皇上吗?东南应奉局是皇上支持的,难道方腊造反跟皇上也有关?”
李纲出来反驳:“蔡京,你就不必在此故意扭曲真相吧。”然后奏道:“皇上,反贼因朱勔的花纲石而起,朱勔因蔡京而进。蔡京历来纵容朱勔,以致酿成祸乱,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赵桓补充说:“朱勔父子以采置花石为名,肆意鱼肉乡里,祸害百姓,更可恶的是他还培植党羽,东南官吏尽巴结朱氏父子,作威作福,民间称其‘东南小朝庭’。现朱冲已被魔教教徒所杀。朱勔也该早日诛杀,以平民愤,安抚民心。”
蔡京争辩道:“皇上,方腊本是一介书生,假宗教而蛊惑民心,以妖术胁迫百姓造反,‘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能成什么气候?这与‘花石纲’有何关系?朱勔父子为皇上采置花石,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皇上若降罪朱氏,是诛杀功臣,以后谁还愿意为皇上的花石效力,万万不可!”
赵佶点点头:“是有道理啊。”
李纲说:“皇上,臣恳请皇上降旨,罢免花石纲,撤除东南应奉局,挽回东南百姓的民心要紧。”
蔡京道:“皇上明鉴……”
陈过庭抢过话头,道:“皇上明鉴,朱氏父子本是刑余小人,只知交结权贵,窃取名器,却不知体恤民情,导致东南百姓离心。蔡京纵容朱氏,太傅王黼隐情不报,以致于贼势嚣张,东南大震。臣以为,朱勔理当诛戮,以正典刑,蔡、王二人理当伏罪,以正法纪。请皇上圣裁。”
蔡京,王黼面面相觑,交换了一下眼色,一齐跪下,伏地同声道:“皇上明察,臣等忠于皇上,从无二心,陈御史诬陷忠臣,皇上不可听信谗言哪!”说罢,老泪纵横,看得一旁的李纲、陈过庭、吴敏等大臣直摇头,这两个奸贼配合得倒是天衣无缝。
面对这两个涕泪俱下的大臣,徽宗于心不忍,忙道:“两位爱卿请起吧,朕并不想追究你们什么。”
蔡、王两人大喜,忙站起来高喊:“谢皇上龙恩!”还不忘得意地看看李纲他们。
李纲、陈过庭、吴敏等七、八个大臣看不过去了,也一齐趋前跪下,纷纷道:“请皇上降旨,诛戮朱勔!”“皇上,蔡、王二人罪不可恕!”
赵佶不耐烦地大声道:“好了,不要再说了,蔡京、王黼虽有责任,还好贼人方腊还未成大气候,不必深究。”
李纲一伙气得七窍生烟,恨得咬牙切齿,蔡京等乐得眉开眼笑,喜得心花怒放。
下朝后,赵佶立即拟旨: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谭稹为两湖制置使,王禀为统制,并飞饬陕西六路精兵,以边将辛兴忠、杨惟忠统熙河兵,刘镇统泾原兵,杨可世﹑赵明统环庆兵,黄迪统鄜延兵,马公直统秦凤兵,冀景统河东兵。六路兵马,共归都统制刘延庆节制,总计内外各军约十五万人调赴东南。而夏子翼﹑韩世忠等人则属刘延庆本部,当先沿着汴河往东南出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