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西羌--陇上折杨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楔子追本溯羌源
羌人,其源出于三苗。
三苗,尧帝时在江淮、荆州等地作乱,被迁于三危,后世化为西戎。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行无定点,居无定所。依水草而居,以畜牧为业。其风俗无固定姓氏。多数以父母的姓氏为本种群的称号。
周朝末年,自陇山以东,至于伊洛间,遍布羌族部落。
战国秦昭王时,羌戎的一支较强的种群叫义渠,它的大王来咸阳进贡。不知道什么原因和时候,就勾搭上了昭王的母亲宣太后。
秦昭王羞愤之余,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中,并起兵灭了义渠,在义渠原有土地上设立陇西、北地、上郡。
后来,有个羌人叫无弋爰剑,他本是秦国奴隶,找了机会跑回家乡,在山中与一个被割掉鼻子的女子相遇,两人结成夫妇。这个女子由于鼻子被削,深感羞耻,因此成天披发覆面。
他们的后代便习以为俗,都是这样的披头盖脸。
到了曾孙忍时,他生有九子,弟弟舞也生有十七子,每个儿子独立成支,羌戎的复兴,便是从这时开始的。
东汉时期,比较强盛的羌支有先零、烧当、钟羌、迷唐等。除了少部分依附汉朝边境政权,多数经常寇盗边关,劫掠边民。但由于种落繁多,不相统一,相互之间也矛盾丛丛,经常结怨报仇,攻击不已,故而对中原的扰乱并不是特别严重,往往是在边境羌汉间的矛盾激化的十分厉害时,才酿成冲突。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在匈奴王浑邪王故地上设置酒泉郡、武威郡,打通河西走廊,成为了隔绝匈奴与诸羌种的要塞。并开始设置护羌都尉。
西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先零羌与其他种群的羌人首领结盟,渡湟水,共同对付汉朝。羌人首领狼何还向匈奴借兵,欲阻绝西域通道。
宣帝闻警,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羌人部落。
神爵元年(前61)三月,安国滥杀羌人千余人,先零首领杨玉等以此胁迫诸羌反汉,袭扰并入踞今湟水、大通河、庄浪河之间,攻汉城,杀汉官,击溃安国所部3000骑兵。

四月,宣帝以后将军赵充国为将,出兵攻羌。
六月,赵充国为探察虚实,赶赴金城(今兰州西北),率骑兵万余,于夜间先遣三校偷渡,过河即设营立阵,接应后续部队。第二天清晨,全军顺利渡河。引兵进至西部都尉府(治安夷,今西宁东南),面对羌人多次挑战,坚守不出,使人告谕被迫反汉的罕、开羌豪:能捕斩叛逆者,免罪、赐钱,并可获取叛逆者妻子儿女及财物,意在招降罕、开等部,瓦解诸羌联盟。
罕、开部首领靡当儿果然被打动,羌人联盟被打破。
在此后的战斗中,赵充国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并三次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了形势,建议防事变于未然,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
当年秋天,先零羌首领杨玉果然被部下杀死,其部属四千多人全部归降汉军。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安夷县吏劫持逼娶卑湳部落一羌人的妻子,被羌人杀死,于是安夷县令捉拿凶手。从而引发了勒姐、吾良以及烧当羌人的反叛。
烧当羌豪滇吾的儿子迷吾,与封养羌豪布桥等人帅五万人寇陇西、汉阳。
武威太守傅育转任护羌校尉,就被迷吾袭击,傅育战死,手下死亡八百余人。
于是在章和元年(87),继任护羌校尉张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伏兵袭击迷吾,斩下迷吾头颅和酋豪以下几千人。
虽然羌人不像匈奴那样团结统一,有自己专门的军队和武器,但一旦叛乱,则往往多数种群相与连结,共同犯边。朝廷无岁不征讨。兵连祸结,师老兵疲,不得宁息;府库耗竭;边民死者不计其数。白骨相望于野,并州凉州等地为之虚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