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老天咋不劈死那败家子害人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老天咋不劈死那败家子害人精?
一个看似无关大局的小事,可能左右甚至改变整个战局,我对这话以前听得多了,今天才算是第一次身有体会。
我没有想到我这次的举动较我想象中的效果要大,至少原来我认定的只到“部”这一级,可如今显然已经超出我的预期。因为崔二郞没有骗我,他真是感觉作不了这么大的主,这看似是个小事,可是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向上禀报到了圣上那里,折子上说得好,请求圣断。
如是,在经过再一次等待之后,就在我和崔二郞都有些焦急之时,上面终于来人了。
晋王李治,那个上次我生病之时代表皇家看过我的那个李治,这次又代表圣上来了。看来我和他还真是有缘啊。
“子云怎么突然想起捐粮了?”李治看上去和我年纪仿佛,但作为皇族,还是相当有气势,衣着光华,相互礼让间谈吐得体,相貌也较魏王泰要清秀,甚至有些羸弱。一母同胞的兄弟,魏王和晋王差别怎么就这么大?至少同晋王相处,远没有面对魏王时的那种压抑。
“在下于这些天,也见闻了一些,虽然刘家庄在这次水灾中也损失不少,但相较其它地方还是稍好些,眼见这些天粮价反复波动,在高位徘徊,民间也是人心浮动。所以就想起捐粮来了,”我小心措辞,“当然这不是质疑朝廷,朝廷的办事能力在下不敢妄加评论,但看到百姓在如此大灾之下都相当安定,在下也是打心眼里佩服的。但在下既然是大唐子民,沐浴在皇恩下,不忍心看到这些事全压在圣上及各位大人肩上,作为一名大唐子民,在下也想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圣上为大唐分忧,古圣人有云:‘位卑不敢忘忧国’,虽然在下不是圣人,可也想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我一边小心暗中观察晋王治的脸色,一边组织自己的言辞,直说得正气凛然。
“位卑不敢忘忧国”晋王治听我所言后,没有什么表示,但却将这句反复念了好几遍。听得我一愣。
糟了,这话经他这一理解,可不是说我嫌自己职位低吗?虽然我没有实职,但有爵位啊,这可不是好事,我得澄清。
“子云真乃忠直之人,听说还想将家中存粮也支援朝廷赈灾。”晋王并没有给我机会,而是立即又说到另一个话题。
我是卖,可不是无偿支援,这点得说清,不然,要我无偿拿出一万石,那就要了老命了,我还指望着这卖粮的钱来完婚呢。
“虽然刘府也受了灾,但这些年也有些存粮,只要朝廷用得上,全部低于目前市价支援朝廷赈灾,”我小心澄清,“原本,应该无偿捐给朝廷的,可在下大婚在即,侯府也无余钱,所以……”我显得很为难。
“子云过谦了,你能低于市价支援,已经是尽力了,岂能让你全部无偿捐献?就是子云愿意皇上想必也不会答应,”李治倒是很开明,呵呵笑了下,连忙给我宽心。“小王上次在子云病中也曾代父皇前往探视,只因子云昏迷未醒,所以未曾长谈,一直引为憾事。今次因赈灾而再次让小王与子云相见,也算是缘份。对于子云所说的刘府情形,小王也是亲眼得见的,的确不是很宽裕,但在如此情形下,还能心忧大唐,心系百姓,实在是国民之楷模。”
楷模?嘴上这么说,心里可不知怎么在骂我“败家子”呢,从崔二郞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就连已经少提这几个字的管家和孙老帐房,听到我的决定后,也是摇头嘀咕不已。“败家子”的头衔比以往更加响亮,看来这次,这个名号我是别想摘下来了。
“上次在下病中,晋王屈尊探视,刘府上下很是感激。”对于晋王的话,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做下样子的,人家一个王爷跑到你家中去,礼节上的客套少不了,上次我昏迷躲过了,只好这次补上。
一番客套后,晋王治接受了我作为一名大唐臣子对于国家受灾后以自己方式来爱国的捐粮,并口头勉励了一番,并同意用低于市价的八文钱一斗来收购刘府多余的粮食用以赈灾,告之稍后会派人前往刘府处理这事宜。
可是李治并没有就此放我走,而是再三肯请、说在别院已经备了薄酒。捐了点粮食就有人请吃钣?这真让我受宠若惊,本想不答应的,可看到人家一个王爷如此给面子,不吃白不吃。其实我是想去见识下这王爷的伙食标准,往后也好有个吹嘘的资本不是。

其实我没有想到,今天我捐粮这事会闹到王爷出面,让我吃惊的还远不止于此,因为我的关系,这大唐第一次被朝廷正式接受的个人赈灾物资交接仪式完成,而且被朝廷口头褒奖。这一传出去,民间立即炸锅了,接下来将户部忙得团团转,这送什么的都有,粮食、布匹、菜蔬、药材,甚至有户人家连家里丫环都送过来了,不收还不行,直说这丫环会做饭,你灾民总要吃饭吧,就不知最后户部收了没有。
要说最为恼火的,可能就是那些卖粮食的大商户了。你说你刘铭刘子云一个败家子,你败家也就行了,还非拉着别人和你一起败家才行。怎么不是拉别人一起败家呢?你看我这粮食,现在收购加运输还有仓储再加这些人手,哪一样不要钱啊,八文一斗,不说赚钱能保本就不错了,可我们依然卖十文一斗吧,你都打出“洪水无情人有情,大唐子民心连心”的口号了,难不成就你一个人爱民体国,我们就发灾难财不成,背了这个骂名我们以后还活不活了?真真是这个败家子害人啦,害了自家还不够,还害我们这一大帮子人。造孽啊,老天咋不打雷劈死这害人精呢?真是好人不长命,活害遗千年。
那我们降不降价呢?旁边有不张眼的伙计问还在骂骂咧咧的掌柜,听掌柜的话以为这降价已经取消了。结果又被一通臭骂:你不张眼啊,你看看这周围,还有不降价的商号吗?我一个商号硬挺着不降,还不被那些灾民戳脊梁骨?光口水就能淹死你,顶风都能臭十里。以后我还见不见人啊。掌柜的火气找到了发泄的地方,将这不长眼的小伙计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小伙计被骂得没了脾气,一肚子委屈,这原先说好的奖金没有了,这还天天加班没有加班费,现在还被骂得没个人形,这一切都是那个败家子刘铭刘家小侯爷弄出来的,这个祸害,咋就这么害人呢?连小伙计都恨上我了。
你可千万别小看民间的捐粮,虽然捐的都不多,可人多啊,总计下来也是个天文数字。替李锅锅省不少钱。
这样一来,先前朝廷想尽办法都没有降下来的米价,竟然在一个不起眼的事件的带动下,给莫名其妙地降了下来。事后,连朝廷都有些不大相信,可事实就是这米价确实下来了啊,米价一降,其它物价也就稳定了,你不见满大街的人都在夸圣上英明呢。
也有夸我的,谁呢?就是买米的这些平头百姓。有人卖亏当然就有人买便宜了。刘小侯爷那败家子还真是个好人啊,只要这些天经常在长安转的人都常常听到这样的对白,我不知道他们听后作何感想,反正我听了之后是哭笑不得。
在朝廷的默许下接受了刘府的粮食,事后那些想看我热闹看我笑话的一大帮人,不但没有看到笑话,还让我捞了个“大唐楷模”的朝廷口头褒奖,这一经口传,满长安都知道了。就这样,我竟然成了个好心人,那“王八才子”、“纨绔子弟”、“刘家小侯爷”竟然成了大唐的好心人,按目前市面的叫法就是“大唐长安败家子刘家小侯爷是个好心人”。这话咋听咋别扭,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想将手中的茶杯砸在郑管家那胖脸上,我明白老郑的意思,不就是让家里少了点收入吗?至于这样借他人之话冷嘲热讽不?我这也是为刘府着想,钱多谁不想要,可也得要得安生才行啊。现在我卖了先前贮粮的八成左右、共一万八千石,已经将全部粮食投资收回,还赚了点小钱、约五百两再加四千石左右粮食,不考虑余粮这收益都已经达50%,这在后世属于暴利,暴利你懂不,是要被处罚的。就这你老郑还不知足?何况还有四千石粮食,近二十四万公斤,够现在府上这些人吃四五年的。
我不理解老郑的想法,见识浅就这样子的,可又没法跟他说得明白,我不理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