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珊珊回到了县城,她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离开县城时的情景,两个星期,她的双脚丈量了一下青云县到上海的距离,现在又回到了原点。
她觉得,这就是她和陈宇翔的距离,青云县和上海的差距越来越大,自己也就和陈宇翔越来越远。
所以一到假期,她就迫切地期待着到上海去,和陈宇翔在一起,一同感受那儿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每一次去,都会发觉陈宇翔身上的许多变化和成长;而她每次回来,也都会留心到自己内心微妙的改变。
譬如珊珊以前觉得贵的东西,原来在上海,其实不算什么的;以前觉得奢侈的享受,也许一辈子不敢想象,陈宇翔却轻轻松松做到了。金钱的概念,在这里骤然放大,自己的清贫,过去从来没觉着有什么大不了的,到了上海,对比着陈宇翔的收入,就真的寒碜了,落伍了。
她从前很理想化,天真地认为距离也好,生活状态也好,都不会改变他们相爱的本质。这一次上海之行,有些东西重重地撞击了她的心灵,物质确实并不能直接改变人,但它可以改变生活环境,环境影响着他周边的人们,周边的人们就会影响到他。
他们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许多时候不得不纠缠到对往事的回忆中去,到后来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老是忆苦思甜。陈宇翔喜欢和她谈对未来的展望,几年以后做什么,再过几年又做什么,珊珊听着是高兴,却觉得空洞洞的,仿佛离自己很远,有时候甚至会担心那是陈宇翔的梦想,而梦想的旁边并不一定会有她。
在上海,她终于决定要尝试着过陈宇翔所向往的生活,下馆子,泡吧,买名牌衣服,化浓妆,讲英语,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又可以在新的平台上熟悉起来。可是这一次陈宇翔不给她时间,就飞走了,今后几年,他说他很可能都会在全国各地旅行。时间,为什么不能多留给她一点点呢。
这一天是中秋节,她带着一盒在上海买的月饼,去看望陈宇翔的父母。他们从中学起就要好,双方的父母自然都很熟,陈宇翔这几年回家次数很少,也总是她帮着捎带些消息和问候。
陈母热情地接待了她,留她一起吃晚饭。问起宇翔在上海的生活,珊珊说一切都好,他加入的公司是世界顶尖的管理咨询企业,薪水几乎是那届毕业生里最高的,就是工作辛苦些,经常要出差加班。
陈母不由得担心起宇翔的身体来,说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体质较差,现在不知道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高强度的工作。
陈宇翔的爸爸在一旁插嘴说:“宇翔还年轻,锻炼锻炼有什么不好,和我们以前上山下乡吃的苦比,这可算轻得多啦。男孩子要出人头地,先要学会吃苦耐劳。”
珊珊笑笑说:“伯父伯母放心好了,宇翔会照顾好自己的。”

陈母听到这句话,仿佛是一句提醒,说:“珊珊你也不小了,是不是该考虑和宇翔的婚事啦。结了婚后,宇翔有你的照顾,我也就放心了。”
珊珊吓了一跳,她不是一点儿没想过这事情,可总觉得两个人都还年轻,还远得很呢。
她脸上微微一红,对陈母说:“我俩年龄都不大,况且宇翔现在刚加入艾利特,正在奔事业的阶段,工作非常忙,结婚的事儿还是等两年吧。”
嘴上虽这样说,回家的路上,珊珊脑海里却一直在转着陈母的话,结了婚,真正把人生拴在一起了,两人的感情会不会更好些呢。
第二天,她上课的时侯,说到一个英语单词,忽然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明明记得是六级词汇里头学过的。她只能抱歉地对学生说:“待会下课后让我查一下。”没想到底下一个男生举起手来,手上拿着一个快译通,说:“李老师,我帮您查好了。”
回到办公室,珊珊心里有些气自己,去上海两个礼拜,一点没看教学资料,现在讲起课来前言不搭后语,下面都有学生在笑。当英语老师几年,自以为水平还行,可到了上海,和陈宇翔一起去了几次酒吧和西餐馆,就发现口语也好,词汇也好,还差得很远。
陈宇翔倒是进步飞快,他参加艾利特的面试,最后两关都是全英语环境,也都轻松通过,看样子日常会话能力,比自己高了好几个档次。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中学时珊珊的英语一向是班级第一名,陈宇翔虽然其他学科成绩更好,英语却总是老二的份。
她内心倏忽间闪过一阵后悔,她从小就是一个人见人夸的聪明女孩,可是关键时刻往往缺乏主见,中学毕业时,为什么就鬼使神差地放弃了高考呢?
如果考进重点大学,现在她很可能也在上海工作,那么如今所有缠结于心的烦恼,就都不存在了。
是啊,就都不存在了。
她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着呆,直到数学老师小孟走到身边敲着搪瓷碗说,喂喂喂,开饭啦,珊珊才醒过来,和一群相熟的女老师一起,去学校食堂吃午饭。
那天夜里,珊珊躺在床上,一会儿想想陈宇翔,一会儿想想自己,总是睡不着,她干脆爬起来,冲了一杯热牛奶,坐到厅里的沙发上去。
沙发前的茶桌上,正好放着一张报纸,是之前珊珊翻过的,现在看过的那版还在最上头,她一看,是招聘专页。
珊珊心中一动,又把那张报纸拿起来,右上角显著位置登着一个广告,说是上海的国有企业飞达贸易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英语水平上佳的总经理助理,男女不限。
她把这个广告看了一遍又一遍,犹豫再三,还是找了把小剪刀,整整齐齐地把它剪了下来,仔细叠好,藏在了自己的皮夹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