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夏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夏天
夏天傍着鱼儿的出现渐渐来到了。钓鱼的**还在延续,另一种冲动又在暗暗生发。一切来得不知不觉,甚至在你入水捉鱼的瞬间,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原来夏天早就到了。
炎热的夏天在冰凉的溪水面前多么渺小,小孩的心中只有清澈见底的溪水和冰清玉洁的溪鱼。捉鱼是一种何等惊心动魄的举动啊!
阳光是属于儿童与少年的,你看他们从来不戴斗笠或草帽,在烈日下专心致志寻找鱼儿的模样,谁不感叹啊?多想回到那样的年纪,不怕烈日,不怕雨淋,只为着一条小小的鱼。
还记得小时捉“琵琶鱼”的情景。小小的水沟里的鱼,池塘里的鱼,颜色鲜艳,花纹美丽丰富,身体结实扁平,又特别好斗,看起来特别舒服。那时只听说过金鱼,在画上见过金鱼,觉得太肥胖太娇嫩了。还是自己捉来的“琵琶鱼”好,好看又好玩,特别好养,不费精神。它们还经常追来逐去,还会斗嘴,在小小的玻璃瓶中就像是童话中才有的一样。
小小的玻璃瓶放了一两枝青翠的水草,三、四只小精灵做着无穷无尽的游戏,这便是活动的风景了。在桌前,在床头,或者悬挂在空中,那都是一种细致的享受。多么沉静,多么专注,就像一幅画,画里有个小女孩,她正盯着一队蚂蚁出神。
有时,我们把捉来的“大鱼”放养在水缸里。说是大鱼,其实不过是小玻璃瓶无法容纳的一两指粗的小鱼。这种小鱼是小玻璃瓶无法养活的,小玻璃瓶只适合于“琵琶鱼”这样的小鱼,还有小虾,也是可以的。在大水缸里养鱼,忙碌的大人一般是不管的,特别是鲫鱼,不论白的或是红的,大人都会默许,可要养别的吃东西的鱼,如鲋鱼、草鱼、鲶鱼等,那大人便会干涉了。大概是会吃的鱼难养,而且也容易因喂食把水弄脏。
家里水缸的水是饮用的,都是水井里挑来的相当纯净的泉水。清澈见底的水缸里养上几尾有白有红的鲫鱼,那便是一种生气。记得小时到过陌生人家做客,看到水缸里有好几条红鲫鱼艳丽夺目,不由得留恋万分。主人是一妇人,她竟也慷慨,不顾自己小孩的反对,用“饭筛”捞起两条送给我。当时很是感动,觉得这种礼物打到了心坎上。对于小孩而言,也许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
在小孩眼中,一户人家的生气会小到水池里的几尾红鲫鱼,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可当时就是这样,觉得主人热情与否倒在其次,只要几尾小红鱼,那便是生机与乐趣了。
也就几尾小红鱼,那便是无穷无尽的话题,便是小伙伴们沟通的媒介。友谊最容易诞生于共同的话语,有了相通的心爱,友谊也就有了根基。如今,我早已忘记了那段短暂的友谊,可作为信物的小红鱼却游动在记忆深处。
日子缓缓溜走,捉鱼的时光却无法忘却。还记得拦截小溪流捉鱼时的热闹场面:整条小溪流都是人,有大人有小孩,大家都埋头捕捉。还有一种场景类似,那就是放毒的时候,在水源处放下“鱼毒”,整条小溪便都是晕头转向的鱼和欢蹦乱跳的小孩,到处都是欢呼尖叫声。可以说,那是一种节目,是乡村的狂欢节。
那时,我村子里出了几个特别会捉鱼的人,他们是一家子,父子三人都学到了捉鳖的技艺。他们“捉”出了水平与成绩,卖鳖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人的收入,因此,也就没有人笑话他们。
他们常常会捉到许多鲶鱼,或者草鱼与鲤鱼,几乎没有扑空过,好像小河里的鱼是他们养的一样。谁也没想到那样的小溪流中也会有一两斤重的大鱼,这只有他们才能证实这一点。像我们小孩,能够捉到几条稍大一点的小鱼,那就是我们长久陶醉的荣耀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连一条鱼也捉不到,倒是被那阴险的水蛇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有一次,我和两三个小孩就在田间小水沟里捉鱼,用畚箕不停地捞。在一个水较深的小水潭里,我们先把水舀去一大半,然后用手慢慢摸。我很快就摸到一条滑溜溜的东西,还好大,我以为是黄鳝,就死死地揪住了它。抓出水面一看,我刹时扔了出去,原来是一条“泥蛇”。我的尖叫吓得伙伴们火速逃离现场,连畚箕也不要了。我喘息未平,看了看手,黄黄的“泥蛇”的颜色,想要洗去,却怎么也洗不干净,像玩过不少烟的手。
捉鱼是很刺激的,特别是摸鱼,总有提心吊胆的时候。往洞**里一探,还真的不知道洞**里有什么东西。直到指尖证实了鱼,那颗心才踏实下来,然后才使力。像胡子鱼,也就是鲶鱼,它的鳍是很扎手的,而全身又肉乎乎的挺滑。有时,手都被扎出血来,可总是义无反顾,诱惑还是占了上风。

胡子鱼的洞**有的很深,要用棍子不停地搅。有时,它会乖乖地顺着洞**里的水滑出来,一条接着一条,煞是有趣。但大多时候,还是要用手掏,弄得满脸满身都是泥巴。
胡子鱼藏身的洞**往往是泉眼,又往往在田头,因此常常要好一阵子忙。每年照例要忙上一两次,而且不会落空。即使没有胡子鱼,“琵琶鱼”总是有的。“琵琶鱼”就仿佛是胡子鱼的姐妹,总是相依相守在一个洞**里。有时,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胡子鱼是“琵琶鱼”变的,就像蝌蚪变成青蛙一样。
洞**是固定的,也非常熟悉,因为夏天到时便是农人解渴饮水的地方。农人用手掬起一捧水,就那样喝,泉水清冽甘甜,绝对是天然的赏赐。有时,农人干脆就趴在泉眼边,两手撑着,像牛一样直接吸水,这也是一种别致的享受。因为泉眼与农人息息相关,大家也都自觉地爱护着,不让它弄脏。
泉水是乡下人的礼遇,特别在挑柴火的日子里,谁会忘记这甘美的源流啊!
谁没有挑过柴火呢?只要你真是农人的孩子,你怎么可能没挑过柴火呢?我简直想不出还有什么劳作更能代表你的身份了。除了挑柴火能准确地判定你是否真正像农人一样劳作过外,我想不出别的劳作能够代表你曾劳苦过,像农人一样劳苦过。
挑柴火是一种多么清晰的思维,这种思维直接指向劳苦与重担。就像夏天农忙时热火朝天的抢收抢种,那种艰辛也是难以言喻的。可以简单一点说,真正能够吃苦的人都是在这两种劳作中磨练出来的。
挑柴的时光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劳作与欢娱的结合,不像农忙,只是一味的痛苦与烦恼。挑柴可以逃避炎热,在炎夏,河谷涧边是好去处。淌着水,沿溪而行,伐木于阴凉之中,热了,干脆就浑身泡在溪水里,那种惬意妙不可言。溪岸头顶都是密不见日的灌木,在林中小憩,尽情地戏水玩耍,烈日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记忆里,这便是最畅快的劳作了。虽有艰辛,更有步履蹒跚的时刻,但那种豪迈与**却是很难有的,那真是酣畅淋漓啊!
还有一种时光令人怀想难忘,那就是冬日或深秋的时候。由于天寒地冻,四野冰霜,砍柴便倍受欢迎了。拿一把斧子或大柴刀,在山岭间伐两三棵树,汗水便战胜了寒气,嘴中呼出的白气诉说着豪情。站立山巅,两袖生风,没有畏怯,只有飒爽的英姿。“胸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情此景,真叫人难舍难分。
由此回到夏天,夏天挑柴总是更加漫长。暑假两个月的劳作可以改变一个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由于用脑而瘦弱的人,暑假里的繁重劳作便是增强体质的良方。由于彻底放弃了学习,又彻底回到了体力劳作,我飞快地强壮起来。每天少不了的挑柴成了固定的锻炼模式,这种模式让我身心得到自由与释放。像大学时军训一样,一个月内竟会让我体重增加近二十斤。挑柴也是这样,才挑了十余天,我一个小镇上的朋友来到我家时竟大吃一惊,说我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变得这么胖,连他都快要认不出来了。
这是我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我向来就对自己瘦弱的身躯耿耿于怀,因此很多时候,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主动投身于体力劳作之中。我把它当作一次健身的机会,这是我不过于畏惧劳作的秘诀。也正因此,我的体质实际上并不弱,至少,不像我瘦小的外表给人的印象一样那么弱。
我有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我的心是强大的,这点只有与我接触多的人才能体会到。我把它归功于挑柴的重担与磨练,正是这种艰苦的劳作给了我比常人强得多的意志,我就是靠这意志走到了今天。
沉重的担子超过了身体的重量,肩膀磨得红肿起来,火辣辣的。脚板走惯了坑坑洼洼的路,上山下山的艰辛只有膝盖知道。有时,腿软得直想跪下去,可一种坚强在腰板与牙根间滋生,就是不舍得歇息,也要跟上同伴的队列。这是一种暗中的比赛,甚至要比同伴挑得多。脚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而腰杆也是这样挺直的。
汗水直流也不要去揩,心中有一个意念如此坚强:战胜软弱,战胜极限,来到一个新的高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