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酒肉穿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章节更新三月三,上巳节。
在汉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魏晋以后,汉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
野餐、采集兰花、―曲水流觞,是文人临水宴饮、吟诗做赋的节日,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兰亭之会。
到了唐代,又增加了祭祀先祖的活动。后又6续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春游踏青,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此时野合,有所不禁。
或许也可以称做情人节,女儿节。
这一天的南方百越各族的年轻男女,也会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
不过原本居住在海州周边孔望山、锦屏山、南云台山脉的各兄弟民族,如今就再不用猫在深山老林里过“情人节”了。这半年里,海州派出十几支“人口普查小分队”踏遍了海州周边的山山岭岭,把百越各族的兄弟姐妹都“接”下山来,共同沐浴华夏文明。
秦隽扬认为,华夏文明是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只让唐人享受文明,显然是不公平的。当然这只是理由之一。
最关键的还是人口。到光启二年一月,加上“移民”来的高丽、倭国劳工,海州在册人口不过才九万出头。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工坊、盐场、矿山的劳力需求。
兵源的基数也太小了。哪怕十抽一,常备军最多只能维持九千人。其他再小的藩镇都保持着二到三万的数量。大的藩镇临时召集可达六、七万人。
可参政府的那帮官老爷担心太多的人口,粮食无法保障。秦隽扬不以为然,这帮人当“牧臣”都不够格。居然担心“牛羊”太多了,“草”不够吃。
不够再找个“草场”,或者干脆趁早抢邻居的“草场”。再怎么限制了自家“牛羊”的数量,可邻居家的草场不够了,还是会来抢的。到时候只能看着自家的“牛羊”一天天地减少。
秦隽扬认为自己做为海州的执政者,为海州的民众开辟生存空间而操劳。享受海州民众的供奉,哪怕奢侈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几天前就建议参政府。在上巳节这天,仿效古人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召集海州的官员在蔷薇河边饮宴,与民同乐。结果丁松年看到估算的费用,脸都青了,拂袖而走。
。。。。。。。。。。。。。。。。。。。。。。。。。。。。。。。。。
上巳节酉时,海州节度使府张灯结彩。秦隽扬在议事厅大排宴席。
秦隽扬踞主案。右是乐席、下邳来使许仲、沂州来使吕幸焘。左是蔡州来使吕光和申从。海州的文武官员列席两厢。
原先的那些桌椅板凳全都无影无踪了。主宾三十余人各踞金镶玉竹席之上。人前置小食案。
唐代后期开始,高桌大椅的会食已十分普通,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随之有了改变,常见的跪姿坐势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但谁也不能否认,这种古老的分餐制夜宴是一种怀古心绪,体现对祖先的尊崇。宴饮过程中注重“礼”的内涵,更能体现主人的尊贵。
宴饮的礼仪分飨礼、燕礼和乡饮酒礼。但秦汉以后,除了历朝天子宴群臣,用飨礼犹有旧礼遗风。一般都是燕礼和乡饮酒礼。
燕礼,天子、诸侯、士族等各阶层皆行,燕,通宴,即燕飨之意。今日海州用的就是燕礼。
随着踞乐席,任礼官的经学博士林献帧的一声:“献宾!”
秦隽扬起身整衣下堂,洗爵。众宾随之下堂。
秦隽扬正容揖礼"辞降",众宾答颔礼。

“辞洗!”。。。。。。
“拜洗!”。。。。。。
“扬觯!”。。。。。。
“拜受!”。。。。。。
“拜送!”。。。。。。
“拜既爵!”。。。。。。
林献帧的每声颂辞,都让众人一通忙碌。秦隽扬不时偷眼盘观。海州的一帮人在丁松年和岳星明的率领下,表现的中规中举。秦隽扬怕这帮人出丑,还特意安排林献帧带着他们排练过。
吕光因为要照顾押后的大船比申从晚到一天,申从奉命去接他。这两人都没参加排练。这也是秦隽扬故意安排的。
申从虽然一直担任秦宗权的近侍,但对这套礼仪也不甚了了。吕光更是渔民出身,向来都是和手下一起在大锅里捞食,这种分餐席恐怕都没上过几次。更别说这“燕礼”了。这两人都长的五大三粗,却都颇为机敏。虽动作大多是慢了半拍,但躲在人后亦步亦趋,不仔细还真看不出来。
下邳来使许仲出了几次差错,颇为狼狈。沂州来使吕幸焘依礼行来,挥洒自如。让秦隽扬颇为惊异。吕家在沂州虽然颇有势力,一个小州的土豪顶多熟悉乡饮酒礼罢了。但跑出来的一个无名子弟颇通“燕礼”就有些名堂了。
侍卫抬上大釜,分羹,上玄酒。
“请诸位起身,行大羹玄酒礼。”随着秦隽扬的高呼,众宾起身而立。宾主一同持小陶碗高举,将玄酒洒些于地上。才一起跟着秦隽扬坐下,食用大羹,饮玄酒。
如此细致近于繁琐的礼仪程序,并不在吃喝之上。是表达“礼”的内涵。换句话说,其意在“礼”而不在宴。他想要向参加者传达的是“明上下相尊之义”。
他要告诉所有的人,他秦隽扬是“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尊卑分明;礼数高低有别;快乐而不放肆;无论何人都能得到惠泽,没有人被遗忘。
看着侍卫们把轻巧的食具置于案上,一色的瓷器。那些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鸭块置案左,白切的牛、羊肉置在案右。腌肉置左手方,海鲜羹置右手方。细切鹅肉、煎鱼、烤虾。。。。。。那些菜流水介地上来。吕光和申从这俩人倒是淡然自若,许仲和吕幸焘一起变色。
待到侍卫们拍开坛泥,往各案分酒时。吕光、申从、许仲和吕幸焘都是悚然动容。两厢的众人也颇为惊讶,秦隽扬来海州后几乎滴酒不沾,为何今日如此奢华?
看到他们惊异的样子,秦隽扬郎声笑道:“诗仙有云‘腹空先进松花酒,乐天知命了无忧’,今日乃上巳节,某当与诸君一醉方休!”
“谢君盛情,不敢辞耳!”众宾一起或道。
松花酒是以松花粉和精白糯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药食兼用的枸杞子、桑椹等。酒体丰满,绵甜醇厚。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淡米酒了,属于江南黄酒。在盛唐时就很昂贵,在这战乱年代,那是极少有的。秦隽扬用来饮宴实在是奢华了一点。
在秦隽扬的频频劝酒之下,席间觥光交错。酒过三巡,没有照例行文字令。暗示之下,侍卫搬来羯鼓,置于林献帧身旁。林献帧持花在手,令击鼓。“羯鼓传花”是流行的宴饮游戏。秦隽扬很喜欢,这玩意方便作弊。
羯鼓声音最为高亢,而其它乐音相比之下则有些黯然失色。有道: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一通鼓,花落许仲。
一通鼓,花落吕光。
三通鼓,。。。。。。
四通鼓,。。。。。。
。。。。。。
。。。。。。
中间夹杂着投壶戏、属舞、剑舞等节目。十通鼓罢,已是亥时。
随着席间的一次次嚎叫:
“满饮!”
“饮胜!”
。。。。。。
。。。。。。
秦隽扬瞩意的那几个人都已经微醉。
犹豫再三,他还是打消了自己离席旋舞的念头。击鼓已经作弊了,再剽窃诗词卖弄,太不够厚道了。堂上的人多已薰醉,万一部下配合不好,反而闹笑话。最新章节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