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潜深渊三·脱困(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郊外,方圆二百多里的猎场上旌旗蔽日,盔甲耀目。人们争相飞鹰走马,追兔逐鹿。弦响声,纵马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倏地,左前方山道中跃出一只小鹿,好象是被这如雷般的响声惊起来的,就见它慌不择路地乱窜着。就在这时,一人拍马而出,如箭离弦直追过去。他翻山越岭,跃沟涉河,时隐时现,忽上忽下,尾随着猎物,紧追不舍。大家正在惊奇地注视着这一幕时,不防,他却从右侧飞马来到众人面前,“咕咚”从马上撂下一只鹿。此人正是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唐国公何洋。
经过短暂的停顿,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万岁万岁”声震耳欲聋。这本是僭越之举,但是何洋却毫不在意地朝着众人挥手致意。这时权知凤鸾台平章事袁曾骑马走进围场,来到何洋面前,下马禀告道:“主公,新罗、百济派使节来进贡,欲面见主公,已在馆驿等待了三日了,下官请主公撤围回朝!”
何洋点了点头。路上,何洋被亲卫簇拥着骑在白龙马上,看着这一队队威武雄壮的将士满载而归,欣喜异常。他喜欢狩猎,尤其喜欢猎取的成果。他本来想要围猎十日,再回洛阳,可府中连日有人送来奏报,要他回朝接见使节,眼下他所信任的亲信袁曾又来,他不得不提前撤围了。虽然心中有些意尤未尽,他侧目望了望并马走在左侧的袁曾。这时袁曾环视下四周,周围众将士虽然簇拥在四周,但都专心致志地驾驭着马匹卫护着。于是他小声说道:“主公,派到汉中的探子回来了!”
“噢!”何洋顿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怎么说?”“汉王压根就没有出兵的意图,他现在正在与西蜀大将邓子超作战,根本无暇东顾。而周谅那小子也被汉王幽禁在府中不许其过问汉中军政之事。所以这些天来京中传出的汉王与周谅联手要兵出阳平之事纯属子虚乌有。”
何洋的脸终于展开了笑容,这次他出城围猎,就是因为十数日前京中传开了汉王要出关的消息,使得何洋坐卧不安,因为他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时期,任何的诺言和盟约都是不可靠的。现在自己依靠着麾下的精兵强将,控制着朝廷,可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周勇治并非寻常之人,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俨然便是大周皇室的族长了,并且掌握着汉中十郡,十余万的大军。并且周勇治也是大周名将,早在何洋成名之前就已经是名震天下。所以至今何洋权倾朝野,肆意打压反对自己之人,亦不敢对其怎么样,为了笼络于他还特意借朝廷的名义对其进行加封,就是惟恐他出关找自己麻烦。就在朝野因汉王要出关而动荡不已、焦躁不安的时候,何洋采纳了袁曾的计策,一面出城围猎以表示对此毫不在意,以定军民百官之心,一面命令手下的探马星夜兼程前去汉中打探消息。
现在终于得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周勇治根本没有出关的意思。何洋深深地吸了口气,四月的下午,太阳并不那么炎热,山谷中的岚风,温和而芬芳中掺和着野草和鲜花的味道,不由得令人觉得畅快无比。
“查出是谁散布的消息吗?”何洋问道。
袁曾捋了捋那白色的胡须道:“据查这些消息是从路边小儿口中传出来的。”
“小儿?”何洋一皱眉,“孩童戏唱无意,可曾问出源头在哪?”
“是从衍圣公府上传出来的。”袁曾答道。
这一下子便刨出底了。何洋怒道:“好个孔伦,竟敢如此乱我军民之心,着实可恶!”于是便命令袁曾传谕文武大臣各自回府,安排士兵回营休息。自己则带领着刘籍和贴身亲卫三百余人径直去衍国公府。
孔伦,乃是儒家圣人第二十四世孙,世袭衍圣公。年已过五旬,其对何洋把持朝政十分不满,时常在一些场合之下发表一些攻讦何洋的言论。何洋虽然每每对其恨得咬牙切齿,但考虑到孔伦乃是先贤之后,且是当代大儒,亦没有对其怎样,只是罢了他秘书丞之职。但是孔伦却丝毫不惧,经常延请一些人来家中品评国事。
这时,孔伦正在家中与好友侍郎郭坦之喝着茶品味着论语上的一段隐语,忽见何洋怒气冲冲地带着一群士兵武将进来,料到将有灾祸及身,他坦然地站了起来:“不知道大司马亲临寒舍,有失远迎,有罪有罪!”
郭坦之忙跪下身子,颤声说道:“下官见过唐国公!”何洋冷笑地一声,对他没有在意。只顾拿眼瞪着孔伦厉声喝道:“孔伦,朝廷下诏命你在家静养的诏书,你可看过!”
“看过!”孔伦不徐不慢地答道。
何洋默默地走到案几前,倏地转身逼问:“既然看过,又为何散布谣言!”
“……”
“汉王出关,天下复周。这句童谣是你编出来教孩子唱的吗?”
“是又待怎样!”孔伦傲然地说道。一旁的郭坦之见状,直急得冒汗,小声说道:“公爷,你快别说了!”
“大帅,何必和这种人费口舌,动摇军心,万死之罪,何需多言!”刘籍提议道,闪着深深的眼睛瞪着孔郭二人。
一听此言,郭坦之腿一软,倒头便拜,口中念叨:“大帅,下官只是会友啊!大帅饶命!”
何洋吩咐左右道:“将孔伦送入刑部大牢,明日午时腰斩弃市!郭坦之革职,发配辽东!”郭坦之一个劲叩头谢恩。
卫士们刚欲动手,外面却传来袁曾的求饶声:“大帅,手下留情!”说着,袁曾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朝着何洋一拱手道:“大帅,杀不得啊!”

何洋沉着脸哼了声,袁曾道:“孔公爷乃先贤之后,虽犯大逆不道之罪,亦望大帅能法外施恩,宽恕于他!”
这时,被卫士们挡在外面的孔伦的妻妾子孙、上下人等,俱都“啪”地一声跪在地上为孔伦求情,齐声说道:“请大帅开恩赦免!”
何洋举目看看众人,心中有些不忍,有意赦免,可转念一想,如果不杀孔伦又怎么能立威于朝堂之上,不能杜谣言之口。踌躇了一会,断然说道:“孔伦,念你乃是先圣之后。给你一个全尸!立刻自缢于后堂。”说着又吩咐左右随孔伦去后堂监刑。
少顷,后堂传出了痛哭声,左右回来:“孔伦已自缢而死!”
何洋率众离开衍圣公府,临出门时又让刘籍去向京兆尹传他的谕令:洛阳城内再有孩童传“汉王出关”之童谣者,其父母一律腰斩弃市!
自此,童谣无人再传,而谣言也就随之破灭了。
……
又过了一月多,传来室韦戎狄诸部叛乱的消息。接到北地传来的紧急军报后,何洋第一个念头就是,虽然周勇治暂时不会出关,即使如此,亦难保他会与西蜀达成停战转而全力东进。既然与其终将爆发一战,那就至少要彻底解除掉自己的后顾之忧,将两面受敌变为一面。于是他星夜召集亲信幕僚聚府议事。
翌日,朝堂之上,何洋上表奏请以王睿为漠南道行军大总管,前去平叛。商太后毫无主见地点头同意。虽然王睿满腹疑问,也只能接受。
三日后,王睿率领着五万大军,出了洛阳北门便狂风骤雨般向北卷去。
这时的漠南草原,表面上依然很平静。但在这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大风暴。高丽特使的煽动以及占据周国北地的许诺,重新燃起了室韦戎狄诸部沉睡多年的草原霸主之梦。自从强大的乌孙被大周击败后,草原诸部纷纷臣服于大周。诸部公推室韦部头领茄郅单于为盟主,约定在高丽出兵辽东之时大举叛乱,共同瓜分周国。高丽特使还宣布:消灭大周以后,高丽永远不出关外,大周的花花世界永远是草原诸部的天下!
整个漠南草原都被这激动人心的许诺煽动了起来。牧民们纷纷收拾马具战刀,一队队的赤膊骑兵重新在草原呼啸冲锋起来,疏疏落落的叛乱之火正在迅速聚集着。镇守北地的征西将军徐明,自然嗅到了这股浓烈的血腥味儿。但徐明自知实力不足以立刻消灭他们,所以他令人八百里快骑去洛阳报信。
就在徐明焦灼不安的时候,王睿的大军在漆黑的夜里飞进了云中郡。在将军府,大堂的灯火通宵达旦地亮着。第二天黄昏时分,一队白衣骑士簇拥着一个华贵的高丽使者,悄悄地出了云中,向东飞驰,然后绕道东胡境内而后急速西进。
数日之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在草原弥漫开来:五月初二高丽与东胡将大举攻周,草原诸部也将在那一天举兵反周,共同消灭周国。原先的高丽特使因为反对王令,被新特使和茄郅单于斩杀祭旗。整个漠南草原,顿时沸腾了,参与叛乱的十一个部落集合了八万骑兵,全部集合在裟凌水畔,等待着五月初二大举南下的那天。
五月初一这一天,高丽特使再次赠送给诸部首领一批珠宝,然后带领着他的十余名护卫和茄郅单于殷殷道别,回高丽复命去了。也就在这一夜,王睿率领着他那五万大军开出了云中,悄无声息地运动到东进要道——白登山附近埋伏下来。
五月初二,晴空艳阳。戎狄诸部的八万骑兵,山呼海啸般向东开进了。按照他们的速度,一天之内便可以开到白登,如果顺利,还能捎带一鼓作气攻下云中。高丽特使说,现在大周的部队都集中在辽东与幽州一带,云中并没有多少部队驻扎防守!所以,戎狄骑兵就连前方探马也没有派出,就这样八万大军长驱直入而来。
白登山前面的广袤山原叫祁真山,向西数十里就是武周山。在这三座大山中,有一条大峡谷,御阳河从峡谷中流过,两岸是行人马匹千百年来踩出的小道。这是戎狄诸部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时称狄道又称白道。
南北走向的御阳河,进入峡谷后骤然变窄,贴着西边的武周山满流而下,河道东边竟有五丈多宽的的碎石山坡连接大山。所谓的狄道,正是在这宽缓的斜坡上踏出的一条便道。这条便道虽然是在峡谷之中,却也有水有草有遮盖,十分的便于行人歇息。
只因为室韦戎狄已成大周臣民,更远的胡人主要在阴山漠北活动,此地常年未发生过战事,所以这里要冲意义已经为人所忽视。所以这次迎击戎狄诸部,王睿自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狄道。暂且不说这里是戎狄诸部必经之地,只看这两岸广阔的高山密林,山坡陡直,树木不稀不密,便于冲锋,便于隐蔽,实在是最好的伏击地点了!
王睿将五万部队分为四路,北边谷口埋伏一万,堵截退路;南边谷口埋伏五千,堵截出路;西边御阳河水流湍急且山高林密,也只埋伏了五千,其余三万主力,全部埋伏在东岸十余里的山林之中。
王睿下了狠心,为了杜绝后患,要将戎狄骑兵一个不留全部铲除!他传下军令,谁胆敢放走一个戎狄骑兵,就用自己的头颅来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