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以退为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皇太后,您真的打算将清和郡主下嫁尹尚?”商丽华听老太后说完后,不禁觉得有些意外。
“嗯!”老太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哀家原来也没想起这事来。听云盈这么一说,倒觉得是这么个理!太后,你有听说过本朝有没有妻室的宰执吗?这尹尚年纪与驸马相差无几,居然没有成婚,这成何体统?朝中的大臣应当为天下黎民百姓的表率。如果天下臣民都学他们的样子,那还了得?”老太后笑道,“哀家见过尹尚,这孩子不错。对了,云盈啊,听说清和郡主和他以前就认识,对吧?”
陪坐在一旁的云盈公主见母后询问,忙欠了下身然后说道:“是的,母后。听驸马说,那尹尚自东吴来归之后,好象就一直为魏文王收留,所以与清和郡主有故!”
“那也得看清和郡主愿不愿意啊!清和郡主的性子,外柔内刚,要是她不愿意,那也不成!”商丽华不甘心地说道。
“这不需太后操心,这天下恐怕也没有比尹尚更好的男子了吧!先不说他们认识,但就凭尹尚文才计谋,朝中一时无二;而清和郡主为报父仇,只身千里去辽东搬取救兵,可称得上孝感动天。巾帼不让须眉,与尹尚正相配!”云盈觉得这商丽华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母后您觉得怎么样!”
“嗯!”老太后心里很满意这门亲事。
“对了,那尹尚可曾与人有了婚约?要是他答应了别家女儿,清和郡主可就不能强嫁过去了!”商丽华继续问道。
“回母后,那尹尚未曾与他人有婚约!其实孩儿也是看着清和郡主孤苦一人,我瞧着心痛。另外尹尚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清和与他又是认识的!孩儿也是体恤这个妹子!”云盈赶忙回答道。
“那召清和来问问,她若是愿意嫁给尹尚,那就这么定了!”既然老太后拍板了,商丽华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不多时,清和郡主便被召来。自从郑敏叩阕被封为清和郡主之后,老太后见其清秀可人,又念其孤苦,便将她接到宫中来住。
“清和啊,云盈刚才向哀家提议,让你下嫁尹尚,你可愿意?”老太后笑嘻嘻地问道。
“啊……”突然被问到这事,郑敏不禁羞得脸红到脖子根上,哪里还敢说话。
“怎样不同意!”老太后假装嗔怒道。
“不、不、不是的!”郑敏直急得慌了分寸,赶忙辩解道。
“那就是同意咯!”老太后好象存心逗郑敏。
“这、这个!”郑敏垂着头低声说道,“敏儿但凭太皇太后做主!”
“这么说来,就是同意咯!”老太后说道,然后不管郑敏的表情,对着商丽华说道:“这大媒就让张阁老去吧!”
“儿臣谨尊娘娘谕旨!”商丽华见事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
有人为尹尚娶亲而欢呼雀跃,也有人为此而感到愤怒……显然,大将军何洋就是后者之一,当听到宫内传来的消息后,何洋顿时见桌上的茶盏拍碎了。
对这桩婚事,他是极力反对的。自己苦心经营多时,好不容易将尹尚的气焰打了下去,并控制住了尚书省这一权力中枢。正要有所下一步的行动时,没想到居然横生枝节,出现了这么件婚事。要是让尹尚娶了清和郡主,那尹尚与朝中清流以及新党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而且听说这清和郡主很得太皇太后宠爱,这样的话,尹尚的地位只怕更加巩固了,要动他就要麻烦许多。而且这郑敏乃是郡主而非公主,尹尚还要少了很多顾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去传袁先生来见我!”何洋高声喊道。
亲军前脚刚出大门,袁曾后脚就已经迈了进来。他一听说这桩婚事,立刻马不停蹄地来大将军府。
“主公!”虽然此时的袁曾经何洋举荐,已经官居权判中书事,但依然必恭必敬地称何洋为主公。“你来拉,正好,袁先生,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何洋问道。
袁曾捋着自己的胡须,说道:“大将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何洋顿时感兴趣起来,“袁先生,但说无妨!”“我们……”
就在何洋在自己的大将军府商量对策之时,钦命说婚的中书令张宾,已经领了旨意,跨出宣仁门,预备去尹府正式提亲。
对于自己接到的这桩差事,张宾倒是没什么不满意,虽然尹尚间接地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但是那是他罪有应得,张宾虽然年老昏庸,但是他忠于朝廷,这忠奸利弊还是能分辨的。所以他并没有抱怨尹尚。他知道尹尚乃是少有的贤才,但朝廷绝无二心。如果这大周真心希望尹尚能有个好姻缘的人当中,张宾无论如何要算一个。
他坐上自己的官轿,对着护卫挥了挥手,道:“走吧!”“大人,是回府吗!”护卫恭恭敬敬地问道。
“不,去尹府!”
“喏!”
……
自从尹尚被削去少师衔后,便不能在居住在皇城内。特意在宫外立德坊赐了栋府邸,为了表示恩宠,还赐了十二门戟的排场的殊荣。无论是谁经过此处,都会知道此家主人的身份尊贵。
如果是以前的尹尚,可能会很不习惯,甚至不会接受。但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些琐碎小事都不再过问了。往来王侯将相的府第,对于这些排场,已经不觉得有什么奢华了。但是他自己还是依然保持着一丝矜持,还是相当节俭的。
此时满面的张宾兴冲冲地走了进来,正巧尹尚正坐在躺椅里,摇头晃脑地看着手中的书册。由于何洋领了尚书事,什么事都要插手,并且安插了许多自己的亲信进入了六部,使得尹尚这一尚书仆射形同虚设,所以他索性就呆在家中安心地看书。见他这样子,张宾笑着说道:“文渊,好兴致啊!”
“啊!张阁老,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啊!”尹尚赶忙从躺椅上跳了出来,“来人,看茶!张阁老请上座!”
待二人坐定,仆役端上了茶后。尹尚开口道:“上次,张兄之事,在下卤莽,还望……”张宾赶忙制止道:“建儿,身为朝中重臣,筹措军粮,胆敢知法犯法,死不足惜!文渊也是心忧国事,此乃无心之举!文渊无须介怀!”尹尚原本对这位在朝堂之上唯唯诺诺地老大人,有着一丝看不起,闻听此言不禁感动万状,“阁老真乃朝廷柱石,忠君为国,请受文渊一拜!”说着,倒头就要下跪。
张宾赶忙将其扶起,“文渊乃是我大周复兴的希望,万望保重啊!”尹尚有些哽咽,说道:“阁老……”
“好了不说这些了!”张宾端起手中的茶盏,轻啜一口,笑容满面地说道:“文渊啊,你可知道本阁来此所为何事?”
尹尚心中本就揣测着张宾的来意,实不知道老大人平白无故地来自己这有什么事。这时见他相问,突然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因为新法推行有什么好消息?想到这里,尹尚心中不由得有了几分紧张和兴奋,要知道继续推行新法,在他的心中是多么的有分量。

张宾是老于宦海之人,别人表情的丝毫变化,他都能立刻察觉。这时见尹尚的神色,心中暗暗好笑,都说这尹文渊少年老成,但终不过是个年少之人。对于自己说成这桩婚事,不由增加了几跟信心。
尹尚也在打量着张宾的神色,见他面带笑容,微微点头,心中更是大喜,脱口而出:“阁老,不会是……”
张宾见他性急趁这样,再也忍耐补不住了,击掌笑道:“正是文渊的大喜事到了!”
“大喜事?”尹尚不禁愕然。
张宾笑嘻嘻地说道:“不错,太皇太后赐婚,清和郡主下嫁于你。文渊啊,你与清和郡主堪称佳偶天成!老夫正是奉太后懿旨前来说媒的!”
“啊!”尹尚大吃一惊,难道晚了!
张宾见他表情如此,奇道:“难道文渊心中另有佳人?”
尹尚暗暗叫苦,昨天二哥不是来说今天去宫中为我说媒的吗?虽然自己未必便能确定是否对郑敏有没有感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起码互相了解熟悉,至少懂得她的脾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蛮合得来的。总比娶一个什么郡主回来好啊,要是娶了这个清和郡主,每天要请安伺候。自己是有大抱负的人啊,这样下去不知道会有多么不方便呢?当下他对着张宾说道:“阁老,不瞒您说,我以心有归属!”
“哦!”张宾一楞,“是哪家的小姐?”
尹尚知道张宾不肯相信,当下细细说道:“正是我恩师故丞相魏文王之女。昨天左宿武卫大将军王睿,作为男家的媒人已经去说亲了!”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要是真的定下来,一切就晚了。
虽然自己与郑敏之间到底有没有“情爱”这东西?他不能肯定,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无论如何,那种大哥哥保护小妹妹的那种怜爱之情,肯定是存在的!特别是在辽东,郑敏独自一人来报信那一刻,自己就曾说过要好好照顾她一辈子,所以说让他做个忘恩负义之人,实在不能。
张宾一听,一楞之后哈哈大笑,尹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瞅着老大人。张宾笑着说道:“文渊啊!你可知道这清和郡主是何许人?”
突然听张宾这么一说,尹尚也呆在那了,只是摇着头。张宾道:“清和郡主正是郑丞相之女郑敏啊!”“什么?”尹尚兀自傻站在那。
“傻兄弟,还不快答应下来啊!”这时突然听到外面有人一边说一边从外面走了进来。二人一齐望去,原来是王睿。当他从公主那得到准信之后,便快马夹鞭来这报信。
“子孝,来的正是时候!”张宾鼓掌说道。
“二哥,你来了啊!”尹尚忙拉住他说道。“老大人,这婚事,我替他答应下来了!”王睿说着。
“既然这样,那老夫就回去复旨了!”张宾笑着说道。
就这样,大周第一单身男子、尚书仆射权秘书监尹尚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太皇太后亲自过问下,司天监很快就定下了佳期,就选中九月初六,下旨赐婚。
……
就在尹尚为婚事筹办之时,突然王睿带来了一个并不好的消息,原来何洋进宫去见商太后,要太后升郑敏公主爵。然后商太后又去找太皇太后商议。因为郑敏很讨老太后喜欢,又念其为忠烈之后,便做主升其为清和公主。
“三弟,大哥这招真是厉害啊!”王睿望着尹尚说道。
因为本朝惯例,驸马是不能担任宰执的。如果尹尚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须放弃这段婚姻。这样的话……王睿不能往下想了。
尹尚站在原地没有说话,脑中飞速运转着,看来大哥对自己是欲除之而后快啊,定要将彻底将自己清出权力中枢不可。如果自己因此而公然拒婚,只怕太皇太后无法下台。而且这样的话,可能就要和朝中的清党划清了界限,这在政治上绝非一个上上的选择!而且敏儿那里,如果做出这件事的话,她会多么的伤心,多么的悲痛!这是自己更加不愿看到的。既然大哥想要大权独揽,那好索性就全部给你!想定后,尹尚笑了笑说道:“二哥,我决定了。既然如此的话,那我就致仕好了!”
“什么!致仕!”王睿诧异地看着尹尚,“三弟,你可考虑清楚了?”“嗯!”尹尚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第二天,他就在早朝之时,上表请辞。虽然两宫太后极力挽留,但是尹尚去意已决,加上何洋等一干人等在旁怂恿,最后尹尚以驸马都尉、散朝常侍加柱国致仕。
就这样数月无事,“纳彩、问名、纳吉、纳成、请期”诸般礼数,一一按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转眼就到了九月初六之日。
尹尚也不记得走了多少道程序,才用花轿把郑敏迎进了尹府,拜堂成亲。此时尹府已是宾客盈门,张宾、王睿做媒人,宗室外戚,除彭城王周谅、齐王周元只是派了使者之外,自汉王周勇治、宁王周贞以下;朝中大臣,自大将军何洋以下,无不亲临道贺。就是两宫太后也派来了使者。此外那些士子,或三五两略致薄仪,或数十同窗,共致贺礼。可以说,这场婚礼,堪称轰动整个大周。
虽然尹尚为了逼嫌致仕,但是以其之受宠、以及郑家之势,天下势利之徒,有谁不想攀结!虽然现在辞官,谁知道哪天又官复原职了。因此虽然尹尚本意不想太过铺张,但直到吉时以过,门口的礼宾依然在那高声唱名。
尹尚披红戴花,笑容满面,周旋于宾客之间。他虽然平素不喜欢这些,但人逢喜事,自当别论。
……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两枝龙凤烛兀自在那跳动着,照映得满屋充满了暖意。尹尚手拿着用红纸裹着的筷子。他踌躇了一下,他的手微微地抖着。他仰起了头看着。这是就见新娘身披凤冠霞帔,头上盖着一块红盖头,拘谨地坐在床榻之上。突然他有了些胆怯,即使是在千军万马面前他也从来没有胆怯过,他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终于鼓起了勇气把新娘头上那张盖头帕一挑,可能用力大了点,居然把那张帕子挑了起来,把它搭在床檐上。
此时一阵幽香往他的鼻端扑来。他抬起头眼睛看去,就见郑敏低垂臻首,一脸娇羞,雪白的肌肤上,分不清哪里是烛光的映耀,哪里是羞红。此情此景,便是如尹尚这样的人,也不禁抨然心动。而郑敏心愿得偿,能够嫁给自己的意中人,自是满心欢喜,虽然不敢明言,确实明明白白地映在脸上了。此时的她又是紧张又是欢喜,一对柔荑不挺地搓弄着那红色的衣襟,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二人默默相视,沉浸在这种无声的喜悦之中。尹尚走了过来,轻轻握住他的小手,说道:“我会一辈子保护你的!”语气温柔而又坚定。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郑敏,娇嫩的脸上,更加红润了!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