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醉翁之意(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尹尚回到了尚书省的签押房,望着桌上高高摞起的一堆公文,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定了定神,坐了下来,拿起几件翻开批阅起来。但是不禁又想起了刚才在朝堂之上的辩论,看来自己所预料的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必须想办法加以阻止才行啊!否则……不行,得去找二哥商量下才行。于是,他站起身来,吩咐道:“来人,备马!”
由于原先拱卫京畿的禁军四卫在周冯之乱之时为乱党控制,都参与了叛乱,其中铁卫、神策两卫分别在同勤王军作战时战败,损耗待尽,而虎贲、龙骧两卫则先后归顺了勤王军。所以说禁军在叛乱被平息之后,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孝武帝下诏从各军中挑选精兵强将组建新禁军,并且在城西成立御营。
自从王睿官拜御营节度使之后,就一直在营中操练兵马,所以今天早朝他并没有参加。当他从尹尚口中得知何洋打算伐吴的时候,他蹭地跳了起来,“什么?现在去伐吴,大哥是怎么想的啊,国家才经历了动乱,且灾荒丛生。可谓民不聊生,应该休养生息,广积粮草,以待时机!”他在厅内来回踱了几圈,想了会儿,说道:“不行,我得进宫去面见太皇太后,不能让大哥这么搞下去!走,三弟一起去面圣!”
他才要迈步,却发现尹尚并没有一起去的意思,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品着茶,不禁有些诧异:“唉,我说三弟,还坐在这干吗?快走啊!”尹尚却笑了笑,轻轻地把茶盏放在案几上,对着王睿说道:“去也无济于事又何必多此一举,徒自惹火上身呢!”王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哦,这又是为何?”“因为这次大哥伐吴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怎么讲?”王睿顿时感兴趣地抽过一张椅子,坐了下来。尹尚徐徐地说道:“大哥,我大周兵马哪的部队最为精良?”王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当然是禁军咯!”这时他又想起什么,继续说道:“但是周冯叛乱,禁军多数参与了叛乱,经过巨鹿、安阳数次血战,基本上实力消耗殆尽。而太子殿下的征辽大军因为几次大战,实力骤升,俨然成为大周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其次就是四镇兵马……”
“那现在大哥掌控什么部队?”尹尚打断道。
“自从太子死后,大哥就名正言顺地以副将的身份接管了征辽大军,后来又用计除掉了北镇的武安国,把北镇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了。现在大周以大哥的实力最强!”
“其实也不竟然?”尹尚微微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
“噢!”王睿觉得有些不可思仪,忙凑了过来,“愿闻其详!”
“的确原先的征辽军实力最为强大,但是先帝决定重建禁军之时,下诏从各军中抽调精锐之士补充到禁军。其实此举名为重建禁军,实际上先帝也是眼见朝廷实力大损,而藩镇豪强实力崛起俨然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能够撼动大周根基了。所以抽调各部精兵就是想要削弱地方势力。其中又以抽调大哥征辽军的人数为最多。虽然大哥百般阻挠,以此充好!但是依然抽走了约四万士卒,此举使大哥的实力大损。这招釜底抽薪之计,不动声色地就卸掉了大哥的一半实力。足见先帝之老辣啊!”说到这,尹尚脸上露出了敬佩之情,“可惜啊!天不假年,先帝憾然长逝,将大哥兵权进一步削弱、直到最后完全剥夺的计划就没办法再进行下去了。饶是如此,大哥也没有把持朝廷、呼风唤雨的实力了。”
“噢!原来如此!”王睿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哥会在这节骨眼悍然发动伐吴之战,“不行,不能让他得逞,否则大周危亦!”说着,就要起身,但是却被尹尚一把抓住,王睿怒目而视,“三弟,你这是何意!”
尹尚道:“你认为你这样去有用吗?若我估计不错的话,马上就会有旨意下来了!”正说话间,就听门外有人高喊一声:“左宿武卫将军、兼御营节度使王睿接——旨!”王睿不禁一楞,尹尚笑着拍了拍他道:“走吧!”
果然不出尹尚所料,何洋回去后和亲信等商议后,立刻进宫。最后下诏以何洋为太尉、征南大都督,统筹伐吴事宜。从此,有关所有的对伐吴的谏言、奏章一律留中不发。大举伐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
大周保宁二年正月。
冬天已经开始了,从遥远北方高原所发的风,横扫着北方平原,使得正月的夜晚显得更加寒冷。
尚书省衙门内,依旧亮着灯。屋中的炭火烧得正旺,使小屋暖融融的。尹尚坐在书案旁,批阅着前方送来的公文。这次大军伐吴,何洋特地请太后准皇帝御驾亲征,太后也不知道怎么了,居然答应了。于是,在大军出征后,尹尚被加了“宰衡”衔,担任留守工作。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看许多战报,又要兼顾新政的推行工作,所以每天都忙到很晚。
就在尹尚正埋首批阅公文出神之际,忽然,房门打开了,一股寒汽,烛光飘摇。随着寒风,进来一人,口中之叫着:“真冷,真冷”,说着,便凑到炭火盆前,烤起火来。
尹尚抬头一看此人,赶忙站起来上前一揖,说:“二哥,你不是……”
来人对着尹尚也是一揖,原来正是王睿。就见他笑嘻嘻地说道:“一时心切,唐突了,唐突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小坛酒来,说:“愿与三弟共享!”

尹尚一看,酒坛上写着“花雕”,忙说:“好久没尝这花雕的滋味了!二哥,里屋请。江遂,江遂,快去弄些酒菜来!”
“不忙,不忙,我这带着呢!”说着,又从怀中摸出个大油纸包,“鹿脯下酒如何?”
二人相视一笑。
里屋,热炕上。炕桌上摆着酒菜。二人围桌而坐,尹尚正要为王睿斟酒。王睿急忙自己拿起酒坛说道:“你我兄弟,何必这么客气呢!自己来,自己来。”
浓浓的酒香在小屋中飘散着。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
酒过三巡之后,尹尚停下酒杯,问道:“对了,二哥你不是皇上的御营主将吗,怎么可以私自回来啊!”
听到着,王睿把送到嘴边的酒杯放了下来,“马上大军就要退回来了!我只是有奉旨先回来了!”“大军不是在进攻淮扬吗?从发到的军报上来看,好象进展一切顺利啊!为什么要退回来啊!”尹尚不解地问道。
“乒”地一声,王睿把手中的杯子狠狠地摔到了地上,酒杯被摔得四分五裂,酒水在地上慢慢地流淌着。此时的王睿咬着牙恨恨地说道:“我军断粮已经十日有余了!”
“什么!二哥,你快说怎么回事?”
……
保宁元年十一月,一切准备停当的何洋下令出兵。自从签下盟约之后,北周与东吴已经十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了,再加上东吴朝廷昏聩,不修武备。已至于钟离、新野一线的防务有如虚设,不出十日,就一一被攻破了。
这时吴帝李誉命右监门卫将军曹宗翰为大都督,率军十万迎击。那曹宗翰以车骑将军钟济为先锋,引军一万进占庐江,固守以待援军。可钟济乃是军中宿将,自从前任大都督李世杰抱病之时,就一直以为自己能够得到举荐成为下任大都督,没料到李世杰居然推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内史接任,还好国主没有接受。等李世杰死后,满心认为必定是自己了,没料到聂士成却说大都督位太重,不宜长设,上奏折废除了这一东吴军界最高职位。使钟济着实郁闷了好久。等了多年,终于有仗打了,论资历,满朝无人能比得上自己了。可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国主居然会让曹宗翰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小子拔得头筹,当上了大都督,成了自己的上司。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一到庐江,就不听号令,就背弃了原先的计划,擅自出兵。在六安中伏,被周军先锋南宫幸击败,大败后退回庐江,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周军猛攻一天一夜后,庐江失陷,钟济自知罪大,便扶剑自刎了。
由于庐江的快速失陷,打乱了曹宗翰的全盘计划。他只得率兵退守淮扬。何洋见淮扬城坚粮足,一边率军围困淮扬,一边命令张大彪偏师进攻历阳,以成夹击之势。没想到东吴历阳刺史余曼成扼守**山要道,硬是将张大彪的部队阻在了**。
而出南阳的南镇部队在进攻襄阳的时候也遇到了大麻烦。襄汉制置使田钦对其早有准备,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命其子田广引一支奇兵夜袭了南镇的大营。赵羽没有防备,顿时被杀得人仰马翻,被迫后撤三十里。吃到田汉苦头的赵羽既心疼自己手下的损失,再加上心中对何洋的不满,只是对襄阳进行了象征性的包围,再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进攻。这一路就这么耗在那了。
听到这消息,何洋虽然火冒三丈,却也对其没有办法,只得严令部队进攻淮扬。但是城中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加上曹宗翰的指挥,打了一个月也没有打下来。
眼看正月以到,军中不免产生了厌战的气氛。这时,治粟都尉陆广却来报,说军中粮草只够十日之用。军中缺粮可是大忌啊,何洋立刻命令彻查,原来自大军兵下庐江之后,从洛阳运来的粮草就开始渐渐地少了起来,等到了兵逼淮扬,就彻底断绝了供给。陆广曾派人多次去洛阳催讨粮饷,却是音信全无。最后何洋下了军牌去洛阳,也是没有下文。
粮草越来越少,何洋命令各营自去筹粮,但是曹宗翰知道周兵犯境,早就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准备,他命令所有百姓后撤,并且带走所有的粮食和财物,带不走的也放火烧掉了。所以周军到各乡去筹粮,所得甚少。
眼看着就要断粮,后方又没有粮秣供应,据探子来报,东吴国主又抽调了五万大军来增援,而军中东镇的士卒也有不稳的迹象。结合眼前种种,何洋知道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于是他和各营主将商议后,决定撤退。并上奏给随军的太后和皇帝,决定大军准备撤退,并且命御营节度使王睿为钦差大臣,立刻回京彻查此事。
王睿接旨后立刻动身,昼夜兼程,不日就到了洛阳。为了打草惊蛇,王睿先去找尹尚商量一下,再动手。
听到这,尹尚倒吸了一口气,因为此次主管伐吴大军粮秣的乃是户部尚书张建,此人一向办事稳妥干练,没想到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他来回踱着步子,说道:“这事必须尽快将他控制起来,否则可能让其得到消息潜逃了!”
王睿开着玩笑说道:“这不是要向你请示下吗,宰衡大人!”“都什么时候了,还能开这玩笑!”尹尚嗔怒道。
“那好我马上去抓他!”王睿知道办事的时候尹尚是极为较真的,所以他跳了下炕头,抬腿就要往外走。这时尹尚说道:“不行,我得和你一起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