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汉王出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保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夜,东川,风雪漫天。
周勇治立在城楼之上,望着漫天的飞雪,在他的身后,城楼之下,一万东川军已经做好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偷袭陈仓,暗中策划了二十余日,终于让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对于这位镇守东川的大周皇族,何洋是十分重视的。早在隆兴年间,他就命手下大将勇毅将军金东泫为关陇镇抚使,驻节蓝田,明为拱卫西京,实际是扼守秦岭,阻止周勇治出东川。此后陆续添兵,到这时他的部队已经有五万余众。
金东泫深深知道,他之所以被派驻到这就是为了挡住汉王周勇治的东犯之路。他知道自己的责任,对于那位以超人的力量战胜了自己的唐公,他只有老老实实地效命而已。关中地区沿着秦岭往北一带平原是他的防区。其实他早在四方合纵攻秦之后,便加派了探子潜入东川,打探周勇治的反应和东川下一步的动作,但先后派遣的十余批探子带回来的消息,几乎大同小异,都说汉王染病在床,不能理事,就让最喜欢的围猎也没有参加,麾下的文武官员也只是每天碌碌无为,而东川的部队也留在大营之中,没有任何动静。
听到这些消息后,金东泫并没有放松警惕,作为大周硕果仅存的宗亲藩王,而且掌握着一支足以让任何人生畏的武装力量,至此大周动荡不已的时刻,他不应该一点反映也没有啊!于是他又陆续派遣了几批探子潜入东川打探消息。但是得到的消息却大同小异。即使如此,对于这位声名在外的名将,他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他还是加强了戒备。
对于这支驻扎在秦岭一线的部队,何洋是下了严令,即使整个关中糜烂不堪,也不许擅离信地,所以即使西镇兵大破安定联军,兵压长安,整个关中都可能落入西王睿之手的危难时刻。由于东川没有丝毫的动静,金东泫逐渐放松了警惕,为了救援关中他曾多次请战,但是何洋虽然没有完全同意,但还是下令可以择机出兵,但主力不动,以防备东川之敌。金东泫为此特意安排了一支精兵救援长安,毕竟要是长安陷落,关中被王睿占领了。他所率领的这支部队就会成为一支孤军,内外包夹之下,惟有逃窜一途。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密切关注着关中战况的时候,东川传来了既期待又恐惧的消息,汉王开始集结重兵于阳平关。他是深谙兵法的宿将,他自然懂得集中兵力来对付敌人的常理。既然周勇治的目标是想通过阳平关的栈道进入关中,他便调集了他的大部分兵力都集调到栈道通往关中的要道出口蚀中重点布防,他想只要扎住蚀中这个细颈口,汉王就无法越出秦岭一步。而且只要唐公有令,他还可以沿着栈道打入东川。
周勇治并不担心金东泫这位横在他面前的绊脚石,虽然他掌握着五万大军,扼守住要隘足以阻挡其进军关中。但是他知道何洋最注重的还是关中之地,在得到周军的动向和各路的兵力布置之后,周勇治看得出来,对于关中的重要,周军也是心中有数的。四路大军联合击秦,却只在秦岭一带驻扎不到五万之众。这是为了牵制住他,不令他分身,否则以东川易守难攻的所在,若真心攻取,即使兵力增加了一倍也未必能行。相对的东川连接关中的通道都建造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间,金东泫只要扼守通道,即使倾整个东川之兵去攻也休想进入关中。
为了取得进军关中的胜利,周勇治可以说用尽了全部心力,为了迷惑住金东泫以及何洋,他故意托病在床,不理藩政,也不接见官员。为了彻底麻痹住他们,他故意“疏忽”了关中的战局,即使是西镇兵围长安如此良机,他也不曾派军进击关中。后来,王睿中了疲兵之计,兵败长安后,一路败退到襄武,他也纹丝不动。可是不这样做的话,又怎么麻痹敌人,又怎么能够将周军拖入筋疲力尽的地步,一举克敌呢。最后,周勇治调动了一直以来雪藏的飞虎军。
大周建国至今一贯重视骑兵,诸军以骑兵待遇最为优越,举国上下皆以从军能当上骑兵为荣。周勇治一开始也是骑兵战的拥护者,但是就在他奉命经略东川汉中之地时,这一想法得到了根本的改变。进入东川之后,四处都是山地,碍于地形限制,骑兵根本无法发挥速度快、冲击力强的特点。反观西蜀军,很少有骑兵,多以步兵为主,这些步兵也不同于周军重铠步兵,不披重甲,不拿长盾,只是披着轻便的皮甲,手持刀枪弓弩,脚踩着薄底鞋,也不列阵型,甚至不与你大规模作战,而是五人一伍、十人一伙地利用东川多山的地形,四处伏击周军。在开始的一段日子里,傲慢自大的周军被这些轻兵搞得焦头烂额,对于这些漂浮不定的西蜀军丝毫没有办法。随后周勇治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使得河汉顺西巴北四郡陆续归降,并且用计诱使西蜀大将张胜集中兵力于汉中附近,他亲率大军突击,此役不仅将东川的西蜀军主力一举围歼,并且将控制范围推进到长江边。
周勇治坐镇汉中之后,一面继续保持对西蜀的攻势,一面开始安抚民心。他结合实际在汉中地区着实下了一通功夫,按照新政的大纲,结合汉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一批亢官胥吏革职查办,并且从洛阳礼聘了一批博士到南郑来任官。还废除了西蜀时期遗留下来的苛酷的刑罚,鼓励农商,轻徭免赋。并且命令所部对地方着意爱护,秋毫无犯,要以收拾民心为上。在他颁布的军令中,列在首位的就是:官兵除沿途取粮外,不准**掳掠妇女,不准掳掠男丁,不准牵取宰杀牛畜,不准私自进入民宅。违者枭首示众,将领连罪。正因为有这样铁一般的爱民纪律,所以周勇治得到了汉中百姓们的广泛拥戴。数年中,老百姓献子从军,献粮充饷,戍守边关,终于稳定下来。

这时他发现东川的百姓由于土地贫瘠,民风极为彪悍,那支让大周铁骑吃尽苦头的西蜀步兵就是以他们为骨干的。痛定思痛,并且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周勇治决定组建一支轻卒。
轻卒的选拔是周勇治通过严格的考核从军中选拔出来的勇士,训练的将领有些是军中的旧部,有些是原西蜀的降将。原来的旧部就算了,而对于那些西蜀的降将,周勇治本着择优录用的原则提拔了一些,并且安排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彻底打消了降将们的顾虑。
数年的生聚,终于让周勇治掌握了一支精锐的步卒,且不为人知。而这支轻卒也成了对西蜀作战取得大胜,为周勇治取得整个东川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关山阻碍,对于外界来说,这支部队的存在还是个迷。
大雪越来越大,双眼不能视物。这时就听周勇治大喊一声:“出击!”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东川军向着对面的秦岭袭去,标志着汉王出关拉开了序幕。
蚀中,周军大营,金东泫本已入睡,虽然今夜大雪漫天,但是多日来对面的汉军只是消极防御,并没有丝毫要出击的样子,也不免有些懈怠。虽然令守关军士仔细留心对面动静,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夜汉军会大举进攻。
所以直到汉军的前锋到达蚀中关隘的前沿,才被关上发觉。一时之间,关上关下金鼓齐鸣,周军也算训练有素,纷纷上关迎敌。大雪纷飞,一片白茫茫的。只听到汉军的喊杀声,以及飕飕的箭矢破空之声。
这时,已经披挂上阵的金东泫命令军士们点燃火把,虽然火把的光亮成了汉军最好的箭靶,但是在军士们的奋力抵抗中逐渐稳住了阵脚。关隘上下,火光通明,周围的大雪被驱散了,但是栈道那里却依然大雪满天,周军可以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金东泫下令三军放箭还击。半夜苦战,到了天明时分,周军已经击退了数次汉军的猛攻,但是关上一片狼籍,金东泫心里怒火熊熊。
天明之后,大雪渐渐变小,而汉军也仿佛应和着天气一样,慢慢开始从关前撤了下来。望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身影,最后彻底消失在视线中。原本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一个个瘫软在地。终于退了,他们的心里这么想着。但金东泫却不敢这么想,因为他从战斗的规模中看出,这不过只是试探罢了,恐怕接下来的战斗会更加猛烈……
果然,没到中午大雪一停,吃饱喝足,休息之后恢复了精力的汉军再次出击,战事胶着。这次果然比上次攻势更为猛烈,但是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高大的城墙,还是顶住了汉军的进攻。汉军再次撤退。
这样来回拉锯了五天,汉军每天都来进攻一次,到日落便撤退。而周军也习以为常,金东泫也暗自松了口气,本来他就自认没有能力胜过汉军,这样打下去的结果并不觉得奇怪,只要汉军不能攻破这道关,那么局势就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
直到……
“你说什么!”金东泫猛地站了起来,快走两步来到来人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大声吼道,“你给我再说一次!”来人眦着牙齿,说道:“禀将军,陈仓丢了……”这时金东泫就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昏厥过去。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将,他本应对兵书上“声东击西”、“瞒天过海”这套伎俩有所防范,但是他的军事才华仿佛随着他的惨痛失败而开始衰竭。他的心智也因为遭受命运的重创而麻木僵硬,作为一名降将他过去的战绩早已黯淡失色。
周勇治以区区一万人诱使金东泫将重兵移至秦岭东端,自己却率轻卒从秦岭西端突入八百里秦川,并且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陈仓。陈仓是一座官用谷仓,渭水由陇西东流,经过陈仓,过去西京所需的谷物,一向囤积在此。而现在整支军队所需的粮草,大部分存在这里。
陈仓失守,金东泫不得不回兵去夺。一方是奇兵突袭,势如破竹。一方是仓皇回救,方寸以乱。金东泫疲兵回奔数百里,在陈仓被以逸待劳的汉军打得大败。退走后,停军于上宜,再战再败,退至乾县固守。这时的金东泫,已经成为被关在笼中的困兽,奄奄待毙,不再具有任何威胁力量了。周勇治派少量军队对乾县围而不打,派遣部下诸将攻取天水等郡。等周围诸地平定后,才命令士兵挖开渭水的堤防,借渭水冲淹了乾县。生俘金东泫,斩首示众。
保宁六年十一月三十,周勇治终于踏出了东川,整个大周的格局将随着此人的出现而发生逆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