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在烧(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起和何炳升都知道胜负就在此一举,要是让王睿跑进城去,只怕又是旷日持久的苦战,所以两人都是各尽所能,一味得进行着猛攻,但是王睿却屹立不退,遏止住了白起的凌厉攻势,而王旭则尽力维护着阵营,保持着对何炳升部队的攻势。虽然凭借着人数的绝对优势,白起和何炳升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西镇军舍生忘死地拼杀,却丝毫不落人后,此时,白起突然觉得心中有一丝不安,想要对何炳升加以提醒,但是隔着重重阻拦,随着时间地推移,中央军逐渐控制住了战局,一点一点地将西镇军压榨着。
突然,白起灵光一现,苦笑连连,自己怎么就忘了在西镇生死存亡之际,一地的安危又怎么能够抵得过骨肉亲情呢。就在这时,传来一阵悠扬的号角声,马蹄声隆隆响起……
就在两军混战之际,在一个隐蔽山谷之中,身穿红色甲胄,外罩黑色大氅的沙洲军主将王柔负手而立,她闭目聆听许久,猛地张开眼睛:“众军听令,出击!”那些原先闲散地坐着或者依着树睡觉的军士们,立刻爬起身来,整理马匹,收拾武器,上马,立刻从那副闲散漫不经心变成杀气凛然地战士。
王柔翻身上马,也不招呼一声,便策马冲出山谷,周围的骑兵没有丝毫迟疑,心照不宣地跟在她后面冲了出去。
大周建国之初,国力不是很强盛,关中豪族时常勾结游牧民族对抗朝廷,直到武帝年间,国力强盛,由伏远将军王弘策率军经略关中,王弘策一月平关中,武帝为了便于统治,便命其为镇西大将军,开衙建府,节略关中。王弘策有感于雍凉之地,民风彪悍,便大量招募当兵民众加入西镇军,经过训练,结合当地的特点,组成了一支强劲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一身黑马黑甲的玄武精骑。
在西镇三地中,有一支部队确并不为人所熟知,那就是沙州军。王弘策授命节略关中之地后,武帝设置陪都留守府,定在长安。王弘策便将行辕前移到凉州,并且命令幼弟王弘威引军平复沙州。
当时的沙洲,由于朝廷无力照顾,游牧民族大举侵略,当地豪族刘氏便私募乡勇抵御侵略。因为沙州不论男女,为了抵御蛮人都是苦练骑射,所以沙州军都是土生土长的乡人。至于自备兵器马匹,乃是因为代州人虽然深受游牧民族侵掠,却也被游牧民族的习性所染,在代州,若是稍有资财,家中如果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一块精铁,然后每年锤炼一次,等到这个男孩子**,就将这块精铁铸成兵器,百炼精钢铸成的兵器自然是得心应手。而一般在这个男孩子稍微长大的时候,就选一匹小马驹让他亲自喂养照看,这样等到男孩子长大之后,就可以得到一匹心灵相通的爱马。即使后来沙州军成了名正言顺的官兵,这种习性也没有改变,所以沙州军看上去总是有些像乌合之众。可是只有和他们做过战的人才知道沙州军的可怕之处。
等王弘威到达后,并没有与沙州军交战,而是只身一人求见沙州族长刘海天。二人在密室相谈了数个时辰后。刘海天下令部队易帜,归顺了大周,同时将自己的女儿刘睛嫁给了王弘威。自此沙州军成为了西镇军中的一员。后来刘海天病逝后,王弘威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沙洲之主。
因为常年和游牧民族作战,几乎每一个沙州军士都有单枪匹马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经历,所以他们的战力绝对是出类拔萃,而一旦他们组成骑兵,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沙州军是靠着血缘和地域组织起来的劲旅,所以一旦上了战场,这些骑兵的协同作战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为了亲人的安危,他们作战悍不畏死,这样一支骑兵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只是将这么多年来,沙州军从来没有过出境作战的例子,所以除了游牧民族和一同操练过的西镇军,无人真正知晓沙州军的可怕之处。这一次王弘威动之以情,终于说服了沙州各界同意出兵,在历次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王柔都身先士卒,自然而然地在沙州军心目中成为下一任统帅的不二人选。抱着唇亡齿寒以及看在老王爷生前对沙洲百姓多方照顾的份上,沙州军才同意前来助阵参战的。
这时的何炳升正沉浸在就要歼灭这股骑兵,活捉王睿的喜悦之中,远处突然响起号角声,这与西镇平常使用的号角声略有不同,带着苍凉和野性。令人一听之下就觉得心惊胆寒。在何炳升和白起的耳朵里,却能听出那号角声有如风驰电掣一般,能够以这种速度,保持着队型,两人自问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不由得心中暗自吃惊。那号角声是从西北方向逼来,但在即将接近战场的时候突然转向,绕到了何炳升的后队。何炳升大惊,连声下令别部兵将,出营迎击这支来历不明的人马。
可是何炳升派出的传令军侯还未将他的军令传达到各营时,努力变换着阵型的禁军就遭到了重击,沙州军的战马虽然比不上西镇本队骑兵所使用的战马那样毛色纯正,但无一例外地都是好马,毕竟经年累月地与游牧民族作战,如果没有一匹好马的话,是不能想象的。沙洲扼守绢之古道,是西域与中原通商的要隘,所以沙洲人有着更好地途径来获得优良的马种。所以王柔率领的沙洲军几乎是毫无停滞地切入何炳升中军的后阵,箭矢如雨点般打向对面的禁军。
眼看着沙州军在自军阵中纵横驰骋,远用弓射,近用刀砍,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后阵,白起只觉得心中剧震,平素只是听说西镇辖下沙洲军骑射精湛不逊西镇精骑,却万万没有想到沙洲军竟然强悍如斯,他知道现在正是关键时刻,若是能顶住小半个时辰,各营的兵马定会行动起来,而且位于包围圈内的王睿地覆灭就在眼前。

他一磕马镫,一挺手中长枪,大吼一声:“儿郎们,随我来!”一马当先地冲向来袭之敌,部下亲卫也随着主将而去。坦白地说,通过这些日子的交战,中央军对西镇的战法也有了一定地认识和了解,也有了许多应战之法。但是沙洲军却是不同,只见他们彼此交错着放箭,准确而有效地射杀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显得沉着冷静。虽然是白起亲自御敌,可是仍然只是能够勉强地抵挡住罢了。
白起心中焦急万分,若是不能将其挡住,让沙洲军与王睿合流,大事不妙!他心一横,挺枪向着沙洲军前锋冲去,旁边的亲卫拿着盾牌替他遮蔽着箭矢。即使如此,在密集的箭雨下,仍然有许多红衣骑士中箭坠马。
这时,白起已经撞入沙洲军前锋中,长枪飞舞,鲜血迸现,即使是个人作战能力极强的沙洲军勇士,也有所不敌,一时间,在白起等人的拼死进攻下,沙洲军的攻势被强行遏制了,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在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生死往往只在一息之间,任何停滞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沙洲军主将王柔动了。
刚将一名沙洲军兵士挑落马下,白起就听耳边传来清脆的銮铃声,然后就看见一个雪亮的枪尖刺向自己咽喉,那一枪急如闪电。白起赶忙横枪格挡,那柄长枪却嗖的缩回枪头,白起顿时觉得一股力道落空的感觉涌了上来。接着那支银色的长枪带着杀机顺着他的双臂之间刺向白起的胸口。白起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立刻收回长枪往外架,然后身子猛地一扭,堪堪躲过这一枪。两马错蹬之际,白起单手握住枪尾,顺势朝着敌将的背影刺去。那人毫不示弱地架住长枪。顷刻之间,已经交锋了数个回合,却是平分秋色。
白起忍不住抬头望去,那人也正好向他望来。四目相望,两人不禁愕然。
王柔目光闪动,白起的面甲没有放下来,原本乌黑的发须如今已经花白,唯一没有改变的是那份神情,坚毅果敢,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神情,令人心折。那一身红色的战袍已经被鲜血浸透,更显得老当益壮。
白起看着来人,银枪白马,银白色甲胄,虽然面甲没有掀起,但那对隔着冰冷的面甲依然灵光奕奕的凤目,以及婀娜矫健的身资,以及那与自己如出一辙的枪法,都显露了对方的身份。他不禁轻呼:“柔儿!”
想当初,白起曾经作为朝廷派遣的宣抚使到过西镇与王家一同合作打击屡次寇边的乌孙,并且逗留了有一年多时光。在这期间,与王柔相识。那时候王柔年方九岁,聪明乖巧,白起无儿无女,很是喜欢她,便认小王柔做了干女儿,并将自己祖传的枪谱传授给了她。一别十余年,想不到居然在沙场碰面了。
可惜战场之上没有闲暇叙旧,并且两人都是心志坚毅之人,几乎是一失神之后,又都立刻清醒过来,银枪与黑枪分开,两人错蹬而过,几乎同时两人回马,两人又交织在一起。这时,双方的亲卫一拥而上,将两人分开。毕竟两人都是主将,稍有闪失就有可能葬送全局。
此时正在包围圈中陷入苦战的王睿等人,听到号角声,以及外面猛烈地厮杀声。王睿朝着何炳升那里望去,就见那里身背红旗的传令军侯一批批地在往外面派遣,而且那里的阵营开始有了骚动,有些瞻前顾后的样子。最主要的是最有战斗力的那支红衣骑兵队已经脱离了战场。王睿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刻高声大呼道:“诸君,我们的援军来了!我们岂能落在人后,杀啊!”那些原本斗志低沉,只是为了活命而拼死撕杀的西镇将士们,轰然应诺,紧随着他朝着何炳升冲去。
而对面的禁军却显得缩手缩脚,既要应付冲上来的西镇死士,又要担心后面来犯之敌。这时突然听到有人高喊:“主帅被杀了,我们快跑啊!”此话一传出来,顿时如同在伤口上撒盐,原先就不是很牢靠的军阵出现了缺口。就在这时候,旌旗下的何炳升突然暴露在冲在最前面的西镇死士面前!
千钧一发!
就在这一时刻,白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几个死士冲了上去。最前面的挥刀去砍何炳升,被一旁侍卫的亲兵架住,而第二个人冲了上去,手起戟落,何炳升那颗美丽的头颅就如被抛起的南瓜,在天空划了一道长弧!
在旁边的王柔和白起几乎同时目睹了这一景象。跟前所有的禁军、白起的亲卫和西镇死士、沙洲军都目睹了这一景象。仿佛是一个慢镜头,他们看见何炳升那颗刚才还在发号施令的美丽头颅发笈散乱,血珠喷溅,在这片血红的天空下,缓缓翻飞,划着优美的长弧。
白起的脸变得煞白,他仿佛在瞬间堕入了噩梦,变得恍惚。声音突然远去。就见周围的亲卫在他面前与沙洲军拼命撕杀,另外几个亲卫拱卫着他,冲他叫喊着。这时他清醒过来,望着周围,都是四处溃散的人流。他知道再怎么做也于事无补了,长叹一声道:“我们也走吧!”
这时,“主帅被杀了!被杀了!我们快逃命吧!”地巨大声浪如同惊涛骇浪般席卷了整个大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溃退一经发生就如同绝堤的洪水不可阻挡,并且迅速蔓延到长达数十里的十余万大军的营地。恐怖是可以传染的,尤其是主帅之死的恐怖。
这时驻扎在襄武东门外的南宫幸军中一片混乱,士兵奔跑着,呼喊着:“主帅被杀了!中军已经败了!西镇援军杀来了!”南宫幸站在帐前,注视着外面。他看到,中军方向,一股股浓烟和火焰冲天而起,成千上万的士兵汇成的人流,正往这滚滚而来。而这上面,一片红色的天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