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连横奇对(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联军在洛阳誓师大会结束后的第四天,大将军府就陆续接到的来自各方面暗探斥候传来的报告,将联军的各路主将、监军、主要将领以及兵员数量、组成、武器装备等等一系列重要情报,点滴不漏地传到了王睿的案前。
强敌大军压境,秦王王睿这几日几乎彻夜未眠,整日在宸元殿与尹尚商议部署军事。七月二十日,王睿一口气签发了十几道人事任命敕,将凉州附近的屯卫军、南衙宿卫、王府护军、玄武精骑进行了统一整编。一些高级将领纷纷挂职下放带兵,例如右卫将军王旭便以正三品武职品秩俯就统军之职,统领由原王府亲卫组成的王府护军。这次除了由左龙卫大将军陆战统帅的一万玄武精骑之外,王睿几乎将凉州所有的兵力都统一整编在一起,由自己提调节度。
而外地的部队此刻也在紧锣密鼓的调动中,张掖都督王豫所率一万大军来最快,次刻距凉州仅八十余里;新晋的西平都督李盛道率新整编的二万西平军于七月二十一日渡过黄河向陇西与平凉两郡交界处进击;而安西大都护王弘威所部四万余人是边兵,守土有责,未曾调动。
虽然已经入夜,原先繁华热闹的凉州城此刻由于大战在即,显得一片死寂。此时的宸元殿,王睿将幕府送来的最新的情报对照的地图一一加以印证确认,望着关陇的地图,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就连尹尚进入大殿也没有察觉。原本按照惯例,进入王府都是要护军验过照身之后通传方可进入的。但是现在是紧急时刻,战局瞬息万变,为了不贻误战机,王睿特意下敕,几名近臣无须通传便可直接晋见。
“好一方沃土啊!”尹尚赞叹道。
“是文渊啊!”听到说话,王睿才回过神来,点了点头道,“有什么军情吗?”现在尹尚身兼王府詹事、大将军长史、大行台尚书左丞等要职,参赞西镇军务。尹尚道:“刚才传来军报,南宫幸率领八万河东军已经渡过黄河,攻陷延福,县令杜围被俘,现在兵峰直逼富昌城!五原刺史来报,镇北大将军徐明率三万大军出云中,直逼五原。据虞侯报,南镇大军五万由大将吴诚率领已经过了武关,马上就要到达灞上。现在何洋的本队约九万大军距潼关仅一百二十里了……”
王睿边听边看着高挂在墙上的关陇地图,虽然无数次的看过这副由能工巧匠花了数月时间绘制的地图,对上面的山川河流、关隘城池了如指掌。但还是仔细地详加确认着,突然他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忙回头问道:“怎么没东镇?东镇呢?”
尹尚道:“东镇五万大军由征东将军梁衍率领,此刻才到达陈留一带!”“梁衍?此人是谁?”王睿第一次听到这名字不禁眉头一皱。尹尚道:“听说此人乃原征东将军梁义直的嫡孙,年方二十六!”
王睿讪笑道:“我说一毛头小子怎么能忝居高位,原来是靠着祖荫啊!”听到此话,尹尚正色道:“王兄如果小看此人,便大错特错了!此人乃是靠真才实学才得到此位的!”接着他将虞侯探听来到的关于梁衍的消息告诉给王睿。听完之后,王睿不禁赞道:“此人真是大才啊!”
沉吟片刻,王睿道:“马上西镇就要和朝廷开战,胜负之数,天文星象巫卜可参祥吗?”
尹尚笑了笑说道:“王兄,天地乾坤,万物生灵,皆有其理,否则世人谁信?但是这军国大事,却是人事,凡人事者需尽人力。兄王以兵事问天象,似乎颇有点汉文帝的味道了!”
王睿哑然失笑忙回答:“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惶惶文治,却被太史公这一笔抹得一塌糊涂。他哪里是不想问,分明是投鼠忌器不好问罢了!”
接着他摆了摆手道:“你不明白我的意思,我不是要你解说天象吉凶。我是要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没等尹尚答话,王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眼下凉州人心惶惶,好多大臣家中此刻都在装车备马打点行囊。这些日子城防戒严,四品以上逃亡的文官已经被拿住了六个,都被下到刑曹大狱中了。凉州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外地郡县官吏了。我也知道,他们这是被何洋那三十万大军吓的。他们不相信我能打退何洋,也难怪,就西镇现在可以调集的兵力而言,能应付住何洋的进攻已经是上限了。我甫即位,对这些文武不能用强硬手段,可要是听由他们这般逃亡遁走,上行下效,百姓们见这些达观显贵都纷纷逃命,还能在城里待得安稳么?恐怕何洋的大军还没到凉州,就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尹尚笑着说道:“原来兄王是想用天文星象来安定凉州民众,稳定凉州秩序!”
王睿赶忙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尹尚沉思片刻道:“恕臣弟直言,想要取信百姓而行诈术,恐怕不是人君之所为。天象本来便是虚的,历朝历代,不过依尚书等一些古籍诠释一二而已,说他们是妄托天象谬言大事也无不可,但是要说到效果怎么样,就要见仁见智了。臣弟以为,兄王若是要安定民心,眼下便有比假托天象更好的办法!”
王睿闻言立时精神一振忙问道:“哦!说来听听?”
尹尚微笑道:“老王爷在世之时,百姓闻秦王二字无不以为武圣一般,而兄王自己也是百战百胜的战神。此刻说天象也好,讲大局也罢,都不如兄王亲自在百姓们面前露上一面,并且解除戒严,让凉州黎庶,都晓得兄王还在城里,都晓得兄王不害怕何洋那三十万大军,如此不管有多少胆小的官员,百姓之心自安!”
王睿鼓掌大笑:“妙哉妙哉!我这几天真是忙昏了头,这么简单的法子都没有想到……”
次日,大行台衙署发下公文,开启城门,解除戒严宵禁,恢复夜市。虽然百姓还有些疑虑,但随着王睿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一切疑惑都随之化去。当天夜里,凉州城恢复了昔日的热闹,华灯初上之时,人群依然络绎不绝地穿梭在商铺酒坊之间。
在一片欢腾之中,一道道命令从王府发往各地。
……
稳定了人心,王睿又召来尹尚议事。
尹尚成算在胸,微微笑道:“眼下西镇最大的压力便是三十万大军压境,但是如果从长远看去,却是合纵。以西镇而言,既要破解大军压境,又要立足长远抗衡,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跟在何洋后面疲于奔命。从此开始,西镇的每一个对策,都要立足长远,变后发为先发!”寥寥数语,直听得王睿眼睛发亮直点头。
“文渊此言刀劈斧剁,料理地清清楚楚!愿听应对之策!”
“西镇应对之策有四:其一曰连横,其二曰扩军、其三曰经济、其四曰吏治。”
“愿闻其详!”王睿悚然动容,竟禁不住向尹尚坐案移动,生怕听不清楚。
“先说其一,三镇与何洋呈南北,是为合纵。西镇与他们分为东西,是为连横。连横之意,便是西镇东出,与他们展开邦交斡旋,分化合纵,而后各个击破。连横最关键,在于西镇将他们看成一个可变同盟,不断选择其中之薄弱环节渗透,瓦解其盟约链条,与一方或二三个同结成哪怕是暂时的盟国,孤立攻击最仇视西镇的死敌。总得来说,兄王初登大位,与他们没有什么交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任何一方都是西镇的敌手。唯其如此,他们才能迅速结成同盟。其中根本,并不在于他们看不起兄王。正因为如此,西镇不能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实施连横必须无所不用其极,以求最大限度地分化敌人。力行连横,合纵必破,此其一也!”
王睿搓着双手嘿嘿直笑:“妙啊!文渊与袁曾真乃棋逢对手,天下做棋盘,列国做棋子,旷古奇闻啊!”
尹尚继续说道:“其二,合纵即成,西镇必有大战恶战。说到根本,战场乃连横之后盾,非战场胜利不足以大破合纵,不足以使连横立威!现如今西镇只有不到十五万,远不足以合纵联军做长期抗衡。当此之时,西镇扩军时机已到。若能成军三十万,则睨视天下!”
“是啊!”对于军事王睿极为敏感,立刻说道:“文渊之策深谙兵国之道。继续说!”
“其三便是经济,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若是没有钱则国无根本,一切妄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商人的地位,废弃‘抑商’之制,使天下富商大贾接踵而来,惟其如此,则府库充盈,为争霸天下奠定基础。”
听到这,王睿不置可否,只是微微点头。要知道在大周黎庶共分四等“士农工商”,商人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贯投机倒把,善于钻营,为众人所不齿。所以朝廷对商人限制很多,例如不许做官、要课重税、不许与士通婚等等。现在尹尚居然要鼓励经商,提高商人的地位,这难免使王睿有了一丝顾虑。
尹尚知道王睿的顾忌,接着说道:“其四便是吏治。国政清明,方能使民以过为家,愿效死保家卫国。此乃千古常理,断无二致。眼下西镇,承平日久,朝野已有积弊之患。官员执法有所懈怠,庶民守法也不甚严谨,官场上隐约已有怠惰阿谀逢迎之风。奋发惕厉、法制严明之气象已经有所侵蚀。文渊从东吴到大周多遭不测,深知吏治积弊乃国家大危祸根!一国之治,绝无一劳永逸之先例。须代代有清明,方能累积国力。四方合纵,西镇取守势,正可借此良机大力扫除积弊,刷新吏治,振奋民心。使西镇实力更上一层楼,则西镇大有可为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