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连横奇对(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中片刻沉默,便有前排一位老人颤声发问:“老夫司徒亮,敢问程大人,联军击秦,对我东镇究竟有什么好处?程大人彰明义理,公道自在人心也!”
这司徒亮是东镇三大家族之一司徒家的族长,如果说梁、冯两家在东镇是周室的武力支柱的话,那司徒家就是周室的内政支持。司徒家与周室关系融洽,而司徒亮本人又方正博学,周元便拜其为尚书仆射,算是东镇一个四面都转得灵的人。程泽一听他的问题,便知道他的老谋深算——只引话题而不置可否。
“联军击秦,首利在东镇!”程泽从容道,“东镇自大王继任以来,东击吴国,拓地千里,风头一时无二。然则自钟离大败之后,损兵八万有余。实力大损,若当是时东吴举大兵北进,东镇岂不危矣?列位也当知晓,大王与唐公在立帝之时意见相左,负气而走,同朝廷已经形同陌路。此次唐公提出合纵,实在是想借此机会与东镇修好。惟其如此,合纵之利,首利在东镇,列位以为然否?”
此言一出,大殿内死一般寂静!程泽丝毫没有粉饰太平,而是**裸地将东镇的耻辱和困境和盘托出。对于在座的东镇众臣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这么多年来,东镇一直自诩为“皇室亲宗”,对于其余各镇,历来保持着大国尊严和荣誉。如今,谁也不愿直面相对的伤口,竟被程泽公然撕开,东镇众臣的难堪可想而知。
“程泽大胆!”一个甲胄华丽的青年将军霍然从后排站起,“我来问你,胜负乃兵家常事,如何夸大其辞,说成亡国之危,灭我东镇威风!”
“这位少将军,当真可笑!”程泽揶揄地笑道,“如果将丧师失地,看成是吃饭睡觉一般的小事,那可想而知了!”
这名少将军乃是冯家族长冯云的侄子,现任射声中郎将。卓尔不群,酷爱谈兵论战,常以“名将之才”自诩。此刻受到程泽嘲笑,大是羞恼,面色涨红,厉声地道:“竖子大胆!”
这时前排一个白发老臣拍案而起:“如先生所言,东镇惟有合纵一途了?”
程泽悠然一笑:“前辈若有奇策,合纵自成虚妄!”
“老夫却是不信!”白发老臣须发戟张,“我冯氏一族领有淮上之地,可召三万子弟兵。若东镇共奋,可成二十余万精锐大军!何须这牛拽马不拽的合纵!”
程泽此时方才知晓此人原来正是冯氏族长安东将军冯云,不由得肃然拱手道:“东镇冯家,尚武大族。冯将军亦是沙场百战之身,何以论兵去如此轻率?德才敢问,纵然募得二十万大军,须多久方能训练成军?战马需要多少?甲胄、马具、兵器、精铁需要多少?粮草辎重要多少?赋税又要增加多少?若只以兵多取胜,当年二十万大军就不会有钟离之败也!”
冯云满脸通红,却是无言以对。冯云原是一时激愤,程泽说得合情合理,字字击中要害,如何能强词夺理?思忖无计,便“咳”的一声坐了下来。
“程大人也是明白人,东、西两镇互为依托,共存于世,东西结盟,当是水到渠成,若加盟合纵共举联军,唐公与我家王爷一向不睦,且东镇与朝廷接壤,岂非弄巧成拙?仓皇出兵,既丢了西镇,又与强邻为敌?此中厉害,程大人如何权衡?”这时,梁衍站起来说道。
程泽思忖,这年轻人果然老辣,三言两语就将厉害摊开,向合纵要价,逼朝廷作出明确承诺,而且将东、西两镇结盟郑重端出,用了“水到渠成”来说,显然是想让程泽明白,东镇的本意是想与西镇结盟的。事实上,此时西镇并没有派使者到东镇来,东镇在两方之间还保持着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梁衍如此说法,显然是想表示一个明确强硬的态度,东镇并不惧怕朝廷,只要不满足东镇的要求,东镇就会“水到渠成”地与西镇结盟!

此话一出,必须给出一个明确回答他的要求,行还是不行!
此时,久未张口的周元突然沉声问道:“程大人,唐公之意,究竟如何呢?”瞬息之间,这位老人眼中又闪出凌厉的光芒。
程泽生性持重,虽然心中已经全然明白梁衍的意图,却依然不想急于说话,就是要等周元开口发问。如此姿态,也是要给周元一个印象,朝廷也不是急于要和东镇修好,只是从天下大局出发而“被迫”做出痛苦抉择。
见周元发问,程泽郑重作礼道:“启禀齐王,唐公与朝中大臣,原也是对东镇抱有敌意。然则现今王睿背叛朝廷,反出洛阳。若只如此,唐公念及往昔情谊,原当宽恕于他。不想此人到达西镇后,屠戮生灵,现在西镇又欲东出。为免中原百姓遭受涂炭,唐公决意与东镇泯灭恩仇,永久修好!若大王能不计前仇,与唐公同心击秦。唐公特意让下官向大王申明三点:其一,推大王为盟主,以盟主号令是从;其二,愿以地换地,大王在西镇占多少地,给多少土地;其三,愿与大王单独订立盟约,各守疆土!”
“噢!?”周元悠长的一声长叹,竟是惊讶、欣赏、疑问尽在其中,“不愧是袁曾袁老大人的高足,不错不错!但是有一点,说得虽然好,但如何让孤心里踏实呢?”
程泽断然答道:“大王若有疑虑,德才愿留东镇,以做人质!”
“好!有胆识!”周元哈哈大笑,“既然程大人如此一说,孤决断:东镇加盟合纵!”
“大王英明!”
“至于这盟主吗,孤是决然不会做的。还是由唐公担当此重任吧!此后合纵涉及东镇之事,由征东将军梁衍全权处置!——”
梁衍微微一楞,接着跪倒在地高声道:“末将领命!”
……
三日后,程泽离开东镇,越过黄河,前往北镇。在三镇之中,数北镇实力最弱,徐明见其余二镇都已经同意合纵,立刻表示愿意同盟。
……
大周保宁六年夏,三镇的首脑齐聚洛阳,举行了隆重的合纵会盟大典。三方公推唐国公骠骑大将军何洋为纵约长,会盟大典便有声有色地铺排开来。
第一日,举行了极为隆重的祭天大典。大典就设在云台之上,从台下望去,几乎直入云霄。纵约长何洋独自一人走上云台,到达台顶,大风呼啸,众人无不担心祈祷。可何洋却兀自站在那里,进贤冠熠熠生光,绢丝大袖飘飘飞舞,便似云中天神一般!那高亢的声音从天上飞来,在空旷的广场上悠悠飘荡:“臣何洋敬拜天帝:中原多难,强秦肆虐,生灵涂炭,国将不国,今四方同盟,联军抗秦。祈望天帝佑我社稷,保我苍生,使我大周,永世康宁……”
台下的万千人马一片欢呼!
次日便是盟约大典。袁曾宣读了《合纵盟约》,这个盟约间接凝练,只有五条:
其一,互为盟邦,泯灭恩仇,共视虎狼西镇为唯一公敌;
其二,四方各出大军,结成联军,纵约长得赐封大将;
其三,自盟约伊始,与西镇断绝邦交,杜绝商旅,同心锁秦;
其四,各派特使周旋合纵事宜,但有所请,不得拒绝;
其五,西镇但攻一地,即全部受攻,同心反击。
盟约宣罢,全场雷鸣声动。“万岁合纵!万岁唐公”的欢呼声席卷了整个洛阳。并且在绢丝盟约上庄严地盖上了鲜红的大印,盟约正式告成。
最后一天,在何洋的主持下四方议定了各自当出的盟军兵马:朝廷出兵十七万,东镇五万,南镇五万、北镇三万,共计三十万大军。兵马议定后,决定于七月四日,按计算出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