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闻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至统考后,某天,成绩同样垫底的王韶恼道:“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念经念到嘴抽筋,画符画到手发软,耕地耕到腰难直,砍柴砍到肩头肿,探矿探到脚起泡,叩拜叩到头起包。要知道这样,还不如充军来得自在,何必费心考这什么经科。”
原来王韶出身贫寒,其父临终前叮嘱他从军立功以光宗耀祖,他去从军时又听说未经科考,从军也只能做到下层军官,终身难以发达。而无论文考还是武考,他的成绩都难以及第,听从劝告,在经科考之前先来到华山玉泉院学习。
无邪听了王韶的话,虑及自身,不但学无所成,精神也是萎靡不振,每日里盼望的就是早一天父亲能够将他接走。
玉泉院主邵雍注意到无邪的变化,某个夏日的黄昏,晚课过后,邵雍将无邪**玉泉院,两人信步而游,随便谈些闲话。
从玉泉院西行数里,来到一处山坳,山坳里住得都是靠管理玉泉院庙产的佣户。落日的余辉映照下,炊烟袅袅升起,烟霞笼罩着近处的山村,远处山间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绚丽的夏花在眼前开得真切,一如传说中的仙境。
邵雍似为眼前美妙的景象吸引,负手而立,过了好一阵儿,才问道:“你来到玉泉院修行已有半年多了,可有什么感受么?”
无邪叹气道:“修道好难呀,平时看的、听的、说的、写的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看来我可不是修道的材料。”
邵雍微微一笑,问道:“那么你有问道之心么?”
无邪想了想,说道:“有哇,从前我看金台伯父运用道法,大展神通,打得邪派妖人落花流水,就想跟他学习道法。”
邵雍又问:“你畏惧艰苦么?”
无邪道:“修道与我从前习武练气相比,也没有太艰难之事,只是我学来学去总是学不明白,有时就灰心丧气。”
邵雍说道:“修真之道,虽重慧根,也靠机缘,但是坚定的信念和艰苦的修炼同样的重要。有些人入道易而悟道难,有些人入道虽然曲折但一夕悟道,反而大有成就。就像你的伯父金台相公,他即有慧根,也有机缘,也经过艰苦的修炼,但是却缺乏坚定的信念。他与老夫同门时也年纪小而慧,加之勤奋努力,未及弱冠就将修仙七阶练至第三阶。可是即蒙家国之恨,又有金玉良缘,一入尘世后为世俗所累,修道就停滞不前了,止于第五阶断缘阶,很令人遗憾。你年纪尚小,也有慧根,能入华山修行也是好的机缘,只要能始终坚定信念,将来的成就只怕还要太过你金台伯父。”
无邪听了邵雍的劝慰,精神稍振,可是还有些信心不足:“先生说有坚定的信念,经过努力就能有所成就了么?”
邵雍微笑道:“当然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吧,从明日起每天晚课后我来文昌阁,我来教你一些学习的方法。”
第二日晚课后,无邪来到文昌阁,见邵雍正在纸上作画,画的正是昨日两人在山村所见景象。
邵雍将无邪召至桌前,提笔在画卷上角写下一个“一”字,说道:“道生一,‘一’即是道的别名,同时‘一’也代表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混沌’和‘葫芦’音义相通,所以葫芦可以像征‘道’。‘葫芦’和‘壶’字音义相通,所以道家喜欢说‘壶里乾坤’。由‘壶’字又衍生出‘一’的大写字体‘壹’字。‘壹’又代表了‘道’。最简单的字也演变最复杂的意义,而最复杂的意思也能够用最简单的字所代替。大道就是这样。”
无邪听了茅塞为之一开,这才明白经文、易理、符录、科仪许多道理原本都是相同的,只是表诉不同罢了,只要能把握最根本的,种种变化都能依据经理推断出来。
邵雍见他有所领悟,很是高兴,提笔又在画卷上的“一”字后继写成句,变成一首契合此画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笑道:“这首启蒙诗就送给你吧。”

无邪明白了道是根本,万理相通的道理,再学起功课来就是事半功倍,成绩渐渐赶上来,甚至远远超过了王韶。
王韶见成绩竟然不如一个年纪小过自己、基础薄过自己的人,大不服气,不找自身的原因,常常埋怨院主偏心,给无邪“吃小灶”。
其实邵雍每日给无邪辅导的都是最简单的道理,是其它学子包括王韶早已懂得的东西。以往无邪就是因为不懂得最基本的道理才至浑浑噩噩的,就像是不明白“一”,何以谈“二”一样。现在他即然掌握了基础,凭着自己的聪颖也就通晓了复杂的学问。
这一年冬至年终大考,无邪所有功课全都及格,束身腰带上的绣上了一朵彩云——原来在华山圣地修真,刚入门的新生束以白色腰带,每进步一个阶品,就在白带上绣上一个云朵,意为向登仙迈进了一步。无邪得彩云一朵,也表示修真七阶二十一品中他已经通过了第一品。
众童生凡通过一品者,即称为信士,意为信敬大道之士。
转眼来到阳春三月,无邪在玉泉院修真已经一年多了,他已经十二岁了。
春和景明,又到了华山每年一度的朝圣庙会之期。
自古名山大川都有朝山庙会。每年阳春三月,西岳华山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山庙会。起于望,至晦而止,三月十五日是朝华山的盛会日。华山庙会于阳春三月,万物皆生的时节举办,取意于华山之神拯救万物,普降甘露之意。
华山在上古就已有名,先秦时就有“皇帝巡游”、“尧四巡华山”、“尧三巡华山”,周武王、成王、恒王等都曾巡狩华山。自秦始皇开始祭封华山以来,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历代帝王均对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奠活动,并禅封华山之神“少昊”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多次举行祭山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尤其是到了宋代,因为陈抟老祖与宋朝皇家的特殊关系,自太祖以来,历代帝王都把祭奠华山作为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来办,皇帝或亲自到华山举行盛大拜岳大典,或派使臣和当地命官代替朝廷来祭奠西岳。由于帝王如此敬崇华山,所以举国上下都加以效仿,海内道教人士及四方香客更是对华山信仰至极。
每年农历三月一日起,华山庙会开始后,就不断有大量信徒、香客来到华山圣地的各处庙、院、宫、观、祠等上香磕头,添油还愿。三月十五日是华山庙会的正日,这一天在西岳庙举行盛大拜岳大典,山上山下诸道观亦有诵经参拜山神的活动;华山脚下从早到晚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最为热闹。
在这一天也是人们登山朝拜之期,从西岳庙、云台观、玉泉院至南峰之巅,人流不息,往来交错于峻岭邃谷之间,喧闹声起,响彻数十里之外。朝拜之人所施香资,足够庙、院一年之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社火、歌舞、素鼓等民间表演,外地的马戏、杂耍艺人也都赶来助兴表演。界时四门商贾也会云集于此,物资交流十分活跃。
华山庙会实为当时天下第一等盛典。
玉泉院因为是陈抟老祖修真之地,格外为世人推崇,它作为华山圣地预科教授之所,平日里并不对外开放,只有在三月庙会之期才会允香客信众参观。
往来信众香客过太多,玉泉院人手有限,只好由入学一年多的众信士参与接待,似柴孤山、沈括这等年纪稍长,学识精深的在堂上答疑解惑,宣授经文,王老志这等稍差的坐在堂下诵经祁福,更差的似钱若水这般只能作些燃香、添油的粗活。
无邪年纪即小,又对道史一科有所掌握,就由他来引领入院的外客参观各处圣迹,并且加以解说。
这几日中每天都要十几次的引导香客信徒在圣迹前流连。多亏他经过一年的修行,腿脚和嘴上的功夫都有些根基,不至于走路走得腿软,说话说得嘴抽筋。
第七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