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庙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十五日这一天乃是华山朝圣的正期,从早到晚,无邪足足接待了二十几伙到玉泉院进香的客人,疲累欲死,躺在陈抟老祖亲植的无忧树下,真恨不得像他老人家那般,一觉睡他个十天半月。
可是他刚刚闭上眼,人高马大负责把守院门的王韶就跑来,推醒他叫道:“快起来,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要你去接待。”
无邪恼道:“我累得不行了,叫别人去吧,程氏兄弟呢,让他们接待好不好。”
王韶道:“程氏兄弟说是院中吵闹打扰他们清修,早躲起来看书去了。况且来的这位客人非同小可,你陪同他游览,有大大的好处,这个好差事是我特意来照顾你的。”
无邪道:“要是好差事,你自己早留下了,你要照顾我,就让我睡一觉吧。”闭上眼睛说什么也不肯起来。
王韶气道:“我若通晓道史,还会让于你么?”拉他不起来,看到沈括正急匆匆的经过,忙喊道:“沈玄子儿,司马相公要到院中参观,这小子却不肯去接待。”
沈括听了,忙道:“大鸟儿,是涑水先生来了么,快带我去看。白陶子儿不去,我来接待。”——玉泉院中的众信士是以千字文排的学号,彼此也不呼姓名,只呼学号。沈括就被称为玄子儿,无邪就被称为陶子儿,王韶鸟子儿不好叫,就被称为大鸟儿。
无邪本来疲惫欲睡,见沈括也如此推崇此人,禁不住好奇心起,也随同去看。
来到玉泉院门,只见院主邵雍亲自陪着一位相貌清癯的朝庭官员进院。左右有人介绍说此人就是今年受当今圣上委派,代天子祭拜华岳的御史中丞司马光大人。
无邪见这位司马光大人年近五旬,腹有诗书气自华,若不是着一身便装朝服,倒似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
他全没有寻常朝庭大员的架子,身前身后也没带什么随从,举止很是谦恭,看到左右前来参拜之人,无论士民,都是躬身还礼。
沈括低声说向无邪介绍此人,说他出身名门却清廉简朴,秉性刚直,是最正直的朝臣。他不但为官清正,而且学问高深,他博古通今通晓音乐、律历、天文、数学,对经学和史学的研究尤其精深,可谓是官员中的学者,学者中的官员。正是沈括一生致力学习的榜样。
沈括一向自诩学识渊博,竟然也有他自愧不如之人,无邪当然要一睹真颜,就踮起脚来伸长脖子张望。
邵雍在人群中看到无邪,就招呼他来为司马光作引导。无邪于引领导众人到希夷冢、希夷洞、山荪亭、纳凉亭、无忧亭、石舫、群仙殿和三官殿等玉泉院的各处圣迹参观。
他对道史粗通,各处圣迹的解说之词在这几日中又练得精熟,解说之时旁证博引,绘声绘色,而且年少语音清亮,娓娓道来,确是引人入胜。
邵雍点头嘉许,沈括替他高兴,王韶也对他刮目相看,只觉得不怪这小子的成绩超过自己,确有过人之处。
司马光轻拍无邪的肩头,微笑道:“你小小年纪,就对道史如此精熟,将来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无邪愧然道:“我只通道史,旁的功课都差得远呢,况且懂这些又有什么用,对我的修行也没什么帮助。”
司马光正色道:“读史可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道史总结了自上古以来的神仙之迹,修真之法,大道传承之理,可是一门大学问,你可不要小瞧它了。”
无邪未想到像故事一样的道史还有这许多作用,迷惑道:“邵先生讲的我都能够背出来,怎么就没有见到您说的这些道理?”
司马光微笑道:“读史可不是能够倒背如流就行,要注重对前人事迹的学习,从中找到得失之迹、存亡之道、兴衰之本,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真之法。”

无邪恍然道:“您是说他们做对我我就要去学习,做错的我就早要避免么?”
司马光抚掌笑道:“正是。”转头对邵雍道:“明日我欲游太华,也可由这位小道友相陪。”
邵雍见无邪被司马光所喜爱,大为高兴,而见到围观的众信士都露出欣羡,只恐旁人怪他偏心,略一沉吟,笑道:“君实兄难得有游太华之致,明日不但有此子相陪,我玉泉院所有的信士都将相陪同游。”
三月二十六日的清晨,薄雾还在山间飘荡,玉泉院中院主邵雍以下近百人陪同司马光从院中的通天楼出发,一路向上巡游。
今日已过庙会正期,又是绝早,山间游人香客稀少。从华山脚下到青坷坪,经行的是华山峪道,一路上风光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令人心旷神怡。
而山间小路曲折迂回,上下未定,道路两旁高峰夹峙,使人未登华山,已初尝登山艰苦。就如在玉泉院中修行的众信士,还未开始真正的修真之旅,预科时就已感受到修仙所要面对的迷茫与艰险。
至青坷坪,谷道忽尽,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三面环山,地势平坦,林草茂盛,远望浮苍点黛,近观庙宇古朴,让人有种初闻大道的喜悦。
而山路至此突转急上,直入云霄,又令人感受到继续前行的困难,不自禁的气馁。
青坷坪有东西道院和通仙观、太虚庵等庙宇,登山的游人至此,可稍事憩息。
司马光来到青坷坪,笑道:“据说濂溪先生在东道院中修持,我走得累了,要向他讨口水喝。”
东、西道院是华山圣地治道宗院的驻地,东道院主修易理玄学,西道院授黄老治国之术,因其中修行者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宗旨,即修己身,又学治世之道,故称“治道宗院”。
院主正是当世易学大师,为玉泉院信士开蒙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与司马光乃是多年的道友
众人簇拥着司马光正向东道院走去,忽见对面的通仙观中跑出一群人,当先是个七品官员,远远便喊道:“司马大人,司马大人,下官在此久候了。”
司马光见是华阴县令吕惠卿,驻足道:“原来是吕大人,这般忽忙的找我,可是有什么要紧事么?”
吕惠卿跑到近前,陪笑道:“哪里,哪里,下官听说大人游览太华,特地赶来相陪。还在通仙观中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特地来请大人观看。”
原来司马光乃是代替天子进香的钦差大臣,京中当朝一品大员,吕惠卿这个偏远山区的七品县令,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巴结,若能得其提携,升迁指日可待。
所以吕惠卿昨日听说司马光将要游华山,马上连夜来到华山上安排接待事宜,务求搏得满意。
司马光昨日在华岳庙中主持祭祀大典时就对这个笑眼迎人、冷面办事的县令没有好感,拒绝道:“昨日是公事,今朝是私行,就不需李大人相陪了。”
吕惠卿忙道:“下官还在通仙观中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特地来请大人观看。”
司马光冷然道:“我向不喜繁文褥节,也一并免了吧。”
吕惠卿接连碰壁,急得直搓手。邵雍见了,考虑他终究是地方长官,华山圣地都是其治下之民,只好出来打圆场:“君实兄,通仙观是敝教仪醮宗院的修行之所,仪醮宗院的斋醮科仪天下闻名,同与看看也好。”
司马光却不开老友的情面,就说道:“吕大人既然准备了,我不去观看确是有失礼数,就请前边带路吧。”
吕惠卿大喜,当先带路,众人随行,来到通仙观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