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徐阶出使,俺答退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上朝。嘉靖已经穿回了龙袍,正在和大臣们讨论昨天刚刚从王明徽那里得来的计策。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得到了一致地推崇,可是紧接着又在人选上面陷入了争论。这个人级别不能太低,还要有学问有胆识,估计就要从现在站在下面的十几位中选一个了。
看到很久还没有结果,嘉靖有点不耐烦。他直接开始点名,第一个就找上了严嵩。严嵩可是不敢去,他想了一下,说:“回陛下,这种事情一向是由礼部负责,所以礼部尚书徐阶是不二人选。”其它的人也是谁都不想去,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嘉靖的目光又望向了徐阶。
徐阶看着地面,他心里也认同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是前往敌营的风险太大,万一俺答发现上当恼羞成怒,十有**会杀人泄愤。可是徐阶还是决定前去一试,毕竟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缺有骨气的人。
在下午的时候,一张名帖送入了王家。王明徽打开一看,原来是陆柄邀请他去府上一叙。老妈已经从下人那里知道了昨天有人来访,可是对王明徽出门还是有点不放心。临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叮嘱王明徽不要玩得太疯,不要喝酒,早点回家读书之类的。王明徽摆摆手表示听见了,这个年龄喝酒也早了一点吧,就是以后长大了自己也不一定碰酒杯。丢下了一句“老妈,你就等着当诰命夫人吧!”王明徽就带着两个家丁,哦不,是让两个家丁带着王明徽出了门。
在陆家,王明徽首先让他的藏书给震撼了。书房后面紧挨着一个偌大的房间,里面放着一堆一堆的书。简直都可以开个图书馆了,王明徽盘算着。陆柄没有挑明自己的身份,王明徽也没有问,就旁敲侧击地问了一些关于陆柄家世的问题。乖乖,真厉害。听完了陆柄的话,王明徽就一个字评价:牛!原来陆柄是世代做官,这个世代具体是指多久,大概有六百多年。用陆柄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自隋以来”,中间换了这么多的朝代,虽然中间有时衰落,可是基本上保持了代代朝中有人,这是怎么做到的?
两个人还谈论了昨天王明徽出的计策。陆柄告诉王明徽今天朝堂上面已经有了决定,命礼部尚书徐阶为使节前往鞑靼大营。看来自己的到来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历史。
就在两个人谈笑风生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筹划着。
严府。在严嵩把今天朝堂上的经过向他的儿子严世蕃、义子赵文华等人讲述。严世蕃思考了以后,并没有因为一贯反对他们父子的徐阶被派到了苦差事而感到高兴,却问道:“父亲,今天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哦?这个是皇上突然召集大臣说的,但是并没有说是何人献的计策。”
“能够出这个主意的人可不一般,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对皇上有多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皇上心里的想法。”
徐府。徐阶回到家里以后,就立即开始安排,包括自己的后事,谁知道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忙着的时候,突然有几个朋友来访,有唐顺之等人。他们的话题也在今天朝堂上的同一样事情。
“你说这会不会是‘严党’一手安排的?”唐顺之对徐阶说。
“应该不会。在皇上说完以后,我就仔细观察过了严嵩,他也显得十分突然。如果真是事先安排的,那么严嵩很快就会提议让我去的。”
“只是不知道这个人是敌是友,如果能和我们一起对抗‘严党’的话,我们的胜算就会大大提升。”
“这件事就要靠你了,我马上就要出城。我离开以后,一切都要靠你照应了。希望你能找到这位‘高人’。”
“小弟一定尽力。”
不管别人是在怎么忙活,王明徽和陆柄两个人仍旧是在谈天论地。

“三弟,现在京城局势不稳。你最近还是在我府上小住两天如何?”
“恩?二哥怎么这么说?难道是我昨天说错了,俺答要攻城?”
“不,贤弟所料一点都不差。俺答虽然有十万人,但是对我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我京城虽然兵少,可是仍有几万。各家官商都养着许多护卫,京城里也有不少江湖上的高手,这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那为何……”
“还不是因为贤弟的计谋?现在朝廷已经按照你的方法派人去了。你现在可是有点危险,有不少人可是盯着你呢!”
“危险?我现在没有得罪任何人。”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怀璧其罪’的道理吗?现在的你就是大街上的小孩,而你的才华就是怀里的万两黄金。走到哪里都会有宵小之人眼红的。不知道贤弟对于朝堂上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还请二哥教我。”
陆柄笑道:“教也说不上,你已经一心读书,远离政局,对局势不清楚很正常。我给你讲一下。现在朝廷上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就是以首辅严嵩为首的‘严党’,现在声势正旺。另一派就是以礼部尚书徐阶为首的心学门人,一直想要弹劾严嵩。本来两派处在相对平衡的局势,现在你忽然冒出来,很有可能打破这一平衡。所以两边现在都在拼命打听是谁出的主意。今天有不少人要忙到很晚了。两派现在虽然现在还没有攻讦但也形同水火。你将来以后做官一定会要选择一边,到时候可要考虑仔细啊。不知道你想加入哪一派?”
按照陆柄的想法,王明徽会选择其中的一方来回答。和严嵩相比,他还是比较希望王明徽选择徐阶一方,毕竟王学的门人还是有好名声的。可是王明徽并没有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按照历史来讲,严嵩一定会倒台的。可是现在还没有到时间,如果加入徐阶一方的话会不会躲过严嵩的迫害呢?他抬起头问:“那么大哥和二哥是站在哪边的?”
“……”皇上当然是站在中间了。不然就不会有均势的出现了。自己一直跟随皇上,也只忠于皇上,到底算是哪一方呢?好半天,陆柄才说:“我们哪一方也不是,算是另外一派。”
“那我也和你们一起。”
“可是如果你不加入他们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他们打压,你不怕吗?”
“和哥哥们在一起,当然不怕。”笑话,天大地大皇上最大,真正的帮会老大可是皇上。
“那你就更应当住在我这里,这样才能更安全一点。伯母那里我会派人去说,再派人保护,免得让别人有机可乘。”
“既然这样,小弟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现在的感觉还不错,王明徽也对陆柄的那些书特别感兴趣,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看一看。
就这样,王明徽一直在陆府呆了五天。在第五天的时候,陆柄把还在书房里面看书的王明徽拖了出来,告诉他最新的情况。俺答撤走了。在这五天的时间里,徐阶成功地缠住了俺答。附近的军队已经源源不断地感到京城,大明终于掌握了主动权。
不过说来可笑,最先赶来“勤王”的居然是大同总兵仇鸾。原来这位仁兄在俺答撤军以后感到有点不对劲,派斥候侦查以后得知俺答往蓟州去了。当时仇鸾死的心都有了。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肯定是株连九族。所以他连夜起兵,这边的勤王令还在路上,仇鸾就带人到了京城,结果还被王明徽的“大哥”当场表扬了一番。
俺答现在也没有刚开始的嚣张气焰了。各地的明军纷纷赶来,而他手中只有十万人了,还是鞑靼全部的力量。没有了胜利者的姿态,最后只能在一个晚上悄悄全军退走,回到了关外的大草原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