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谦谦君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秘书省的工作主写书、贮藏图书、校对勘误而已。因此挺清闲,门庭冷落,一向没有正式统领的官署。虽然名声清廉,但不是重要的衙署,豪门子弟大多数不愿意干这个差使。
李湛倒是觉得这种清闲的工作挺适合自己,然而他的**还没在秘书省官署中的椅子上坐热,便被李靖派人召到了尚书省,一路上虽然不是惴惴不安,也还是有些疑惑,及至见了李靖才知道,他被征用了——名将李靖受命给侯君集传授兵法,李湛作为著作郎记录整理誊抄。
很显然,李靖这是在提携自己,想到这一点,李湛再看向老人的眼神中就又多了几分感激。
至于能否胜任,李湛没觉得有太大困难,自己这是半路插进来的,前面已经有了不少整理好的文字,包括早年李靖自己所写的《六军镜》三卷,《阴符机》一卷,其他散乱的笔记尚未整理的,也都给了李湛。
而对于李靖的学生——兵部尚书侯君集,李湛除了知道此人在灭了高昌之后没几年便因参与太子谋反案而被诛杀之外,便没有其他的印象了。
由于存了后世的印象,李湛见到侯君集的时候,便有些不大自然。侯君集四十多岁,国字脸,额头很宽,神态之间隐隐有股骄横的味道,也许这是李湛的错觉——因为侯君集没怎么注意他。
授课时间并不长,大多数时候是李靖口述,间或会穿插几个战例,侯君集有什么不甚明了的地方,也会主动提出来问询,不过李靖并非知无不言,有时回答的也是模棱两可,这就让李湛在旁边听的有些纳闷了——兵法之中还有李靖所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么?
看上去,侯君集也有些疑惑,遇到李靖点到为止,并不深入讲下去的地方,每每会拧着眉头思索一阵。
待侯君集离开之后,李靖将李湛所记的几页纸细细看了一遍,点了点头,便让他收起来放好。
时到由正(下午五点),李湛赶到含光门前,却见马周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不禁快走几步,马周见他额上冒汗,笑道:“若存着忙什么,又不是赶着去做新郎。”
李湛用手背擦了擦汗,说道:“让宾王兄久等了。”
马周有些奇怪的说道:“若存不是在秘书监么?怎么今日刚去就给你派了什么事情,竟然忙到现在才得出来?愚兄在这里倒是看到几位著作郎早早离去了。”
“是在秘书监没错,不过代国公让我去给他当书记去啦。”李湛回答道。
马周看了眼李湛,笑道:“好个若存,竟然被代国公慧眼相中——哈,看我这话说的,明珠岂能久被尘蒙,不过在代国公身边做事,若存你可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
“哦?代国公很严厉么?我怎么不觉得?”李湛纳闷道。
马周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以后相处久了,自然便知道了。对了,他让你记的东西,千万不要传出来。”
李湛点头道:“这点保密意识我还是有的。虽然代国公不说,我也都存放在他的书房里了。”
马周见顺儿牵着马过来,便对李湛说道:“早前匆忙,还忘了问你,这匹骏马从何得来?”
李湛也不隐瞒,将在甘露川如何围捕野马,又是如何驯服它的事情,详细说了,待讲完,两人已经并骑出了宫门,马周听了之后心神往之,对李湛说道:“愚兄倒是有些羡慕你了。”
“羡慕我贬官外放么?”虽然今天才“认识”了马周,但是李湛在他面前却很放得开,全没有旁的心思。

“哈哈,是羡慕你在西域边城之地的经历,好男儿建功立业,正在边关——不过以若存之才,兵曹参军是委屈了些。”马周笑道:“若存在西域,可得佳句否?”
“呵呵……”说起诗来,李湛便有些尴尬了,当初在伊州的时候紫茵就奇怪的问过他怎么不作诗了,被他用失忆搪塞过去,不过此时忽然起了小小的玩笑之心,便张口吟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马周瞪眼看着李湛。
糟糕,好好的一首诗他就只记得这么两句,也难怪,谁知道自己会穿越咧?不然的话硬塞也要多多的背上许多名诗嘛。
“没了?”马周犹不死心,问道。
李湛脸色微红,厚颜道:“没了……”
马周长叹道:“有此句,便已足矣。”口中复颂几遍,赞道:“意境雄浑、苍劲阔达,闻之使人顿觉身临塞外,其雄奇瑰丽之景,仿若目睹。若存得此佳句,也不枉西域之行了。”
李湛摸了摸鼻子,笑道:“宾王兄……见笑了。”
马周摆手道:“不要太过自谦,要做谦谦君子,再过个十年吧。”
李湛嘿然不语,再过十年么?那太远了,何况谦谦君子并不是自己的追求,眼下嘛,该低调的时候还是适当低调点好。
“听若存这么一说,愚兄倒是想去胡人的酒肆了去坐坐了。”马周兴之所致,当下便提议道,李湛自然不会反对,两人便往西市旁的延寿坊而去——出了含光门,西行不远便是。
“胡女多妖媚,善歌舞,若存在伊州,没有收几个胡姬么?”到酒肆里才一落座,马周便又开起了李湛的玩笑。
李湛笑道:“我可是连自己都养不活的,哪里有闲钱收胡姬呢?”
马周促狭笑道:“以若存的诗才,难道招徕不了几个胡姬?”
“这和诗才有什么关系?”李湛纳闷道。
马周摇头笑道:“看来若存忘记的事情太多了。”他没有细说,李湛当然还是不知道,其实在宋代,词可唱,而在唐朝,诗也可唱。因为在那时,印刷术尚不发达,而诗人很多,诗作也很多——包括皇宫之内的宫体诗,几乎是个读书人都得会诌几句。
但是如果光靠书籍纸张的传播,流通性就相当小了,更何况在当诗出诗集是需要很多钱的——寒酸书生想出书,难!
所以在当时,即便是非常有名的诗人,也得靠那些歌者咏他们的诗,唱他们词,这样才能家喻户晓,扬名立万,而歌者也需要诗人的作品来唱响自己的名头,可以说是互相依靠,双赢。
因此就有些未出名的歌者投靠诗人以求成名,或者成为合作关系,甚至关系更为密切亲近,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若存在西域可曾听人说过高昌马家?”马周喝了几杯酒之后,忽然问道。
李湛看他面色从容,猜不出他为何问起这个来,便含糊道:“听说过。马家在西域极有盛名,丝路商队,多出自其家。”
“那么若存可认得马俊么?”马周放下酒盏,追问道。
PS:关于官职,今天又查了下资料,左右拾遗和左右补阙都是武则天称帝之后设置,太宗时尚未有此职官,改为秘书省著作郎了。错漏之处,请大家海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