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缘定有终生 103 皇上封禅(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3皇上封禅(1)
一晃半个,太白朋友们在襄阳天真浪漫,过足了唱诗喝酒之瘾。
寻到了小杜子的画,又会见了肉儿,又跟着浩然游览山水。
唯一的憾事是眼见浩然打擂不成,反被叫檀姑的神秘女子所所戏弄。
女人哦!
女人真的是毒蛇吗?
太白自己也有女人,他的女人便捡捡,捡捡不是神秘人,她绝不会逗你玩儿,她也不会**男人的感情,至于她这辈子会不会跟你结婚,一辈子好到底,怎么说呢?一时还下不了结论,匡山下在粉白的大屋里青梅竹马,玩“过家家”,“跳房子”大了,她却一直不肯跟自己结婚?可以说太白在跟她的交往中有爱,也有遗憾。
这一回他接触了浩然,目睹了浩然跟美丽而脾气古怪的檀姑眼看要在擂台上一决雌雄了。
他说:“争夺檀姑的男人比比皆是,浩然,你要当心呀,你对弄武一窍不通,何况擂台上风云变化。你手无寸铁,诗有何用?”
子容已接到官差送达的通知:
明皇帝陛下已启程祭拜泰山,诣新进士速赴洛阳随皇上前往。
“哦哦哦!
“千戴难逢的机会。”
众人无不替他高兴,子容当然更是欣喜若狂。
“就走吗?”
“嗯。”
“太白送子容来涓水码头坐船前往洛阳,自己也不得不在涓水边趁机别了襄阳的各位新朋旧友,匆匆坐船到长江边跟同窗好友吴指南会合,然后一道进京。
再见了!
美丽的襄阳!
太白轻轻嘟囔!
混黄的江水在漂流。
嵬峨的山在移动。
景物在一迭又一迭更新。
太白略微一忖,何不干脆去洛阳碰碰运气?看看封禅?想到此地,他凝固的眼神突发出虎虎的光光芒。
他独有的心灵感应提醒他,而父亲李客也曾催促过他、敦促过他,既然要做有伟大志向的诗人,就要不顾一切,不顾千难万险,甚至赴汤蹈火,直奔高高的承天门,因为那里有座高耸云天的赛诗台,台上有伟大的魔皇帝,魔皇帝求贤若渴,正向频频向天下士子招手,更在向着从小诗力不凡的太白鸟招手,他仿佛听见皇上说:来吧,大鹏鸟,你既然从天而降,就该来朕的赛诗台上释放出你从天庭中带来的天才和灵感,大唐天下,人杰地灵,诗风飚起,旷世诗人将以万里江河为砚台,以广袤大地为纸张,共同构筑出一座中华帝国诗的山峰。
“你哟,大诗仙,你若能做出天下最美的绝唱,朕将封你为翰林院士.....”
“我不愿意做官。”太白鄙薄一笑。
“翰林院士不是官,只是无权的学识上的封号。”皇上仿佛在高他解释。
“既然这样,我就做个翰林院士吧?”
他揉着蓬松的蓝发,眼圈儿红了,紧绷双拳......眼睁醒来,咦,又是南柯一梦!
而明皇帝李隆基已从东都向泰山进发了。
出发了!向着雄伟的泰山!
国运将兴,人民将永远安康!因为玄宗皇帝去泰山祁福了!
承天门上由风流魔皇帝亲自遴选人才的诗擂不仅已经完毕,而且,魔皇帝已命令在赛擂中当选的几位诗人已随自己开赴东都洛阳集合,去雄伟的神山泰山极顶替大唐王朝祈求吉祥幸福。
艳阳**。
指南太白会合。
乘坐在清溪镇买进的乌篷船,迎着风浪,一颠一簸,由黑脸弥平舟子撑着,驶入了风高浪急的瞿塘峡。
天色已晚,水流又急。
“湾船,明日再走吧!”
太白当机立断,弥平兄弟应声便把乌篷船湾在岸边,一行人懒洋洋的步入离江边不远的一处无名小镇。镇上有间不大不小的坊子里灯光下人头攒攒....
这么多人在做甚?
长脸人搭腔:“听说书。”
胖人说:“看来是间书坊?”
长脸人说:“没错。”

太白问”“什么人在说书?”
长脸人又说:“姓蒋的。他是一个高瘦个儿。”
“说的什么?”
“明皇帝封禅。”
“明皇就封禅了?”
“封禅都过了呢。”
那人便告诉他:先生还蒙在鼓里,封禅早已完结,说着莞尔一笑。
怔住了,后悔不迭说:“我正要去洛阳晋见封禅中的明皇帝,皇上却封禅已罢,哎......”他倒着气叹息着。无奈间骂了句,哼,皇上呀,你登陆泰山,封禅,封......封他娘的麻匹,嗨......罢了,罢了!”他又后悔,又蹬足,骂音未落,却已大步蹬蹬,迈进书舍。跟指南和弥猛猛一道挨个儿坐下来,直愣愣瞧台上,见那说书的高瘦个子,不仅有一头乌须,且长着两颗赧牙,年约四十的瘦长汉子,白净面皮,立刻把手里的惊堂木一拍,口水喷涌而出。
几人瞧得有趣,想道,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他一开口,话茬儿却没完没了的像开闸的河水......
几人还没听出过眉目,坐在桌前的那赧着牙的乌须汉子忽地放下惊堂木儿,轻轻的抱歉似的哼了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什么?哼,倒霉!”大家不无遗憾。
瘦长的乌须汉子听到这话,淡淡回敬了一句:“先生来迟了。”
太白便问:“还说吗?”
乌须汉子点点头:“待会儿再讲下一章。”
太白又问:“下一章是甚么?”
有茶客听出三人是外地的口音,便自以为是的指指点点,要理不理的跟太白搭着讪,太白无可奈何的跟考考迷吴指南等人耐着性子并排坐着,等到说书的乌须汉子喝完茶,收过小费,三人也瞅空吃些小点,瞧乌须汉子子又把惊堂堂木响响亮亮的往木榻上一拍,敞开喉咙继续说书道:
“各位听着......京官们谁都想赶上这一趟历史性的盛典....终于在开元十二年,四方安定,岁屡丰稔,中书令张说固请,乃十三年有事于泰山。于是宰相张说与右骑散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滔、秘书少监康子元等刊定仪注,立圆台于山上,广五尺,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封禅倡议人张说信奉道教,一切都按道家的法仪进行。”乌须汉子嘴里的道家术语过多,文谄诌的调门几乎叫人听不太懂,但一坊听者,却端坐不动。
汉子又说:十月辛丑,昼漏上五刻,于是驾发。击二鼓为再严,击三鼓为三严,千牛将军一人执长刀立路前北向,天子乘舆以出,万年县令先导,侍中、中书令、太常卿、司徒、御使大夫、兵部尚书、等文武百官、皇亲贵戚、四夷首长、兵卫、勤杂等**万人组成一支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呼啦啦排成一条数十里的长龙,鼓乐齐鸣,左青龙、右白虎,各令二十五旗。这些,都是遵照道术进行的,道法停止,左右领军卫黄麾杖,首尾皆绛引幡,二十引前,十掩后。次左右黄旗仗,骛、甲、弓、箭、刀、盾皆黄,队有主帅以下四十人,皆戎服,披大袍,二人引旗,一人执,二人夹,二十人执鍪,余佩弩或弓箭......白旗、黑旗、青旗、黄旗,青龙旗队,黄鹿旗队,驺牙旗队,苍乌旗队,玉马旗队,解兽旗队......三**队人马,吹吹打打间,开元圣文神武明宗皇帝乘坐的车就有一曰玉辂;二曰金辂;三曰象辂;各驾六马,驾士三十二人,凡五路,服青衫,车身分别用白玉、黄金、象牙装饰,又以不同色泽的良驹驾之......还有黄的革辂,黑的木辂等,光车类辇就有十来种,而马匹就更不用说了,仅仅皇帝老爷骑的马就有六万匹。
六万匹?咦吔,难道魔皇帝有六万个**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