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爱的瓦尔维,很久没有收到你的消息,你现在仍在军队吗?还是和我一样,已经回到了家乡呢?我现在在特里尔,请不要为我担心。你知道我们走到哪里都无法避免战争,好像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似的……”兰德克坐在台阶上,把纸摊在膝头,停下笔,用鹅毛笔的末端搔搔下巴,不知道下面应该写些什么。“我在大主教卫队担任队长。你大概会像以前那样,问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吧?我自己也不确定。难道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该呆在何处吗——除非牺牲我们最后仅存的东西,付出像弗兰茨·冯·济金根那样的代价……”
“队长,您在写信吗?”副官马瑞茨凑上来看看兰德克小心护着的纸张。除了教士,普通士兵很难如此近地接触一个识字的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特里尔人,生着一张红通通、棱角分明的脸,不打仗时他铸造跟出售兵器。兰德克局促地笑了笑:“是的,写给一位老朋友。”
马瑞茨拍拍他的肩膀,递过来一张脏兮兮的纸。“那这个东西您应该会看得懂。”
兰德克接过来,借着最后一点日光读着。“我们是为了高贵的自由而战,为了伟大的德意志而战,所有为消灭那些**德意志的主教和主教制度而献出生命的人都是真正的可敬的基督徒……以上是乌尔里希·胡滕的文告……”接着不由得大惊失色,那张纸握在他的手里发出扭曲的声响。“这是哪里来的?”
马瑞茨耸耸肩膀。“有些人一直在城中散发和宣读这些。”
“人们有什么反应吗?”
“如果真有什么反应,您也不会不知情的。反响少得可怜。”
“少得可怜?虽然是个好消息,可是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听说在维腾堡,只要那些新教领袖发表一场演说,就有无数祭坛和圣母像被暴乱的市民砸碎。”
马瑞茨皱起了眉头,无论表情和音调都带着一种粗野而纯朴的谴责。“那是维腾堡;野蛮的萨克森人。我们特里尔人不会这样做的。圣母和所有的天使圣人在守护我们这个城市,怎么可以把它让给信仰路德教的人?那些背叛领主和上帝的家伙!您可以去问问我们的士兵,还有他们的妻子、孩子,谁也不会站到攻打特里尔的人那边的!”
兰德克没有答腔。他想起来那些在大街小巷急匆匆走过的女人,脸上带着劳苦的憔悴和对生活的忧虑;在他的身边一个接一个倒下去的年轻士兵,还没来得及感受恐惧和痛楚就被死亡掳走;还有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举行降福仪式的教堂里的老老少少,他们一点也不懂拉丁文,但是紧紧地盯着基督受难像,相信灵魂能否得救全依赖着神父的一举一动。这就是特里尔人,卷入战争、被迫死亡,还有虔诚祈祷,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了一千年。这个城市太过古老,以至于济金根的炮火,胡滕或任何别人的思想,全然不能撼动它寂静的内心。路德在不远的北方挑起整个德意志和罗马的灵魂战争,对他们跟遥远的传说没有两样。面对另一种热切的陌生的疾呼,他们选择以沉默对待。这就像一个满怀热情的年轻人,声嘶力竭地向一个老人宣扬他的信念,而没有注意到老人已经耳聋,眼睛上生了一层翳,或者就算他听见,内心也被岁月铸上硬壳,只在里面酝酿过去,而没有未来的席位。
然而并不是一切必须让位于新。古老的世界也有生存的权利。总要有人为它而战。兰德克记得莱涅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尽管还有很多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队长!队长!”一声过于尖厉的嘶喊和急促的马蹄声把他从遐想拉回现实。传令兵纵马狂奔过来,令许多士兵诧异地看着他。他下了马,来不及擦干脸上纵横的汗水就高声宣布:“援军!援军来了!”
兰德克一下子站起来。“援军?谁的援军?”
“当——当然是——我们的!”传令兵喘着粗气,“黑森的菲利普伯爵,普法尔茨的路德维希伯爵,他们的援军到达特里尔了!”
“他们亲自赶来了吗?!”
“是的!他们两位和大主教已经会合了!”
士兵们瞪大了眼睛,好一阵子没反应过来。只是一眨眼的工夫,营寨上空掠过一阵阵狂风暴雨似的欢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粗野狂放的兴奋。兰德克抬头望了望天空,一片惨灰的乌云,在城市的连接处又有一抹猩红。很难确认那是晚霞还是战争引起的炮火。三位选帝侯结成的同盟和他们带来的帝国诏书,以及众多的精良军队;奉皇帝查理五世谕令,将侵犯神圣罗马帝国黄金诏书的暴乱骑士及其同党予以坚决打击。他用手指敲打着剑柄,喃喃地说:“我们要赢了。”
古旧斑驳的石墙和柱子被浓郁的常春藤覆盖,像一张厚实的绿毯。卡尔洛夫坐在阳台上,被植物的阴影包围着,几乎不易察觉。他把手肘支撑在扶手上,十指弯成教堂尖顶的形状支撑着下巴。脚下长出了新草,凝结在上面的露珠就像哀悼者的眼泪。这景色和他被囚禁在海德堡时,在铁窗的栏杆外所见的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现在他在外面,俯身就能触摸到这些水滴。他用不着像那时一样,反反复复地询问那些时不时前来“探望”他的修士们——他小心地控制着次数,目的是不被察觉他其实也会因为无望而慌乱——“你们想把审判拖到什么时候?”然后得到一成不变、貌似谦恭的回答:
“会的,在适当的时候。”
突然他的思绪被一阵纷乱的脚步声打断。显然走来的人性情很急或情绪激动。胡滕出现在门廊里,他的胸口在急促地起伏,但是当看到卡尔洛夫时却咬住嘴唇,强行抑制住某些话冲口而出的**。而后者看上去闲适地倚靠在圈手椅上,仍未改变他的姿势,抬起视线回望胡滕。“怎么了?”他问。
胡滕迟疑片刻,“是你的信。”他把那卷轻巧的纸递过去的时候,还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上面的印记。“从米尔豪森寄来的。”
信封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看得出这封信寄到收信人的手中花费了相当大的周折。胡滕紧张而充满某种期待地盯着卡尔洛夫拆开信封和阅读的动作。最后他眼中的卡尔洛夫弯起嘴角,露出了由衷的微笑。“怎么?是谁?”他不由得提高音调问。

“希望。你会说寄这封信的人名字叫希望。”卡尔洛夫扬了扬信纸,“整个德意志没有他们不涉足的地方。现在他们应该已经到了海德堡了。”
胡滕的手颤了一下,即使没说话,也看得出他的惊讶。
“这的确是天意,曾经流离失所的老朋友们现在一个个都回到了德意志,还有我们新生的力量。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我。”
“看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你活着的消息了。”
他咧开嘴笑着,露出整齐的牙齿。“我不久前写了一封信给他们,他们起初一定很惊讶。我总不能一直作个死人无所事事。这从来不是我的性格。”
“你要回去吗?”
“早晚我都要回去。”
胡滕的脸变得苍白起来。“可是……你要离开特里尔吗?我们怎么办?济金根怎么办?”他摊开双手,突然激动起来,将从刚才就的内心斗争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对方。“我也是你的朋友,我明白我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可是济金根在庇护你!他目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里,难道你要就此抛弃他?这难道也是你的性格?”
卡尔洛夫认真地看着胡滕的脸。他还很年轻,三十出头,可是磨难的印痕已经在额角悄悄地堆积。热情的精神火焰还在他深黑色的眼中燃烧,而他的身体却仿佛随时都会支持不住而倒下,被自己的精神撕裂。当路德在瓦尔特堡隐居起来时,他仍长期在欧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奔走疾呼,而后因为那些危险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而被放逐,再次流浪。在这一点上他们非常像。世人对他们掩面而过,而他们被迫在世人面前缄默。
“我当然不会。”他的声音柔和下来,把信纸按原样折好,“济金根先生也是我们的盟友,我会留在这里,直到他成功——或是失败的最后一刻。”
“我听不出你这些话有什么诚意,亚瑟。虽然我们的敌人是一致的,但你似乎并不喜欢呆在这里。”
卡尔洛夫移开视线,将上半身整个倚着靠背,双腿交叉起来,头向后仰着;这个姿势令他看起来疲倦不堪。“我明白这事业有我应做的一份,我该和你们一样拿剑战斗……”他低沉地说,声音少了那份**,但是听上去多了几分无奈的坦诚,最后细微到胡滕不得不凑上去听。“我头一次有这种感觉……即使我获得自由,即使我和你们在一起……可是我不属于这里,乌尔里希。可是如果你追问我的归处,我不敢确定能有真正的答案。”
胡滕观察他的表情,斟酌着词句,仿佛在躲避某些敏感的禁忌。“流亡和监狱生活改变了你吗?还是别的什么?”
卡尔洛夫的脸刹那间绷紧了,看得出他因这句质疑警觉起来。“不,不是。”他很快回答,“乌尔里希,我诚恳地请求你,别再反复地提起往事。何况你对事实并不真正了解。”
胡滕目睹卡尔洛夫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地重新筑起了防线,阻止了任何人对他内心的窥探。他张了张嘴,还想反驳他什么,这时他远远地看到了济金根魁梧的身影。两人都吃惊地站了起来,因为这位骑士的脸色比以往更加憔悴。“请坐,先生们。”他走过来,手指了指木椅。
“情况怎么样,弗兰茨?”胡滕跃到济金根的身前,带着担忧的语气。
“很糟。黑森和普法尔茨的援兵已经到了。”
“菲利浦和路德维希伯爵——该死!那些背信弃义的贵族!”胡滕听了并不很吃惊,他已经预料到这是早晚的事,但还是狠狠骂了一句。
“我本以为路德维希会本着多年的友谊和路德派的信仰给我帮助,至少不会暗算我;我的那些盟友都在哪呢?允诺过我的菲滕斯堡和埃特弗里茨呢?斯特拉斯堡和法兰克尼亚的军队呢?本来一切都计划得那样完美……”济金根一遍遍地喃喃自语着,在朋友面前头一次露出近乎颓丧的模样。这时卡尔洛夫站起来,略略低着头,“济金根先生,”他慢慢地说,几乎带着歉意,“请原谅我在这样危难的时刻不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不,卡尔洛夫先生,您本身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不能强迫您加入我们的队伍。何况您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您留在这里本身就是我的荣幸。”济金根语气缓和了一些,仍然带着属于他的那份敬意和尊严。
这令胡滕突然回忆起那个早晨,卡尔洛夫在城堡的塔楼上一句句淡淡的质问:“您真的这么有把握,一切都按设想的进行吗?”他才觉得脊背上一阵阵发寒。可是作为乌尔里希·胡滕,他只能伸出双手握住这个倔强骑士的肩膀,用坚定的语气说着,企图以此重新点燃那双眼里曾有的斗志,“别这样,弗兰茨。我们还没失败!你忘了我们的口号了吗?——上帝和德意志!路德和你!除非胜利或死亡,决不放弃手里的剑!——你有盟友,你会有的,我们会去替你招募援兵,放心吧,公义在我们这边,上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事业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夭折的!”
济金根定睛看了看胡滕,然后紧紧地拥抱了他。“明白了,你们都是好样的。假如命运可以被强烈的意志改变的话,那就是发生在我们这些人身上的奇迹。我会派你和弗罗、斯勒尔和福斯离开埃贝恩堡去施瓦本招兵。为了一线希望我愿意做任何尝试。”
“一定会有出于道义愿意帮助我们的民众。”胡滕努力使自己这句宣言铿锵有力。他伸出右手,济金根紧紧握住了它。
当他们在这个秋天的晨光里毫无顾忌地谈话时,卡尔洛夫眯起眼睛,视线游移在黯淡下来的庭院里,他注意到门柱巨大的阴影投射到这两位仿佛有无限勇气的骑士身上,吞噬了他们的全部身体,连同他们焕发着希望的脸;好像隐秘的死亡在暗处窥视着他们未知的生命。除了他,没有人预感到这是三个人之间最后一次交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