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莱涅打了个冷颤,睁开眼睛,视野里几道火流星撕裂了绛红色的天空,留下诡异的光痕。身下的草尖和树根刺着皮肤,令他很不舒服,浑身的肌肉都酸痛起来。他很诧异,在回程的路上只不过由于疲累而靠在橡树下打了个盹,竟然黄昏时分才醒过来。
他一跃而起,下意识地摸了摸,随身短剑好端端地别在腰带上,行囊也在他的手边。这里几乎还是野外,他必须至少找一个地方安顿,或者夜间赶路,也许天亮就能回到神学院。这里几乎荒无人烟,现在看来后者是不得不做出的决定。暮色降临,猫头鹰呜呜地鸣叫着,在显得有些阴森森的橡树林里传得很远。他不禁加快了脚步,努力地看清周围越来越黯淡的景色,脚下还是不断被交错的树根绊着。他走了很久都找不到驿道,渐渐变得心急如焚。
他看见前方有光亮,在浓密的树林里也能轻易辨别出那是燃烧的篝火,隐约可见一群人围着它,时高时低的谈话声断断续续地传来。他估计是流浪的节日剧团或歌队,他们在路途中搭起帐篷过夜并非罕见。他轻轻地惊呼一声,脚步也轻快起来,几乎是无所顾虑地向火光投奔过去。
“别过去!”
一个声音在他身后低低地说,与此同时莱涅的胳膊突然被扯住,令他猝不及防。“别过去,除非你想惹麻烦。”那人又重复道。莱涅回过头去打量他,在昏暗的夜幕中,一个黑色影子紧紧贴在身后包裹着自己,但那并不是幻影。陌生人裹着曳地的长披风,风帽拉得很低。
“怎么?”莱涅警觉地说,既在询问前方的火光又在询问面前的陌生人。
“你有兴趣的话,不如看个究竟吧。”
他们小心翼翼地不发出任何声音,悄悄接近那堆在开阔地带升起的篝火。那些人显然是在流浪,男男女女遮蔽御寒的衣服都破破烂烂,寒酸至极。但是他们围坐在一起烤着火,柴堆噼啪作响,那些疲惫肮脏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满足的神采。一个老人站起来,用陌生的语言起头,带领着他们举起双手,唱起调子简单的歌来,姿态神情很像是一首赞美诗,但并不是拉丁文。莱涅观察着这些神秘的流浪者,琢磨了一会才辩认出他们使用的是捷克语。在歌声里他们分享着掰开的饼,同时用一个杯子喝酒。突然他倒抽了一口冷气。那些内容,那些方式,他只是在落满灰尘的羊皮纸线装书上读到过,那本书的名字给他的印象却很深——《论异端之绝罚》。
“波希米亚……胡斯派信徒!”他骇然地说。
陌生人拍拍他的肩头。“能看出来,可见你也不是一般人。”他凑近他的耳边说道,态度很暧昧,分不出是赞赏还是讥讽。“既然如此就看清楚,这样的情景十分罕见,我们很幸运,在海德堡附近的森林里遇到了最著名的异端派别之一。”
他狐疑地转过身去直面着陌生人,风帽的遮挡使他看不清他的面容,这使他越发焦躁,声音变得尖利起来:“你呢?你又是什么人?”
他并不答话,做了个手势让他噤声,“……你听见什么没有?”
“嗯?”莱涅怔了怔,对于突然的反问猝不及防,“你指什么?”
他没有回答,却拨开灌木丛,径直向前走去,接着用清楚洪亮的捷克语大声喊道:“他们来了!快跑!”
所有人,包括莱涅在内,惊恐地抬起头,屏息凝神,不知发生了什么。随后他们都听见凌乱急促的马蹄声朝这里逼近。尽管不能确认它们属于谁,但是任何人都清楚地明白它们象征不祥。他们来不及熄灭篝火便四散逃跑。下一刻几道冰冷的金属反光窜进视野,冲散了流浪者的队伍,那是大队穿着盔甲的骑兵。“在这儿!”有人大声喝道。
“跟我来!”陌生人一把抓起莱涅的手向森林深处跑。
“为什么我也要跑!”他反应不及,跌跌撞撞地跟着前面的脚步,反射性地脱口而出,“他们会以为我也是胡斯派!”
“假如有幸被发现,你认为他们会听你解释吗?”陌生人头也不回,讥讽地甩给他一句。
莱涅顿时哑口无言,只能任凭他拽着自己的手,在完全漆黑的森林里奔跑,视线、呼吸都混乱了,耳边掠过呼啸的寒风,夹杂着远远的凄厉的惨叫和呵斥声。唯一确定的是陌生人的耐力和体力强悍得出奇,在莱涅步伐踉跄时,他似乎仍不觉疲累。
不知他们跑了多久,陌生人终于松开了他的手。突如其来的放松使他一下子瘫软地靠在树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陌生人站在他身边,好整以暇地注视他一会儿,终于控制不住地笑了起来。“你的体力太差了,”他像劝告老朋友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和缓地说,“不要总呆在书斋里读那些散发霉味的典籍,对你的身心都没有好处。”
莱涅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张了张嘴,但是他来不及做出任何回应,身体就突然被陌生人结结实实地压在浓密的草丛里,胸膛和土地的猛烈碰撞让他咳嗽起来。

“你干什么?!”他有点愤怒地叫道。
“嘘!嘘!”他捂住他的嘴,用披风掩盖住他们两人的身体,“他们来了。”
果然,眼前出现了几根高擎的火把,夹杂着马蹄声和交谈声。莱涅趴在那里,后背沁出一层冷汗。他完全不明白这些追兵是从哪里赶上来的,也许他们一直就被追踪着,或者这些人就从黑暗的地底钻出来。
“找到三十六个胡斯派——十四个还活着。”
“他在里面吗?”
“不在。”
“继续找!否则有麻烦的是我们。”
莱涅听着士兵的交谈,感觉一头雾水。他看不清他们隶属的徽号,但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们还在寻找一个人,一个极为重要、极为危险的人。这时的天空缀满了星星,过于明亮的星光现在是个灾祸。夜晚的土地变得冰冷潮湿,寒气逼人。但是陌生人维持着半压在他身上的姿势,按着他的那只手的温热,通过软革手套清清楚楚地传递给他。披风的厚料蹭着他的皮肤,使他并不觉得很冷。他们挨得太近了,彼此的呼吸都变得清晰无比。茂密的灌木丛在晚风里轻轻摇晃着,他们就这样伏在草间,一动不动,直到马蹄声消失很久才撑起身体。
“今晚可真是够惊心动魄的。”陌生人轻轻松松地呼出一口气,向莱涅伸出手。
“你到底是谁?也是胡斯派?”莱涅推开他的手,自己撑着膝盖站起来,慢慢地、严肃地问道,“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吗?”
他耸耸肩。“你的问题很有趣。一切都可以说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他揭开风帽,露出一张年轻端正的脸。在星光的照耀下,隐约可以辨认出深红褐色的头发,漆黑幽暗的眼睛里反射着跃动的星星点点,如同他们头顶的夜空。“至于我是谁——Egosumquisum。(IAMWHOIAM。)——你觉得呢?”
“不要用天主的谕示来装饰你自己。”
“你果然懂拉丁文,你是教士吗?”
“目前还不是。不过这和你无关。”
“那可不见得,假如我是胡斯派,你会回去找那些士兵告发我,好让我被烧死吗?”他微笑着,轻描淡写地问道。
莱涅皱了皱眉头。“首先,把异端诉诸严刑的作法,我一向持保留态度;再次,确定一个人是不是异端压根没那么简单;最后,你帮助了我,无论如何,我不能做恩将仇报的事情。”他凝视着对方的眼睛,一丝不苟地回答。
也许是这种学究气十足的态度,令神秘的年轻人哈哈大笑起来。“我喜欢你这样的人。”他坦率地说,眯起眼睛,向他伸出右手。“我们不玩文字游戏了。叫我亚瑟吧,亚瑟·卡尔洛夫。”
“维尔纳·冯·莱涅。”作为回应,莱涅叹了口气,握住他的手。
“可以问你去哪里吗?说不定我们可以同行。”
莱涅环顾四周,意识到他们身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林里面,周围幽深黑暗,根本辨不清方向。“海德堡。”他声音低下来,“不过我们似乎迷了路。天亮之前恐怕都无法赶路了。这里既没有人,也看不见驿道。”
“怎么不能?”卡尔洛夫微笑着接道,“不要总是求助于人和人造的东西。永远有更深广的事物为我们充当路标。”他仰头望着灿烂的夜空,“比如某些星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它在那里的时间有多少个世纪,大概只有上帝能告诉我们。”
莱涅感到这番话轻轻地触摸到了他的内心。他像卡尔洛夫一样抬起头。在深蓝色的广袤苍穹中,低垂着无数闪烁的星星,摇摇欲坠。各种星体在有序地、交错地做着规律的旋转。一时间谁都不说话,因为有更多的声音会集到他们的耳朵里,那就像一支教堂的合唱队,在指挥下发出和谐悦耳的美妙天籁。这的确是一幅瑰丽奇妙的图景。他看了看卡尔洛夫,星光勾勒出他坚毅而专注无瑕的侧脸。
——他的眼中见证过万物。莱涅无端端地想起曾经在古老的异教史诗里读过的句子。
“那边是我们要去的北方。”卡尔洛夫指了指某个方向,“我们一起去海德堡吧。”
“的确喜欢故弄玄虚。”莱涅突然轻轻地说道,不出声地笑了笑。在夜色中,他确定自己的表情不会被对方看清楚。
“嗯?”
“没什么。走吧。”
那一刻莱涅突然感到非常庆幸。此时此刻,无论这个年轻人是谁,无论他来自哪里,至少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地,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和谐。他甚至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手不知不觉地握在了一起。于是他们由小熊星座指引着,穿越德意志广阔的森林,走向古老的城市海德堡。这段记忆一直停留在他们的内心,过了很久也未曾消退;1516年9月30日——那时他们的一切还如同那天晴朗的夜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