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集训成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哲在制造瓷器和“三湾纸”挣钱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处境。他让乌孙派出探马对幽州和辽东进行侦查,得到了不少的好消息。
公孙度确实死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辽东的控制权,大打出手,一时半会不能兴兵报仇。
另外,北平刺史公孙瓒想来兴兵北上,可是幽州太守刘焉不同意。两方面闹得很僵。刘焉埋怨公孙瓒,赶跑了原来的塔塔部众,以至于现在三湾的各种稀奇物件都不能到幽州来,也就是不能增加幽州的赋税。
公孙瓒一直以为这些瓷器、白纸都是由塔塔部的神秘宝藏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还是厉兵秣马准备北征。但是由于刘焉的反对,加上辽东的混乱,他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的右北平紧邻辽东。
这就给了吴哲一个短暂的修整时期。也就是在整个期间他在制造瓷器和白纸的同时加强了军备。
在为期三个月的强化训练中,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特别是全面的新式的衣甲和马鞍、马镫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士兵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个月的训练中,吴哲将训练的中发现的优秀士兵编入独立团,独立团就不再从事其他的生产活动,成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职业军队。
吴哲还开设了夜校,让陈阳交给大家识字。当然当时草原上的各族都没有文字,只有教授他们汉子。吴哲自己亲自教授他们军事知识,但是吴哲发现,这些人对他将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尽管如此吴哲还是发现了几个人才。如高顺、张辽、拓跋宏等人。
其中高顺对吴哲的军事理论非常感兴趣,而且能举一反三。在训练中也能积极想办法,由于吴哲的训练方法并不完全适合古代骑兵,高顺提了很多建议。吴哲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大多采纳。三个月后,吴哲准备成立了一所军校,命名为黄浦军校。任命高顺为军校校长,负责军校的前期冲筹备工作和强化训练完成后的士兵的日常训练工作。
张辽是少见的文武兼备的人才,当吴哲确定的他就是张辽张文远后,就直接任命他为第二师的师长。
拓跋宏是鲜卑人,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善于驯养大雕。他原来是塔塔部的驯养的大雕的小头目,这些雕原来这是帮助原来乌桓贵族们打猎用助兴用的,吴哲发现了这些雕的军事功能。他们不但可以参与侦查、预警,还可以直接攻击敌人。于是他命令拓跋宏扩大养雕的规模,成立了一只特种营,这个营专门负责养雕。还让他兼任第三师的师长。
另外,根据训练的成绩重新任命了班、排、连长。原来指定的,不能胜任的或者降职使用或者任命为副职。这个举措大大提高士兵的积极性。至于营长和团长本来都是部落里的头目担任。这些人也有不合格的,吴哲毕竟才到这个时代不久,为了不激化矛盾,暂时留用,只是给他们都配置了副手。

这些新提拔的军官有些是原来的奴隶,有些是鲜卑和汉族,这些人现在都完全的忠于吴哲。有些原来的乌桓头目有些失落感,但是看见乌孙和陈阳忠心耿耿为吴哲办事,也就不敢在说什么。尤其是随着糜竺从中原源源不断的运来各种紧俏物品,整个三湾城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这点不论是乌桓人还是其他人,都是非常认同吴哲的。在加上吴哲“天神”的身份。所以在短时间内,吴哲迅速的建立起自己稳定的统治。
工部继续创造“奇迹”。由于炉温的提高,在吴哲的授意下,将各种铁器在炉中进行第二次的提炼,居然一炉炉钢出来了。这一点让包括马钧在内都很吃惊,因为在他们眼里“百炼才能成钢”。在三国时期,得到一块钢那是很需要千锤百炼的。
用这些钢重新打造出来的刀枪,锋利无比,用这种钢打造强弓程比原来的弓箭远了三成。很快各种设装备到了部队。
三个月后的一天,吴哲、陈阳、乌孙、张辽、高顺、拓跋宏等人站在新建好的三湾城墙上,看着整齐的军队,在城下演练。每个人都新潮澎湃,这几个月的功夫没有白费。
吴哲看着这一万人马,暗道:“这只人马的配备比其他的人马至少先进几百年,但愿在乱世来的时候,能够多救一些人来到三湾。”因为吴哲,从各商栈发来的消息中了解到,中原已经发生的饥荒,大量的粮食囤积在豪强大户中,老百姓流离失所。太平道开始在中原流传,其首领叫张角。而且吴哲也知道再有4年就是甲子年,那一年黄巾起义,随后就是接近100年的三国混战时期。这100年使中国的人口,迅速损失的90%。紧接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五胡乱中华。出现五胡乱中华原因之一就是在三国后到西晋这一时期,中原的汉族人口只剩下五六百万,而这时胡人也有四五百万,胡人和汉人的战争,引发的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直到隋朝的统一,这次分裂超过了500年。
到目前为止吴哲没有信心改变这个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但是他想多训练出优秀的士兵,多聚集些粮草,到时候可以多就一些中原百姓。
而城墙上的其他五位的想法与吴哲不同,他们都暗暗高兴。这样强大的骑兵集团的出现,主公是不是该带我们征讨四方,建功立业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