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四部报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过了一个多月,吴哲在在新建的大堂上处理各部抱来的文件。
农业部报告,由于使用了工部造的水车,今年的将是一个丰收年,预计各种的农作物再下一个月开始收获。尤其是他带来的那棵玉米,那棵大玉米做种,种了六百多玉米,各各饱满结实,不出10天就可以收获了。
“玉米可是个高产作物,尤其是我带来的‘太空玉米’,明年大规模的种植,定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吴哲自言自语说道。
工部的报告,按照吴哲画的图纸制造出来的抛石车已经实验成功。请吴哲命名。吴哲是按照元代元军攻击襄阳城,由中亚的回族制造的“回回炮”,为蓝本改装设计的。“回回炮”据史料记载可以将2百斤的巨石抛射出150米。而吴哲用了充分的利用了杠杆原理,在力臂的一段刻上刻度,用标准的20斤的沙袋为一个“码”,在不同刻度上挂个数不同的沙袋,可以将支点另一端不同重量的石块投射出不同距离。这就增强了投射的精度。经过试验,这种投石车可以将100斤的石块投到200丈外,或将400斤的石块投到50丈外。
看到此处,吴哲随手批道:此炮命名为“襄阳炮”。注意研制密封黑匣子,密封炮体的核心部分。黑匣子设钥匙,如果没有钥匙打开黑匣子或用外力强行打开黑匣子炮就不能使用。
另外工部的另一份报告说,按照吴哲的秘方配置的火药已经实验成功,配置比例为1份芒硝、2份硫磺、3份木炭。并且发现随着芒硝分量的加重,火药的威力加大。吴哲批道:确定各成分的比例,秘方要保密,通“襄阳炮”一起,转交给兵部。
接着是商部的报告,商部的报告看起来都是那么令人激动。青白瓷的销路继续看好,“三湾纸”供不应求,尤其是新制造出来被命名为“玻璃”器皿,一小件就可以值几十万钱,希望能够都生产玻璃器皿。吴哲看到这里乐了:“这个糜竺,就知道钱。在现阶段,玻璃制造的条件很不成熟,根本不可能大规模的制造。而且大规模制造后恐怕就不值钱了。”

其实这个玻璃制造,是吴哲自己琢磨出来,同马钧一起烧制的。花费很长时间,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制造出来的。后来他们又试了几次,产量极小。马钧有些泄气,吴哲鼓励他说“物以希为贵;在制造玻璃的同时,主要精力还是要制造青白瓷上面。”
商部报告还说,由于中原出现饥荒,粮食很少,价格很高。好在买青白瓷的人大多是富豪,他们有的是粮食,请问吴哲是否将粮食就地转卖,获取高价。吴哲批阅:严禁三湾商栈卖粮,可以将收购粮食,用2成设立粥棚救济灾民,余下的必须全部运往三湾城。
兵部的报告说,高顺的军校建立的很顺利。高顺在离三湾城以北5里,在煤山脚下建立了军校,按照吴哲的命名叫黄浦军校。三湾城的6-12岁的孩子成立少先队,学校文化和基本的军事技能。13到18岁的男子,成立青年团,主要学习军事技能和兵书战法。现在军校有600多人,并且按照吴哲命令,准备招收100名16岁以上女子成立“锦绣营”。只是文化教官太少,三湾城内时文断字的人也不多。还有13到16岁的女子怎么安排。吴哲批道:文化教员已经由糜竺从中原招募了一批,最近就到。13到16的女子正式长身体的时期,不适合参加军事训练。
另外,报告说军队的训练一切正常,还是半天训练,半天生产。独立团是全天训练,主要由高顺负责练,高顺的训练方式新颖,独立团战斗力很强。
看到此处,吴哲突然想起了什么。对外面喊道:“来人。”
“到。”一名亲兵达到。
“备马,我要看看独立团的训练。”吴哲道:“派人把桌子上我的批文下发的各部,让马钧带着‘襄阳炮’和火药到独立团的训练地点。通知张辽、拓跋宏、乌孙也去。”
“诺”亲兵道。他不知道什么是襄阳炮和火药,主公让怎么说,就怎么通知就是了。这些东西可能是工部有制造出来的新型玩意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