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关尹子九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世人所知道的老子西行,但是,只有我们尹家后人才知道,事情并不止于此。”尹端有些感慨。
“先祖恳请祖师留下《道德经》以供世人悟道,祖师沉吟良久,虽然答应,却要先祖答应让尹家担一个天大的责任。”
“祖师临别时叮咛:‘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后来先祖至成都青羊肆看见一小孩牵一对羊子,认出了祖师化身。于是祖师交给先祖《道德经》补遗篇,并令先祖后人世代守护,以待有缘。
得祖师补遗篇之后,先祖离开成都,南行至一座大山。山名峨眉,从此尹家便隐居于此。”
“先祖研习《道德经》三年,终有大成,著《关尹子》九篇,并将《道德经》补遗篇藏入山中。因此,后人只知有《道德经》,却不知有补遗篇。世人只道先祖已随祖师西去,却不知先祖曾隐居峨眉。世间传言《道德经》是通往天地之谜的大门,却不知先祖的《关尹子》乃是打开《道德经》及其补遗那座大门的钥匙。”
若水听得目瞪口呆,这段历史的确不被后人所知,不知人世间从何得到这样隐秘的传说?而所谓的九篇《关尹子》更是闻所未闻,在诗楠所在的真实世界里,道家在《道德经》之后有《庄子》,《列子》,虽然都已湮灭,但从未有人提及过《关尹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间?如何能无中生有地造出历史?若水心里一阵阵发寒,脊背发凉。
“先祖仙去之前,留下遗训,尹家世代必须守于山下,若有天象出,泓然如漩涡者,尹家后人必须以童女祭天。”尹端苦笑道,“这就是祖师要求先祖答应的责任。后人颇为不解,虽然童女祭天非是我辈知书识礼之人所为,但怎也谈不上天大的责任。然先祖既有言如此,后人自当遵从。”
“后来,这山里开始有一只神兽出没,”尹端的眼光似是无意地瞥了一下厉龙,厉龙听而未闻,“村民们以为是龙王,竟不时上贡,常以童男童女为祭,甚至给龙王送新娘以求平安。我们尹家却从不参与,一直到数月之前。”
尹端不禁忆起那天的情形,清晨的天色突然变暗,如黄昏一般。半山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望不到深处,还有扩张之势。村民惶恐,纷纷上香跪拜。尹氏族人同时明白这就是先祖所提到的天象,尹家人需要尽责的一天终于来了。
尹端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这一代里,尹氏族里只有水儿一个童女,因此水儿无可逃避地被族人被送到了寒瀑之前。村民以为是龙王显灵索要新娘,还为水儿造了花轿花冠。谁知水儿上山之后,漩涡竟开始收缩旋转,越来越紧,最后即将形成一条黑色的带子。我们知道天象就要发动,只得将水儿留在瀑布之前。”
“待到下得山来,黑带挟风雷之势往半山处涌去。天开云霁之后,我们上山,却再也寻不到水儿的踪影。”若水已经回到眼前,尹端仍然老泪纵横。童女祭天虽然是尹家宿命的责任,但想起往事,父女之爱依旧令他伤痛满怀。
若水几乎惊呆了,原来水儿是因此而上山。她可能也想下山与家人团聚,于是离开寒瀑行到小路上,却不知为何变成了自己?
当尹端叙述尹家和尹喜之事时,青泠本来神色自若,似乎早已知道,又像是陌不关心。但到后来提起水儿祭天时的异象,青泠反而若有所思,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屋内一片沉静,火炉上的火早已熄灭,茶香仍在。
若水想开口,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唤尹端,只好直接问道,“祭天之后又当如何?先祖祖训可曾提及?”
尹端摇头道,“没有。除此之外先祖只说了一句话,‘只在此山无从觅,缘来玉书不须求’。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想来应是与《道德经》的补遗篇有关,先祖并没有解释。”
若水再想了想,道,“您刚才提到了《关尹子》,请问现在尹家的人还保有这九篇经书吗?”
尹端暗自长叹,这孩子,还是没有呼自己为父,更居然会口称“尹家”。但表面上却面不改色,“是的。先祖不但传下《关尹子》九篇,还有先祖秉承祖师静心守一之旨所创的功法,我们尹家称之为‘静心’。正是因为‘静心’,我才能勉强辨出上仙之泓然气势。”
尹端把茶杯放回几上,正色道,“水儿,尹氏祖训《关尹子》和‘静心’传男不传女,必须留在尹家,不得外传。所以我从未告诉过你这些事情,现在自然不同,想来这也是先祖的安排。”
“《关尹子》共九篇。《一宇篇》,‘宇者,喻真空大道也’,凡二十八章。《二柱篇》,‘柱者,建立天地阴阳之妙用也’,凡十二章。《三极篇》,‘极者,超凡越圣了道之极致也’,凡二十七章。《四符篇》,‘符者,精神魂魄也’,凡十七章。《五鉴篇》,‘鉴者,心也’,凡二十章。《六匕篇》,‘匕者,食也,食者,形也’,凡十六章。《七釜篇》,‘釜者,化也’,凡十三篇。《八筹篇》,‘筹者,物也’,凡六章。《九药篇》,‘药者,杂治也’,凡三十一章。”
“我们尹家祖传的‘静心’也分为九个境界,分别名之为‘九药’‘八筹’‘七釜’‘六匕’‘五鉴’‘四符’‘三极’‘二柱’‘一宇’,与先祖所箸《关尹子》九篇同名,却顺序相反。‘一’乃是天地至道,先祖曾转祖师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九乃阳数之极,从一到九,正应从一而生万物。但同样,‘一’的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所以先祖所传‘静心’,是从天地万物悟回天地正道的‘一’。‘九药’乃各物之杂,最易起始。若能从小而大,由繁而简,而悟通‘一宇’者,真空大道就几可得焉。”
青泠的脸上又露出了那种崇敬的神色,若水这次注意到了,暗自纳罕,那个对着红儿都没大的没小的青泠,怎会对一个人类如此尊敬?
尹端接着道,“‘静心’说是功法,其实更是悟道。老夫悟道二十余载,只到‘五鉴’,虽有感于心,却仍达不到‘知心无物,则知物无物’的境界。其实尹家族人自先祖后习‘静心’者数百,更无人超脱‘四符’。按先祖《关尹子》,符者,魂魄也,若有人得悟通此境界,当可 ‘本无有,复无无’,不再入轮回之道矣。”
尹端一番唏嘘之后,再郑重对若水道,“水儿,今日我便授你‘静心’及先祖所著九篇‘关尹子’。如今想来,先祖遗命此两宝只能长留尹家,当是为了今日。”
“自《一宇篇》起,‘宇者,道也。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