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命运的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校方照例要收取学生的报名费,报名费的多少视学生报考类型而定。玉凤一直认为自己的成绩读重高是没有问题的。学校通知学生们只有两天的考虑时间。时间紧迫,玉凤下午5:30放学后就立即回家找父母商量。玉凤回到家时时候林江不在家,玉凤就对叶利说了匆忙回家的原因。玉凤期许着母亲说出报重高的决定,但叶利的一句话让玉凤惊怔了“你还是读中志吧!”没有任何解释,母亲说了她的选择和决定。玉凤没有流泪,天色还早,她收起父母的脏衣服去洗。
山上有一股浸水,顺着山林的坡流到山下。山下的人们挖沟引水,这股浸水就成了山边人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玉凤洗衣服的地方就是人们挖的一个大约有一平方米的塘。玉凤边洗衣服边默默流泪,匆匆而去的溪水带走了衣服的污垢也带走了玉凤的泪水,还带走了玉凤心中的梦想。洗完衣服时玉凤脸上的泪痕已经不见了。
次日交钱时,玉凤按中专标准将报考费交给了袁志。袁志惊讶地看着玉凤,几次追问玉凤是不是多数了钱,并按重高标准将多余的钱退还给玉凤。玉凤再也压抑不住眼泪,“老师,我没有多交。”伴着眼泪,玉凤冲出了袁志的办公室,把自己关进了吴华的寝室。玉凤报考中专的消息很快在校园传播开来。
玉凤哭累了,她去大办公室找吴华,准备把钥匙交给吴华。在玉凤看来,以自己的成绩,即使不复习也能顺利考入中专院校,再接受吴华的好意心里只会更难受。玉凤来到大办公室的时候,恰巧化学老师聂贵正在为这消息发表议论。在他看来,玉凤是个很有希望的学生,也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他不敢相信其他老师的传言。玉凤的到来,正好可以解开聂贵的疑惑。玉凤亲自说了她的选择,这让聂贵很生气,他第一次狠狠地训了玉凤。因为当地人聂和叶分不清,聂贵便常要玉凤叫他舅舅。聂贵这次训玉凤不是以老师的身份,而是以舅舅的身份训的。“玉凤呀,你妈妈好歹读了个高中毕业,只因时代原因没能考入大学。你不替你妈妈圆这个大学梦,你也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好歹也要读个高中嘛。你现在倒好,去读什么中专,你这不是要抱着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让它后退吗?你这能行吗?”历史车轮后退能行吗?玉凤记住了这句话,这正如历史课本中国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一样,玉凤又岂能不知这个道理呢?她当然懂,但她也没办法,玉凤只有流泪以求这个舅舅老师不要再说了,因为一切都不是玉凤这样一个女孩子可以改变的。
以后的课堂,出于对老师的尊重,玉凤依然到教室,只是她常把课本立于桌上挡住老师的视线趴在桌上睡觉。任课老师拿玉凤没有办法。无论怎么说劝,玉凤一句话让回敬关心她的老师们,“老师您放心,以我的基础知识考中专,绝对没有问题。”每个老师看到玉凤的消沉都感到痛心,却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大家都知道玉凤考中专已经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况且当年为了确保中专院校的生源,政策规定任何非中专院校不得向中专院校报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玉凤除了中专别无选择。最后还是班主任让玉凤重新振作起来了。那天班主任袁志的课结束时,袁志告诉玉凤只要成绩好,还是有机会读高中。袁志的一句话,让玉凤重新燃起了希望。因为这句话,玉凤在中考前的一个月再没有放弃过,尽管报考了中专,但讨论问题的积极程度不低于班上任何一个报考高中的同学。

中考对于所有考生来讲,也是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次考试。在父母眼里,这也许是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想前些年,在中考成绩好的考了好学校毕业分配了工作,哪个没有飞黄腾达,从没见过谁回来种庄稼,那些孩子的父母也随着孩子进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偶尔回来说句话声音也比以前在村里生活时大。考前一个月,仍在2班的肖勇曾去村里的医生处输液,其父母自豪地说孩子压力太大,输液能补充孩子的营养。玉凤的父母林江就此问叶利,为啥自家玉凤没有任何焦虑,是不是玉凤没把这考试当回事。叶利说道:“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呵咚。”玉凤知道自己的份量,心里有数何需紧张。
中考前一个月,曾有同学给玉凤讲,报中专的同学根本就没有必要复习,教委以及学校都不会重视中专报考生,因为中专报考生能不能升学对老师没有半点好处。镇政府给学校老师提出来的奖励政策是多一个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奖励500元,多一个考普通高中的学生奖励20元,而对中专生没有任何奖励。玉凤不相信相处一年的老师在这最后时刻会这样世俗,而不管学生的命运。如果一个老师在这个时候因物质的诱惑放弃了中专报考生,而考生又因此放弃了自我努力,那么这个老师和郐子手又还会有什么差别呢?为了求证信息的正确性,玉凤找到了政治老师陈贵,这个像妈妈一样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告诉玉凤,如果大家真的不重视中专报考生。那么市教委也就不会让中专报考生参加B卷考试,区教委也不会让中专报考生到繁华的区中心学校去考试。玉凤想想陈贵说得也有道理。当年试行A、B两套试卷,A卷是毕业考试,B卷是升学考试。如果真的不重视又何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来组织中专报考生参加B卷的考试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