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林全的陡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春后林全把部分偏远的土地荒了,靠林边的田也给了林江耕种。林全的田地减少了,他在家的时间也开始减少了,渐渐地变卖了母亲生前饲养的鸡,猪过年时杀了,猪的头数也由母亲生前的两头变成一头到没有了。
林全的变化让一村老小看着伤心,老的小的纷纷劝林全和兄弟林江合家,合了家后住宿仍然分开,饭在一起吃,兄弟俩也有个照应。林江一家都没有异议。林江心里想,合家后林全做土里的活自己做田里的活,闲时自己也可以多编几个背兜换取玉凤的学费和家庭开支;叶利也没有反对,她想自己在学校代课,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能维持玉凤的学费和家庭的零星开支,只是苦了林江,如能合家林江的重担也会轻松一点点。可以说对于合家一事形势是一片大好。但纵使一村大小如何规劝,林全就是不愿意合家,面对村里人的劝说,林全宣称林江一家玉凤要读书负担太重了。
梁芳又来邀请林全加入他们信神的队伍中。信神的队伍中宣传队伍里不分长辈只按年龄区分一律称兄弟姐妹,还说是队伍中的兄弟姐妹们有互相帮助,不然神要惩罚他们。互相帮助倒没多少,只是队伍中的有一个叫周贤的中年未婚男人长年在梁芳家帮忙做农活,林渔也没有意见,他倒乐于有人帮忙做事他可以天天去打麻将。林全看到周贤在梁芳家,周贤的劳动能力明显比林全强,林全终究还是没去信神,也减少了去梁芳家的次数。
不去梁芳家林全就去林云家。林云和军人在一个小院里,林全去林云家自然会被军人看到。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林全自然会被军人骂,但林全对军人的责骂充耳不闻,去的次数反而更多了。
刘芳与林云的孩子晓红此时已经四岁了,调皮中略显可爱,只是喜欢说假话不太招人喜欢。那天晓红在胡芳家和胡芳的孙子阿杰玩,刘芳催晓红回家吃饭,晓红不想回去又不告诉刘芳,胡芳的儿媳妇小玲就说小红:“你不回去就给你妈讲一声噻,免得你妈担心嘛!”小玲刚说完,晓红哇的一声说哭起来了。“妈妈呀,二嫂打我。”刘芳也还算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和胡芳家发生争吵。
林全却十分喜欢这个孩子。逢场赶集,林全时常和刘芳一起去街上。一路上又是帮刘芳背东西又是抢着抱孩子,从林全的神色看他是自愿的。林全一个人去赶集的话,还会给晓红买糕点或者零售。对于林全和刘芳的事情,村里人还是知道一些。有时村里人在街上遇到林全买糕点,会故意问林全是不是给玉凤买的,林全生气地说玉凤都十多岁了怎么还用得着吃零食呢?村里人有时会告诉玉凤或是林江,林江呢偶尔和林全吵架时会提起此事,玉凤则从不说什么,在她看来或许这就是林全不愿合家的原因,他愿意把他的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那是林全自己的选择,其他人没有理由不接受,所以林江的吵有点像无理取闹。

96年玉凤面临着小学毕业,但农村孩子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应考。村里人都认为孩子去学校读书是去吃几年长饭人长大了回家好种地,这年头没看到有几个是读书读出去了。玉凤放学回家后依然帮助母亲叶利割牛草忙农活,母亲叶利边劳作边和女儿一起回忆课本知识,言语中玉凤轻松地记住了知识点。
毕业前玉凤的父亲林江赶集时曾在街上偶遇陈静的母亲沈菊,言谈中林江透露出没钱供玉凤读初中,沈菊则说无论如何也应该供孩子上完初中。那时沈菊学常一个人在家里照顾陈静,陈静的父亲常年在福建等地打零工。陈静和玉凤曾幻想过双方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她俩就吃住在沈友家。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作业一起睡觉,在学校要做同桌成为最好的朋友。有这个幻想时两个可能才十岁,中午去上学时两人都去要求蒋贞调换座位。那时蒋贞安排座位是按身高来的,玉凤始终比陈静矮十来厘米。两人终究还是没有坐到一起,就像玉凤的父母终究没有外出打工一样。
毕业考试玉凤考了个好成绩,顺利地结束了六年义务教育,也不用再挨林成喜的骂了。说起林成喜,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喜欢他。他总是说以前的学生成绩好,现在的学生成绩差,如果换成商品论价格,以前的学生值一百现在的学生连一分都不值。他对于学生的口头词就是“不得行”三个字,面对快要毕业时常对学生说你们毕业就开始造孽,最好多准备点铺草死的时候一起烧掉。玉凤的成绩稍好一点挨的骂少了许多,班上有个龙江成绩差又很调皮,没有少挨林成喜的打,龙江终于受不了林成喜的毒打没有毕业。
玉凤还是去上了初中,认识了班主任吴华老师并得到了她的许多帮助。
上初中了玉凤就不能天天回家了,周末在家的两天很少看到林全在家,玉凤就问母亲叶利林全去哪里了?叶利生气地说不在家一定是在胡珍家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