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冉丽母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凤偶尔也会从周围的叔叔婶婶口中听说一些周华以前是怎么不带玉凤的,再看看越来越老的奶奶天天抱雪梅却好像不知道累似的,玉凤一有机会就问周华:“奶奶,您说究竟是轻的抱起来容易还是重的抱起来容易?”“当然轻的容易。”“那我听说我小的时候很轻,比现在的雪梅妹妹轻多了,怎么那个时候您不抱我呢?”周华无言以对,装作没听见自己抱着雪梅走开了,但玉凤心中的疑惑却并未解开。
林珍回来看母亲时,正巧玉凤又在纠缠着问周华轻与重的问题。林珍觉得无论母亲怎么做,母亲都是对的,怎么能轮到玉凤这样一个小丫头来质问呢?林珍立即骂玉凤道:“没抱你,没抱你你就长大了?”“我听说我妈不在的时候都是我干妈抱我。”玉凤小声的咕嘟道。“死妹崽,跟你妈一样牙尖嘴利,一看就知道长大了没人喜欢。”林珍边说边走进周华的房间开始抱怨这房子怎么这么旧光线又不好等。玉凤一个人坐在晒坝边,看来姑姑对自己不好,还是以前姑父好。姑父那时在什么地方上班,玉凤断奶时在外婆家不吃东西差点饿死了,还是姑父把玉凤救了回来。玉凤在姑姑家去断奶,白天玉凤就睡觉,晚上姑父就抱着玉凤去街上走呀走,还买糖给玉凤吃;玉凤衣服脏了没有衣服换,姑父去借街上另一个和玉凤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的衣服来玉凤穿。玉凤知道不是自己的衣服,坚持说不是自己的衣服不穿,姑父硬是咬牙坚持给玉凤买了新衣服。姑父多好呀,可是为什么那么好的姑父五十岁不到就会死呢?听姑父家的三姐说姑父是生病死的,要是姑父不生病那该多好。
雪梅能走路时冉丽常常带着雪梅去林云家看电视。玉凤家虽然也有电视,但冉丽是不在玉凤家看了,也许是因为冉丽和叶利因电视吵过架吧。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玉凤家没有白天看电视的习惯。林江白天要下地干活,叶利要去学校教书玉凤要上学,就是周末玉凤也会跟着父母到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下雨谁也不会白天在家里坐着看电视。没有人陪冉丽,她当然只能去林云家了。
那时林云的妻子刘芳也已经生了孩子晓红,晓红比雪梅小一岁左右,两个女人就在家里看着电视。两个女人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外其他时间一直在电视面前坐着,小小的孩子跟着看那些肥皂爱情剧。两个孩子看着看着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两个女人看电视也认真,有时孩子睡着了都不知道,冉丽一坐下之后更是不想动身,很多时候连午饭都是在林云家吃。至于晚饭,通常是周华煮好后,林喜催几次才在不情不愿中起身回去。周华虽然偏心林喜,偏心林喜一家,便对于冉丽这种成天不做事情只看电视,还是有种对不务正业的深恶痛绝。周华又不敢正面说冉丽的不是,常背着冉丽说林喜,那个电视能看饱干脆就莫吃饭嘛。再好的兄弟久了也会闹别扭,更何况只是妯娌,再者林云家刘芳和晓红都没有田地,一个人的收成是三个人吃。冉丽看电视吃便饭久了,刘芳也开始有怨言了。冉丽可以不管叶利的怨言心安理得地在周华的锅里舀饭,在林云家就没有理由了,林云作兄长的可没有理由供冉丽吃喝。冉丽减少了去看电视的次数,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

春秋季节农村的田地边野果子特别多。那时蚕茧的价格还可以,养蚕的人也没很多,许多人种地就是为了种好地边的桑树。这样一来,春末夏初的时候桑葚特别多,而且颗粒饱满味道甜美。乱草堆里常长着一种带刺的小树,三月开花,花谢后长拇指个头大小的一种果实,村里人都叫它三月枹。盛夏的时候路边的低矮的地瓜藤也会结果实,甜甜的野地瓜也给了孩子们无陷的诱惑。稻谷丰收的时候,地边的树地瓜也成熟了。山村经济的拮据哪有钱给孩子买零食,这些酸的甜的野果子自然成了孩子们的美味佳肴。年轻的冉丽带着雪梅穿梭于田地间寻找野果子。周华背着的背兜穿梭于田地间打猪草扯野草,碰见找野果子吃的冉丽母子,冉丽很少叫妈,倒时雪梅常用细嫩的声音问奶奶哪里有野果子。
秋收完毕冉丽主动提出了分家,家里的粮食按人平分,雪梅也要算一份,因为雪梅也长了嘴要吃。周华没有意见接受了,好的田地也分给了冉丽,那些靠近山林水源不便的田地留给了林全耕种。周华一向节俭,常煮稀饭吃,但这对于体力劳动的林全还是有点不能维持,因此久了周华还是会煮一顿干饭来吃。冉丽一看到周华煮干饭,便拿着碗来舀,说是雪梅饿了要吃饭,结果一家三个人都跟着吃了。周华也没办法,又不是外人,反正是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女。再说自己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自己双腿一伸以后林全还要靠雪梅和玉凤送终呢。叶利看到这些,心中自然不平,婆媳之间偶尔也会吵吵,冉丽一加入辩解并耍泼林江不敢劝说,这种架都以叶利放弃结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