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小刚的父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玉凤和小刚都已经七岁多了。俗话说七岁八岁讨狗嫌。就是说七八岁的孩子太顽皮,顽皮到脾气很好的动物狗都不喜欢。作为女孩的玉凤行为自然没有那么讨人嫌,因此父母因为孩子受的气也很少。小刚作为男孩就明显不同于玉凤了,林渔完全不能预料到什么时候会因为小刚挨村里人的骂。
春夏季节天气不冷不热,万物复苏。小刚受林渔影响,在这种时节喜欢下田去顺着各种泥洞找黄鳝泥鳅。在寻找的时候经常把田坎抠松抠垮。玉凤也没看见不小刚把捉来的黄鳝泥鳅是吃了还了扔了,但玉凤看到小刚每次抠泥巴的时候很认真,捉到泥鳅后很高兴,甚至就算找了一个洞没有捉到泥鳅小刚也不会气馁,或许这就是几年后玉凤学到的“钓胜于鱼”的道理吧。
军人的田靠近堰水,水份充足泥土滋润,总会生长着许多泥鳅。小刚自然喜欢去光顾军人的田。军人每次看到小刚去他家的田里捉泥鳅,就开口大骂道父母早死没人教的是野种才捉泥鳅之类的,小刚并不会像玉凤那样去在意别人说什么,他只顾捉自己的泥鳅。军人的吵骂声音洪亮,林家又是住在山坡上,军人这一吵自然几乎整个村的人都能听到。军人吵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做错事的人的活着和去世的祖宗一起骂。林渔听到军人这吵骂没有反映的话自然是不可能,赌气似的和军人吵过后,自然不忘追究一下小刚这个罪魁祸首的责任。林渔把小刚从田里抓起来提回家进行教育。林渔教育小刚的方式很粗暴,总是先打后说,抓住什么东西就用什么打,有时是扁担,有时是锄头棒,偶尔打着打着扁担就断了。作为伯母的叶利极不赞成林渔的这种教育方式,她很能理解孩子贪玩的天性,但也无可奈何。叶利问小刚挨打的想法。小刚告诉叶利:“刚挨打时会痛,打久了就不痛了。”七八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说时很平淡,像在说别人的事情。
小刚的父母会捉泥鳅卖,自然比只会种庄稼的玉凤的父母有钱。农闲季节,小刚的父母就整天在村里的小商店打麻将。至于小刚的学习则无人问津,甚至连三餐饭也不一定能准时到位。小刚有时几天都看不到父母回一次家,小刚就在奶奶唐珍那里吃。幺爸林宏尚未结婚,对于小刚经常在奶奶那里吃却从未给过粮食很大意见,有时小刚吃着吃着林宏就会吵小刚。小刚此时就很讨厌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
玉凤的父母从玉凤的外公处学会了编竹制用品。农闲季节时编几个背兜或者蚕盖也能换点钱补贴家用。玉凤就先看父母编,有时也自己上战场去编。林江通常嫌玉凤力气不够没有编紧会缩短使用寿命,因此不让玉凤编。玉凤就去料理猪草或者洗衣服做饭等,让父母可以多编一点。有时玉凤看父母忙不过来时就不顾林江的吵帮忙,玉凤那时就是一边帮忙一边背诵自己的课文。母亲叶利偶尔提个问题以便玉凤巩固记忆。

玉凤的成绩一直不错,这也为小家庭争了几分荣誉。贫困的家庭最富有的就是玉凤捧回来的奖状。二年终的时候娅娅不再有优势,成绩开始落后,玉凤的成绩开始显露出来。小刚虽然留了级,而且教学的老师是资深老教师,但因小刚本身的兴趣不在读书上,所以他的成绩是一日不如一日。作为伯母的叶利想帮也没有办法。农闲季节通常看到林渔夫妇在商店打麻将,小刚在家里艰苦的挑水独自琢磨如何做饭。
林江开始向叶利抱怨了,林渔生个儿子现在可以挑水了,而自家生个女儿却什么忙也帮不上,看来这男女还是有区别。林江的抱怨是晚上睡觉时和叶利说的,但林江说的话还是被睡在隔壁的玉凤听到了。玉凤知道自己不能改变性别,但知道自己通过行动一定可以改变父亲的思想。
次日玉凤开始挑水。七八岁的玉凤身高不足一米一,却挑着大人用的水桶。水桶几乎和玉凤一样高。玉凤偷偷地观察周围这几家人挑水的时间,在没有人的时间玉凤赶紧去挑水。山上有一股浸水,流到山下时就有小碗那么大一股了,山边的人挖了一条堰沟,水顺着堰沟流出来,解决了山边几十家人的生活和浇灌用水。玉凤去挑水就是去堰沟边挑水。玉凤力气小,最多只能挑四瓢水,再多点就挑不走了。玉凤挑着水在路上不敢歇息,如果不幸遇上了下地干活的人的话,他们会笑话林江的。玉凤悄悄地挑水,林江挑一次就可以挑足一家人一天的用水,玉凤却足足挑了五次。玉凤想,只要父亲能少干点,他就会高兴一点,就不会埋怨自己是个女孩了。林江挑水时发现家里有足够的水,以为是妻子叶利挑的,也就不在去挑水。林江偶尔仍然还是向叶利抱怨女儿不如儿子有用。玉凤想,自己尽量多做点父亲轻松点母亲就可以少受点气。玉凤不只是挑水,她还挑粪浇屋子周围的菜。细心的玉凤浇完周围的菜没有留下一点痕迹,粗心的父亲也没有发现玉凤做的一切,只是林江去采摘菜时发现菜比往年长得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