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篇:《邮情芳馨》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的枕头边是一堆书,供睡前闲读,其中诗人宫玺选编的《中国现代百家千字文》最为养眼,一是墨绿色的封面,如叶似玉,也像冬瓜深色的皮衣;一是贺奖片大小的开本,娇巧玲珑,不足五元的书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的版本,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让爱书人赏心悦目,无可挑剔!最是内文的华章,它是百册文集一书一题的精取,字字珠玑:许地山的《落花生》、朱自清的《背影》、杨朔的《荔枝蜜》自然是情不自禁的重复,但更多的则角度奇特:鲁迅的《杂感》、胡适的《差不多先生》、梁实秋的《谦让》,题题精妙得如同雕版的小型张;徐蔚南《初夏的庭院》、叶圣陶的《牵牛花》、俞平伯的《雪晚归船》,篇篇唯美得如影写的明信片!我常常把这些美文当成邮票来读,所以常读常新,看得忘乎所以,甚至欣赏得酩酊大醉,醉入文字的花丛,那感觉可谓飘飘欲仙!爱上这本书,也爱上了“千字文”的表述,多么自在逍遥的三个字,它多情地把散文、小品、随笔、书话、笔记都一一揽入怀里,而且有清丽与随和的隐含,于是就心生渴望,什么时候,我们集邮界也能集结队伍拿出这样千字美文的选本,馨香四溢,静静地安卧在读者的案前或枕边。
当我直面润玉行将结集成书的雅文佳章时,第一感觉是“千字文”的包容,进而萌动着关于“精美书”的渴望。悦读润玉的邮文,就觉得这样的渴望被滋润着,但仅仅是滋润而已,很不解渴,因为这样细雨一样“润如酥”的文字,在我们枯涩的邮报邮刊上实在是太少了。这些年来,页页芳笺像阿拉丁的神毯载着润玉的华章穿云破雾,遨游八方:他的文辞轻灵如芭蕾舞演员跃动的足尖,旋舞在大江南北一家又一家的邮报邮刊上。哪个版面上有了润玉,那个版面就有了清新的感觉,就有了美感的欢愉,像晶莹的水喷涌,如清新的风拂来!尽管他有好几个变幻的笔名,但他的风格已经渐渐形成,喜欢阅读的邮迷都熟悉他:那晶莹涌动的水是他,那清新拂面的风是他!

常常是他一个人的独舞,从川陕跳到鲁南,从湘江跳到陇上,他不知疲倦地旋舞着,旋舞着,越发地兴奋,越发地灵巧,越发地娴熟,一发而不可收,在林立的邮刊中,在似锦的邮报里,仿佛天下的邮报邮刊都有为他敞开的舞台,编读双双为晶莹感叹,为清新鼓掌,为美的旋舞而赞赏欢呼!我在思考,我在透析,走俏的“润玉现象”说明了什么?集邮总归是文化的嗜好,美邮配雅文,名票伴佳章,这样才般配,这样才和谐,这样才顺理成章才貌双全天经地义!多少年来,我在一直呼吁“文中有我”,眼下“润玉现象”还说明仅仅“文中有我”是不够的,更要“文中有美”,“我”是见解的新颖,是思维的火花,是特立独行的风格,“美”是语词的韵味,是诗的行云流水,是风情万种的文采,当“我”“美”二者配合默契,完美融合,那么我们邮坛才有可能飘逸出像《中国现代百家千字文》这样不朽的华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孜孜以求的润玉也在继续的修炼中,比如他有时语词的推敲有欠纯青,情感的收放也非处处自如,幽默文语尚需机趣与丰厚,无量前程里显然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再说光有一个润玉也是不够的,但润玉不断进步的范文会感染和影响一批人,进而跟进,进而“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们每一版的邮刊每一页的邮报都美得如同邮集的贴片,让浸透书香的邮文作者也和披金挂银的邮集作者一样,都成为集邮T型舞台上最美的使者!2006/6/16于厦门大学“敬贤书斋”
《邮情芳馨》中国邮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